浅析博物馆发展对博物馆建筑的影响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研究博物馆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分别从使用需求、空间设置、建筑造型等多方面,对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博物馆发展对博物馆建筑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建筑,建筑功能,博物馆历史
  中图分类号:C28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实现自己社会功能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之一。博物馆建筑应在功能要求、结构技术材料、艺术形象等方面,都能满足文物标本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各业务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需求,从而体现博物馆建筑的性格特征。[1]
  1 博物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1.1 最早的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公元前283年,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建立的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Muses)神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承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原始意义的博物馆,因此也可以认为缪斯神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建筑。
  1.2 早期的博物馆建筑
  早期的博物馆多为改建而来,一些拥有大量私人收藏的王室、贵族、僧侣将他们居住生活的宫殿、府邸、教堂或修道院改建成博物馆,用以向客人展示藏品。如1740~1745年罗马教皇尼狄克十四世在梵蒂冈内创立的基督教博物馆,1764年俄国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艾尔米塔什王宫中开辟出部分建筑作博物馆。
  当时出现的利用其现有的、合适规模的华丽建筑来改建博物馆,正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博物馆对其建筑没有什么特殊要求。1753年,英国国会购置了建筑雄伟且拥有众多的房间的拉夫·蒙塔古府邸,改建成了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这幢位于伦敦的华丽建筑被视作最适合用作博物馆的建筑。
  在这一时期专门为博物馆建造的建筑屈指可数,因此,以原有建筑改建成博物馆的做法逐渐形成传统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建馆途径,并形成特色。[2]
  1.3 十八世纪以来博物馆建筑的发展
  1793年7月27日,法国国民议会就决定将巴黎卢浮宫改建成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同年8月10日向公众开放。这标志着博物馆的性质由私人的逐渐转变为公众的,博物馆的功能由基本单一的收藏,扩展到了学术研究与宣传教育,使博物馆产生了质的飞跃。
  性质的转变和功能的扩展,使得博物馆对其建筑产生了更多新的要求,以满足收藏、研究、陈列三大基本功能。因此,博物馆建筑也逐渐划分出了藏品库、研究室与陈列厅这三个主要功能区。到了18世纪末,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博物馆都独立设立了陈列厅室。[2]
  进入19世纪,越来越多的大型博物馆专门建造了新的馆舍。主要是因为随着藏品增加以及功能增多,可用空间不断减少,一般现有的建筑也难以被利用改建成博物馆。如1820年建的布达佩斯美术馆,1840年彼得堡新建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1825~1847年新建的大英博物馆等。按照三大功能分布设置空间,已成为这一时期新建的博物馆建筑的基本模式。向公众开放的陈列展示部分在博物馆建筑中属于主体部分,表明了博物馆建筑已成为了公共建筑的一种类型。同时,不少博物馆的陈列厅为了适合观众参观,采用了分室分区陈列,合理安排参观路线,注重创造良好的采光效果。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建筑上运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也被大量运用到博物馆建筑中来。随着电灯的发明与应用,电灯照明也被充分运用到博物馆中。
  在19世纪,欧洲人普遍将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视作永恒典范,不少建筑都以此为蓝本,而代表着文化艺术的博物馆更是如此。1824年~1928年建造的柏林新博物馆、1869年建立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870年在纽约建立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897年建立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均采用这一建筑样式。
  2 博物馆理念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博物馆的日益繁荣以及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都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1989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第16届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系会章程》对“博物馆”是这样定义的: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公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从这一定义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功能全面、造型独特的建筑成为了近年来博物馆建筑的主流。[3]
  2.1 以建筑表达博物馆展览的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更多的利用建筑展示其内涵和理念,更注重空间带给参观者的感受。这就要求博物馆建筑要与展览更好地融为一体,成为展览的一部分,甚至占有主导地位,如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
  柏林犹太博物馆分为三部分:巴洛克式建筑的原柏林博物館、联系新旧建筑的地下通道以及作为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作的博物馆新建部分。新建部分是柏林犹太博物馆主体部分,建筑外墙以镀锌铁皮构成不规则的形状,墙面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从外到内,所有的线条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或垂直的结构。
  通过旧馆门厅南侧一段向下的楼梯,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的是同位不同场所的三条通道,这三条通道也被设计师称为三条“轴线”。其中,“屠杀之轴”通往馆内的“大屠杀塔”(Holocaust Tower),“大屠杀塔”高20米、三角形空间的漆黑狭小,仅有一丝天光从顶部渗入。塔内最深处是一个小于45度的死角,当参观者往里走的时候,两边不断逼近压迫的墙面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压抑、无助和绝望,真切地体会到大屠杀受害者临终前的感受。
  另一条轴线——“逃亡之轴”通向室外的霍夫曼花园(E.T.A. Hoffmann Garden),也称为“逃亡者之园”。正方形的庭园中设置了7行7列6米高的混凝土方柱,倾斜的柱子与倾斜的地面相互垂直,使进入立柱群的参观者产生了空间参照的错觉,感到晕眩、步履艰难,同时犹如迷宫的立柱群令置身其中的人们失去方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参观者感受到犹太人流离失所、漂泊无定、对于前路迷茫的悲惨经历。[4]
  第三条通道是延续之轴,也是唯一通向展馆的通道。通道中并没有过多的展品,但有五个被叫做“虚空”的空间,他们被刻意地封闭起来,参观者若不细心留意便会错过。这些空间无法进入,无法触摸,仅有一丝光线从顶部的天窗投射下来。黑色的“虚空”量体隐喻着寂静与死亡,与一旁被使用的通道形成了建筑中两条相互独立,相互脱离的线。这段建筑空间的对话,构成了该馆的主要特色。通道的尽头,象征犹太民族延续和崛起的高耸阶梯直通建筑的顶层,把游客引向地面层和各个展厅。[4]
  进入展厅,游客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虽然馆内并没有直观的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展品或场景,但设计师成功地运用建筑的语言,将无形的感受具体地传达给了参观者,馆内曲折的通道、不规则的墙壁、狭小的窗户,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精神震撼和心灵撞击。[5]
  2.2 博物馆建筑功能的提升
  随着博物馆理念的发展,博物馆建筑也逐渐从展览陈列和研究的单一载体,扩展到了集展示、教育、娱乐、休闲的多元化公众活动空间。
  坐落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中心的达拉斯艺术博物馆(The Dallas Museum of Art),在2008年启用了占地1100平方米的创意交流中心,以用于为公众提供互动式学习体验。创意交流中心内包括了艺术工作室、科技实验室、剧场和阿图罗之巢。近年来,达拉斯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无数面向社区的活动,包括举办演出、音乐会、读书活动,邀请知名作家、演员、画家、音乐家等举办系列讲座,邀请艺术家在创意交流中心与公众交流互动,并在每周四晚上在餐厅举办爵士音乐会及晚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博物馆建筑得到更好的利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的城乡居民居住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家庭住房装修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人们对装饰装修从观念上也有了新變化。同时,装饰企业与业主之间发生的纠纷也随之增多。装修是一件令业主头痛、费神的事,装饰企业与业主之间的“装修之战”、“对簿公堂”等事件的发生,仿佛从两个角色的诞生之初就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这种纠纷呈水涨船高之势。如何防范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保障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础,给排水系统的科学规划与建设也是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交通以及防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适时加强对于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与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促进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在其影响下有了很大的提升。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质量问题。因此,对建筑工程监理措施进行分析非常必要,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更好地保证。基于此,本文对监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工
期刊
摘 要: 焦炭塔是延迟焦化装置中的核心设备之一,本文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  关键词:焦炭塔;建模;简化  中图分类号:O571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离散化模型是对一个工程结构的静力及动力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成败与否的关键,因此是否能够建立一个真正反映工程结构的尺寸、荷载、边界條件等的有限元模型,成为了经济,可靠的分析工程结构的关键。本文
期刊
摘要:建筑业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属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安全已成为高危行业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建筑临时设施的安全管理方面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建筑临时设施的安全监管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设施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属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安全已成为高
期刊
摘要:水工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或者是后期的维护费用等,因此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必须得到重视,本文就将针对施工中的不同环节来介绍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成因,为水工建筑的施工质量提供建议。  关键词: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水工建筑的特点  我国在拟建水工建筑物和已建成的相比,无论在规模上
期刊
摘要:强化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是防止土建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保证相应的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将通过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加强对影响土建施工因素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为保证社会的更好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而为土建施工单位创造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由于土建工程项目具
期刊
摘要:目前,由于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威胁,这跟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的弊端是分不开的。本文结合分析我国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子女教育等几方面问题和现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而对征地制度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征地制度;失地农民;征地补偿  中图分类号:D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城市化建设也成
期刊
中图分类号:S717文献标识码: A  造山运动指地壳局部受力,岩石急剧变形而大规模隆起形成山脉的运动。仅影响地壳局部的狭长地带。其速度快、幅度大、范围广,常引起地势高低的巨大变化;同时,随着岩层的强烈变形,也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是造山运动的主要标志。世界上的火山带与岛弧造山带一致。地槽是地壳不稳定区,呈带状分布,早期强烈下降,沉积巨厚岩系,晚
期刊
[摘要]用电检查工作即是电力营销后的售后服务,又严密关系着用户、电网设备的安全和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供电行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如何提高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北京市怀柔地区用电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分析总结用电检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现有工作中制度、管理、人员以及具体工作开展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困难,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如何有效的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