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如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一般对教师都非常信服和仰慕,如果他们喜欢某一位老师,自然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并自然会效仿老师的举止行为,反之,则会对课程产生抵抗心理,甚至出现厌学行为。因此,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加强个人的人格修养,提高专业素质;一切为学生着想,千方百计赢得学生的真心喜欢;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想上体育课的欲望;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条件。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心理没有压力,从而更容易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反之则不然。因此,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温婉的语言、平易近人的举止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有些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不易掌握,或者在练习过程中总是出现错误,或者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进行体育训练等等。这时教师就要循循善诱,讲清动作要领以及学习动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鼓起勇气多做练习,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在心理上不那么紧张。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就得到了支持和继续练习的动力,就会越练越起劲,越来越有自信,逐渐走向成功。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老师会越来越喜爱,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二、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地处理教材
要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成就感,这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形成千篇一律的统一的目标。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给全班学生设置统一的教学目标是不合适的,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全班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地放低一些,使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设置过低的教学目标,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就很难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目标,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但同样也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过高,因为目标过高会使学生因为屡次失败而失去练习的信心,得到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完成。所以,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处理教材
教材也是制约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小学体育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单调,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有些教材技术性太强,学生觉得“动作太难,学不会”而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体育兴趣的消失。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好好研究,做出科学的处理,以便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内容单调的教材,教师必须要提高它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手段使教材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跑步,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变换花样地跑,或者通过分组比赛、优中选优的办法,每节课都要选出一个跑得最快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并给予奖励;在跳绳课中,教师可以把男女同学混编成组,看哪组跳得快、跳得花样多,获胜一组同样给予奖励。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了“我能行”的肯定情绪。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学生感觉难度较大,教师必须要在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等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心理上放松,从而学会动作,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例如,学习健美操时,有些动作比较难掌握,教师可以减慢动作的节奏,放慢音乐的节奏,让学生多做练习慢慢掌握动作,然后逐渐加快节奏,最终掌握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情感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情感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感染,形成自身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信心,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练习“跳山羊”时,好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根本不敢做,或者畏手畏脚地做,害怕摔下来,胆怯心理严重。这时,教师就应当亲自示范,并请胆大的学生首先尝试,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和细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内容。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学生的兴趣不同,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掷垒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再比如教学跳远时,教师可采用竞赛法,即先让学生分小组轮流练习基本动作,每个小组推选出对技能掌握得既快又好的学生参与比赛。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他们做“小老师”,指导本小组成员进行动作练习。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学生的自尊心理得到了满足,个性得到了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有强健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一般对教师都非常信服和仰慕,如果他们喜欢某一位老师,自然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并自然会效仿老师的举止行为,反之,则会对课程产生抵抗心理,甚至出现厌学行为。因此,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加强个人的人格修养,提高专业素质;一切为学生着想,千方百计赢得学生的真心喜欢;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想上体育课的欲望;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必要条件。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心理没有压力,从而更容易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反之则不然。因此,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温婉的语言、平易近人的举止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有些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不易掌握,或者在练习过程中总是出现错误,或者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进行体育训练等等。这时教师就要循循善诱,讲清动作要领以及学习动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鼓起勇气多做练习,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在心理上不那么紧张。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就得到了支持和继续练习的动力,就会越练越起劲,越来越有自信,逐渐走向成功。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老师会越来越喜爱,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二、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地处理教材
要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成就感,这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形成千篇一律的统一的目标。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给全班学生设置统一的教学目标是不合适的,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全班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地放低一些,使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设置过低的教学目标,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就很难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目标,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但同样也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过高,因为目标过高会使学生因为屡次失败而失去练习的信心,得到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完成。所以,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根据教学实际,科学地处理教材
教材也是制约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小学体育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单调,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有些教材技术性太强,学生觉得“动作太难,学不会”而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体育兴趣的消失。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好好研究,做出科学的处理,以便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内容单调的教材,教师必须要提高它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手段使教材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跑步,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变换花样地跑,或者通过分组比赛、优中选优的办法,每节课都要选出一个跑得最快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并给予奖励;在跳绳课中,教师可以把男女同学混编成组,看哪组跳得快、跳得花样多,获胜一组同样给予奖励。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了“我能行”的肯定情绪。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学生感觉难度较大,教师必须要在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等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心理上放松,从而学会动作,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例如,学习健美操时,有些动作比较难掌握,教师可以减慢动作的节奏,放慢音乐的节奏,让学生多做练习慢慢掌握动作,然后逐渐加快节奏,最终掌握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情感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情感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感染,形成自身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信心,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练习“跳山羊”时,好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根本不敢做,或者畏手畏脚地做,害怕摔下来,胆怯心理严重。这时,教师就应当亲自示范,并请胆大的学生首先尝试,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和细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内容。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学生的兴趣不同,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掷垒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再比如教学跳远时,教师可采用竞赛法,即先让学生分小组轮流练习基本动作,每个小组推选出对技能掌握得既快又好的学生参与比赛。同时,教师可以邀请他们做“小老师”,指导本小组成员进行动作练习。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学生的自尊心理得到了满足,个性得到了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有强健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