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习兴趣浓厚,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情绪有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以下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2、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我们吃的西瓜有些有籽有些无籽为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3、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注意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首先问学生发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能列举出如小苏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发酵法等。接着教师提出:什么叫发面呢?引导学生了解发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气体,加热时气体膨胀,使面松软。再通过复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酵母发面的原理。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酒精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工业上酿酒的方法以及轰动一时的山西假酒案发生的原因及严重后果。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甲醇与乙醇在物理特性方面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再通过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在气味上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二、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培养兴趣
1.彰显“生活化” 教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把生物问题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提问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譬如,在教学“生物基本特征”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即课堂准备了“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等”并把这些摆放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思考,实现生活经验生物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学会用生物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2.联系社会热点 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羊”技术,简介“克隆人”的情况,继1997年克隆羊“多利”引起科学界的轰动后,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度德宣布一项克隆计划,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并打算将生产过程企业化,最终目标是在美国国内及海外设置多个复制诊所。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既活化了课堂教学,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用比较法综合复习 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3、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直观的展现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闻报道、图片、音像资料等素材都能够用于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可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四、激发好奇心,发展兴趣
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常联系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认知的情趣。例如,笔者在讲仿生学知识时,先问学生:巨大的体育馆大厅的屋顶,没有顶梁柱支撑,却有足够的牢固性,这是模仿哪种植物的什么结构的特点建造的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兴趣大增,但他们一时找不到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又急速知道答案,这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王莲的叶子与大厅的屋顶两幅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他们便恍然大悟,很快找到了答案。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揭露大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较顺利的形成与发展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大胆的探索,勇于改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2、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我们吃的西瓜有些有籽有些无籽为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3、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注意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首先问学生发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能列举出如小苏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发酵法等。接着教师提出:什么叫发面呢?引导学生了解发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气体,加热时气体膨胀,使面松软。再通过复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酵母发面的原理。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酒精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工业上酿酒的方法以及轰动一时的山西假酒案发生的原因及严重后果。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甲醇与乙醇在物理特性方面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再通过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在气味上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二、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培养兴趣
1.彰显“生活化” 教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把生物问题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提问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譬如,在教学“生物基本特征”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即课堂准备了“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等”并把这些摆放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思考,实现生活经验生物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学会用生物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2.联系社会热点 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羊”技术,简介“克隆人”的情况,继1997年克隆羊“多利”引起科学界的轰动后,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度德宣布一项克隆计划,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并打算将生产过程企业化,最终目标是在美国国内及海外设置多个复制诊所。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既活化了课堂教学,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用比较法综合复习 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3、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直观的展现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闻报道、图片、音像资料等素材都能够用于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可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四、激发好奇心,发展兴趣
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常联系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认知的情趣。例如,笔者在讲仿生学知识时,先问学生:巨大的体育馆大厅的屋顶,没有顶梁柱支撑,却有足够的牢固性,这是模仿哪种植物的什么结构的特点建造的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兴趣大增,但他们一时找不到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又急速知道答案,这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王莲的叶子与大厅的屋顶两幅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他们便恍然大悟,很快找到了答案。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揭露大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较顺利的形成与发展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大胆的探索,勇于改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