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网络外宣活动“新疆人的一天”,旨在记录各行各业新疆人一天的真实生活,展示现代新疆人的精神风貌,提升新疆人的自信,凝聚新疆人的自豪。7月24日,“新疆人的一天·乌鲁木齐篇”启动。
当第一缕阳光翻越博格达雪峰,洒向天山脚下的这座城市时,乌鲁木齐便渐渐苏醒,开始全新的一天。
乌鲁木齐,这个昔日的“优美的牧场”,早已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胜景,是万商云集的繁华。
发展,刷新着城市名片
辐射带动作用是一座城市发展实力的最真实体现,开风气之先,领潮流之先,占据发展的高地才能具备令人信服的辐射带动作用。乌鲁木齐市之所以能担当辐射带动作用,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是硬实力。
今年76岁的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原总工程师蔡美权是乌鲁木齐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1962年,23岁的蔡美权从上海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乌鲁木齐。当时,火车还只通到盐湖,他是换乘带拖斗的敞篷卡车到达乌鲁木齐市碾子沟的。
蔡美权是看着乌鲁木齐“长大”的。当年,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启用时,他专程去看新车站,发现火车站的墙壁上贴着很多标语,其中一条是“坐火车要到火车站”,他非常纳闷。后来,铁路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过去,新疆人一直有在路上挡车的习惯,所以,这条宣传标语很有必要。
如今,新疆不再有这样的笑话,在很多方面,乌鲁木齐都走在了前列,很多乌鲁木齐人也为之骄傲。陈志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志光现在是乌鲁木齐市BRT公交车的一名司机。乌鲁木齐市的BRT快速公交系统是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被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也是乌鲁木齐市现代化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而陈志光就是乌鲁木齐市首批BRT司机之一,更准确地说,是乌鲁木齐市首批BRT司机的“师傅”。
从1990年起,陈志光就是公交车司机。2011年,乌鲁木齐引进BRT城市快速公交车,陈志光被作为司机教练推荐上来,经过一番培训,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他教授首批256名BRT司机。2011年8月,BRT1号线和3号线4辆公交车缓缓驶入儿童公园站台与市民见面。自治区及市上相关领导来到展示现场体验乘坐BRT,陈志光是司机之一。
现在,陈志光每天5点起床,5点半出门赶到百园路的BRT车场,再把BRT车从车场开到终点站,检查车况、打扫卫生……早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有时根本没有吃饭时间,同事从食堂带来的饭放凉了,我都还没吃到嘴里。”他说。
陈志光的妻子是乌鲁木齐市环线快客司机,夫妇俩忙得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
乌鲁木齐市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方面走在全疆前列,陈志光很自豪,他觉得这里面有他和妻子的一份贡献。
带动,用汗水做动力
内地游客来到乌鲁木齐市,常常非常惊讶——没想到乌鲁木齐市是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和他们想像中牛羊成群的优美牧场完全不同。而城市的发展是所有人共同的汗水浇灌的。
如今,乌鲁木齐已成为全国开通中亚航线最多、频度最高、覆盖最广的城市,航空枢纽的作用初显,以乌鲁木齐区域性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疆内成网,东西成扇,东联西出”的航线网络格局已经形成。这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之一的交通枢纽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艰辛付出。乔琦就是其中的一员。
乔琦今年27岁,在南航新疆分公司地面服务保障部中转室从事中转员工作已经3年。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乔琦最常见的工作状态就是“跑”——从旅客进口“跑”到登机口,从普通组员“跑”到分队长……她说,干好机场中转员的工作就得“跑”,因为引导中转靠“跑”出服务,面对旅客得“跑”出效率。
早晨o点,城市中的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乔琦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了。“我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正是工作促进了我的成长。”她说。其实,正是因为像她一样的普普通通人的忙碌,才让这座城市充满活力。
新疆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学军,1987年还是新疆百货公司的业务员,凭着勤奋好学,他一步步成长起来。2012年,他担任了东宝集团副总裁一职,并积极着手搭建冷链交易平台,2014年12月,全疆规模最大的60万平方米专业食品批发市场集群——海鸿国际食品物流港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成功运营。
随后,海鸿国际即将启动二期、三期项目,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投资20亿元的“西北最大、全国一流、辐射中亚”的城邦级食品商贸物流综合体将横空出世,而它的目标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食品贸易行业的领军者。
在这座城市中,到处都有这样的劳动者、奉献者:
司德邛可西满,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交警大队南湖中队交警。他34年如一目,坚守交通指挥岗,站出乌鲁木齐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交警示范岗;
邓德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南门分院院长。18年前,他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奔赴新疆,扎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在医生岗位18年,他看诊病人超过10万人次,以精湛的医技和体贴入微的服务,赢得患者的尊重与认可;
俞海明,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员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通过理论与实践验证先后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项,编写技术论文数十篇,4本书被国家冶金部推荐为冶金行业职工培训教材。
他们的人生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
每天早上7点,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街道办团结西路社区74号民族团结大院的“库尔班大叔”就起床了,生火、和面、剁肉、擀皮、烤包子。每天早上10点之前,他的烤包子就“出炉”了。
“库尔班大叔”今年已经43岁,20多年前从莎车县来到乌鲁木齐市,刚开始在烤包子店打工,后来自己开了烤包子店。2011年起,他开始在民族团结大院门口卖烤包子。这个院里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满、锡伯等十余个民族,大家都喜欢吃“库尔班大叔”的烤包子,“社区很关照我,我也交了很多各族好朋友。现在,每天能卖三四百个烤包子,相信乌鲁木齐以后会更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加幸福美满……”他边卖烤包子边笑着说。
和谐是乌鲁木齐市的标志之一,如今,和谐之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盛开。
热先古力·托乎提,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办广州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她是一名普通基层干部,13年7换岗位,但从未离开过社区岗位。她会说维吾尔语和汉语,每天都在为社区的大事小事跑,还经常吃住在社区,为了干好社区工作,她还建了社区居民微信群,群里加了600多个家庭。
库尔班·安木都力,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退休工人。2002年,库尔班在回家途中发现一名身患残疾的弃婴,就抱回家收养,起名为阿尔孜古丽·库尔班,十几年来悉心照顾。虽然他的生活并不宽裕,但即使省吃俭用他也要让阿尔孜古丽生活得更好一些。
崔逢春,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的美术教师。自2008年至今,他累计捐款捐物达20余万元,先后资助了20余名贫困学生。虽然捐款捐物很多,但他总是拒绝在捐款仪式上露面,很多他资助的孩子从未见过他,在感谢信中都称他为:“崔逢春阿姨”。“只要我的这点力量可以帮助孩子们就够了,我不希望给孩子们造成压力。”他说。
米力木·木哈买提江,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萨勒麦奶茶馆老板。每月1日,是米力木给附近各族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的日子,至今他已连续3年多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共为乌鲁木齐市各族环卫工人送去了1800多份别样的温暖。
乌鲁木齐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如果和她初次相识,你会惊艳;如果你和她相处已久,你将时时发现她的迷人,会更加喜爱她。
当第一缕阳光翻越博格达雪峰,洒向天山脚下的这座城市时,乌鲁木齐便渐渐苏醒,开始全新的一天。
乌鲁木齐,这个昔日的“优美的牧场”,早已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胜景,是万商云集的繁华。
发展,刷新着城市名片
辐射带动作用是一座城市发展实力的最真实体现,开风气之先,领潮流之先,占据发展的高地才能具备令人信服的辐射带动作用。乌鲁木齐市之所以能担当辐射带动作用,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是硬实力。
今年76岁的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原总工程师蔡美权是乌鲁木齐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1962年,23岁的蔡美权从上海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乌鲁木齐。当时,火车还只通到盐湖,他是换乘带拖斗的敞篷卡车到达乌鲁木齐市碾子沟的。
蔡美权是看着乌鲁木齐“长大”的。当年,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启用时,他专程去看新车站,发现火车站的墙壁上贴着很多标语,其中一条是“坐火车要到火车站”,他非常纳闷。后来,铁路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过去,新疆人一直有在路上挡车的习惯,所以,这条宣传标语很有必要。
如今,新疆不再有这样的笑话,在很多方面,乌鲁木齐都走在了前列,很多乌鲁木齐人也为之骄傲。陈志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志光现在是乌鲁木齐市BRT公交车的一名司机。乌鲁木齐市的BRT快速公交系统是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被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也是乌鲁木齐市现代化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而陈志光就是乌鲁木齐市首批BRT司机之一,更准确地说,是乌鲁木齐市首批BRT司机的“师傅”。
从1990年起,陈志光就是公交车司机。2011年,乌鲁木齐引进BRT城市快速公交车,陈志光被作为司机教练推荐上来,经过一番培训,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他教授首批256名BRT司机。2011年8月,BRT1号线和3号线4辆公交车缓缓驶入儿童公园站台与市民见面。自治区及市上相关领导来到展示现场体验乘坐BRT,陈志光是司机之一。
现在,陈志光每天5点起床,5点半出门赶到百园路的BRT车场,再把BRT车从车场开到终点站,检查车况、打扫卫生……早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有时根本没有吃饭时间,同事从食堂带来的饭放凉了,我都还没吃到嘴里。”他说。
陈志光的妻子是乌鲁木齐市环线快客司机,夫妇俩忙得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
乌鲁木齐市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方面走在全疆前列,陈志光很自豪,他觉得这里面有他和妻子的一份贡献。
带动,用汗水做动力
内地游客来到乌鲁木齐市,常常非常惊讶——没想到乌鲁木齐市是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和他们想像中牛羊成群的优美牧场完全不同。而城市的发展是所有人共同的汗水浇灌的。
如今,乌鲁木齐已成为全国开通中亚航线最多、频度最高、覆盖最广的城市,航空枢纽的作用初显,以乌鲁木齐区域性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疆内成网,东西成扇,东联西出”的航线网络格局已经形成。这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之一的交通枢纽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艰辛付出。乔琦就是其中的一员。
乔琦今年27岁,在南航新疆分公司地面服务保障部中转室从事中转员工作已经3年。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乔琦最常见的工作状态就是“跑”——从旅客进口“跑”到登机口,从普通组员“跑”到分队长……她说,干好机场中转员的工作就得“跑”,因为引导中转靠“跑”出服务,面对旅客得“跑”出效率。
早晨o点,城市中的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乔琦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了。“我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正是工作促进了我的成长。”她说。其实,正是因为像她一样的普普通通人的忙碌,才让这座城市充满活力。
新疆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学军,1987年还是新疆百货公司的业务员,凭着勤奋好学,他一步步成长起来。2012年,他担任了东宝集团副总裁一职,并积极着手搭建冷链交易平台,2014年12月,全疆规模最大的60万平方米专业食品批发市场集群——海鸿国际食品物流港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成功运营。
随后,海鸿国际即将启动二期、三期项目,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投资20亿元的“西北最大、全国一流、辐射中亚”的城邦级食品商贸物流综合体将横空出世,而它的目标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食品贸易行业的领军者。
在这座城市中,到处都有这样的劳动者、奉献者:
司德邛可西满,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交警大队南湖中队交警。他34年如一目,坚守交通指挥岗,站出乌鲁木齐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交警示范岗;
邓德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南门分院院长。18年前,他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奔赴新疆,扎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在医生岗位18年,他看诊病人超过10万人次,以精湛的医技和体贴入微的服务,赢得患者的尊重与认可;
俞海明,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员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通过理论与实践验证先后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项,编写技术论文数十篇,4本书被国家冶金部推荐为冶金行业职工培训教材。
他们的人生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
每天早上7点,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街道办团结西路社区74号民族团结大院的“库尔班大叔”就起床了,生火、和面、剁肉、擀皮、烤包子。每天早上10点之前,他的烤包子就“出炉”了。
“库尔班大叔”今年已经43岁,20多年前从莎车县来到乌鲁木齐市,刚开始在烤包子店打工,后来自己开了烤包子店。2011年起,他开始在民族团结大院门口卖烤包子。这个院里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满、锡伯等十余个民族,大家都喜欢吃“库尔班大叔”的烤包子,“社区很关照我,我也交了很多各族好朋友。现在,每天能卖三四百个烤包子,相信乌鲁木齐以后会更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加幸福美满……”他边卖烤包子边笑着说。
和谐是乌鲁木齐市的标志之一,如今,和谐之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盛开。
热先古力·托乎提,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办广州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她是一名普通基层干部,13年7换岗位,但从未离开过社区岗位。她会说维吾尔语和汉语,每天都在为社区的大事小事跑,还经常吃住在社区,为了干好社区工作,她还建了社区居民微信群,群里加了600多个家庭。
库尔班·安木都力,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退休工人。2002年,库尔班在回家途中发现一名身患残疾的弃婴,就抱回家收养,起名为阿尔孜古丽·库尔班,十几年来悉心照顾。虽然他的生活并不宽裕,但即使省吃俭用他也要让阿尔孜古丽生活得更好一些。
崔逢春,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的美术教师。自2008年至今,他累计捐款捐物达20余万元,先后资助了20余名贫困学生。虽然捐款捐物很多,但他总是拒绝在捐款仪式上露面,很多他资助的孩子从未见过他,在感谢信中都称他为:“崔逢春阿姨”。“只要我的这点力量可以帮助孩子们就够了,我不希望给孩子们造成压力。”他说。
米力木·木哈买提江,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萨勒麦奶茶馆老板。每月1日,是米力木给附近各族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的日子,至今他已连续3年多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共为乌鲁木齐市各族环卫工人送去了1800多份别样的温暖。
乌鲁木齐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如果和她初次相识,你会惊艳;如果你和她相处已久,你将时时发现她的迷人,会更加喜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