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药 炮制 辅料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141-02
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与促进药效、去除毒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炮制方法和使用的辅料不同,能使药物原有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成分被分解出来,有些成分分解后转化为新的成分,这些对药材的性能和临床疗效都有影响。炮制过程中想通过加入某些辅料,使药物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协同或相互抑制,以提高药物疗效为目的。就在中药炮制中常用辅料的作用阐述如下:
1盐制走肾而软坚
辅料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能维持人体组织的正常渗透压,并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宣化膀胱,增强泌尿机能以利小便,盐能清降虚火,入肾主骨,有软坚散结、润燥通便的作用。盐制多用于补肾固精、治疝、利尿和降虚火的药物。如盐制知母、黄柏(知柏地黄丸) ,二药经盐制可导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了该药滋阴降火、清热凉血、退虚热的功效,多用于肾虚火旺症。再如砂仁,该药本是理气药,生用可行气,开胃消食,作用部位在中焦,经盐制后,药理作用部位也发生了变化,作用于肾脏和膀胱,可祛寒、疗疝;常用于治疗小便频数。
2 醋制入肝而止痛
炮制所用米醋主要成分为醋酸(乙酸),约占4%~6%,传统认为“酸”入肝经,有收敛止痛的作用。醋制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醋是一种有机溶剂,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变成可溶性的醋酸盐类,提高溶解度而易于煎出,增强药物的疗效。如延胡索的镇痛、镇静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的延胡索甲素、乙素和丙素。由于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故生用延胡索止痛作用較弱,经醋制后,游离的生物碱与醋酸生成了醋酸盐,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增强了延胡索散瘀止痛的疗效。再如香附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增强疏肝理气作用,更有效地治疗胸胁胀痛、痛经等。
3姜制温散而豁痰
姜制多用鲜姜为辅料,具有蒸腾发散而走表,用以温中散寒、止呕、豁痰开窍。药材经姜制后,可增强其健胃、止呕、祛痰及温中散寒的作用; 能抑制药物的寒凉性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厚朴生用较为峻烈,其辛辣味对咽喉有刺激性。经姜制后不仅缓和了刺激性,更增强了其温中止痛、行气化湿之功。临床上用于脾胃寒湿、胸腹气滞胀满等症。再如半夏,生半夏含有尿黑酸等成分,为刺激性有毒物质,姜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又可破坏其所含的催吐成分,而不损害止呕作用,且提高其降逆止呕的功效。
4酒制升提而制寒
炮制辅料用黄酒,含乙醇15%~20%。一般认为酒性大热,能引药上行,有活血通络作用。药材经酒制后,可借酒之辛热,以缓和药物的寒性,增强活血通络作用。酒又是一种有机溶剂,药材中的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苦味质类等有效成分,一般都能溶于酒中。因此,药材经酒制后,其有效成分易于提出或煎出,而提高药材的疗效。如酒制大黄,以升提药物或缓其寒凉而清上焦湿热,活血力增强,所以,临床上活血祛瘀多用酒大黄。再如黄连,黄连味苦性寒,清心除烦,有效成分黄连素生用能清热燥湿、解毒,但经酒制后,不但药理作用有所缓和,而药物的作用趋向也发生了变化,由中焦转为上焦。如口舌生疮、牙肿痛、目赤、耳鸣等确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黄连上清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5麦麸增其谷气抑燥性
中药经辅料麦麸皮炒,有增强健脾化湿、和中养胃及减少刺激性和赋色的作用。在炒制过程中药物通过麦麸皮受热所产生的熏蒸香气可以醒脾,兴奋脾的运化功能,增强健胃益脾之功,麸皮并能吸收药物的部分挥发油,减少药物的刺激性(燥性),又可起到赋色和矫臭矫味的作用。如生枳壳较麸炒枳壳对肠蠕动作用更强,说明生品所含的挥发油对肠道有一定刺激性,经麸炒后,温度升高挥发油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其对肠道刺激性,符合“生用峻烈,麸炒和缓”的说法,并缓和其峻烈破气的不良反应。再如薏苡仁生品甘淡利湿,主治脚气水肿,小便不利等症。麸炒后增强健脾化湿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虚有湿的泄泻。
6蜜炙甘缓益元
作为炮制辅料的蜜为百花之精,其主要成分为糖、有机酸、烟酸、多种维生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有甘缓益元,补中润燥、解毒、矫味的作用。蜜与药物同炙,可缓和药物过偏之性,并起到协同作用以增加药物疗效。蜜炙常用于润肺、宁嗽、补益及药性较偏的药物。如麻黄,蜜炙时给予了相应的温度,麻黄因受热,降低了挥发油的浓度,而麻黄碱的损失甚微,麻黄碱有松弛、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这就突出了甘缓益元而润肺、宣肺平喘而止咳的功效。再如甘草,既是调和诸药的使药,又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主药,生用性凉,能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蜜制后,既能调味润燥,又能增强补气益元的作用。
7米泔水制去燥性
米泔,(即淘米水)也是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以第二次淘米滤去之混浊液体为宜,是淀粉与水的混悬液。米泔水性味甘寒,清热凉血,利小便,对油脂有一定吸附作用。如用米泔水制的苍术。苍术含挥发油,有镇静作用,大量的挥发油能抑制中枢神经,甚至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苍术通过米泔水浸炒,能降低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去除其“燥性”,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药材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辅料及不同程度的炮制,其性味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理论上讲有的是矫味、减少刺激性,易于药物粉碎,便于煎剂服用,也有的通过加热,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与所用的辅料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其所含的成分有的中和,有的分解,起了本质上的变化,从而减少了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立东.炮制对中药性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杂志,2006,26,(11):1012-1013.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141-02
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与促进药效、去除毒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炮制方法和使用的辅料不同,能使药物原有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成分被分解出来,有些成分分解后转化为新的成分,这些对药材的性能和临床疗效都有影响。炮制过程中想通过加入某些辅料,使药物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协同或相互抑制,以提高药物疗效为目的。就在中药炮制中常用辅料的作用阐述如下:
1盐制走肾而软坚
辅料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能维持人体组织的正常渗透压,并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宣化膀胱,增强泌尿机能以利小便,盐能清降虚火,入肾主骨,有软坚散结、润燥通便的作用。盐制多用于补肾固精、治疝、利尿和降虚火的药物。如盐制知母、黄柏(知柏地黄丸) ,二药经盐制可导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了该药滋阴降火、清热凉血、退虚热的功效,多用于肾虚火旺症。再如砂仁,该药本是理气药,生用可行气,开胃消食,作用部位在中焦,经盐制后,药理作用部位也发生了变化,作用于肾脏和膀胱,可祛寒、疗疝;常用于治疗小便频数。
2 醋制入肝而止痛
炮制所用米醋主要成分为醋酸(乙酸),约占4%~6%,传统认为“酸”入肝经,有收敛止痛的作用。醋制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醋是一种有机溶剂,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变成可溶性的醋酸盐类,提高溶解度而易于煎出,增强药物的疗效。如延胡索的镇痛、镇静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的延胡索甲素、乙素和丙素。由于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故生用延胡索止痛作用較弱,经醋制后,游离的生物碱与醋酸生成了醋酸盐,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增强了延胡索散瘀止痛的疗效。再如香附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增强疏肝理气作用,更有效地治疗胸胁胀痛、痛经等。
3姜制温散而豁痰
姜制多用鲜姜为辅料,具有蒸腾发散而走表,用以温中散寒、止呕、豁痰开窍。药材经姜制后,可增强其健胃、止呕、祛痰及温中散寒的作用; 能抑制药物的寒凉性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厚朴生用较为峻烈,其辛辣味对咽喉有刺激性。经姜制后不仅缓和了刺激性,更增强了其温中止痛、行气化湿之功。临床上用于脾胃寒湿、胸腹气滞胀满等症。再如半夏,生半夏含有尿黑酸等成分,为刺激性有毒物质,姜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又可破坏其所含的催吐成分,而不损害止呕作用,且提高其降逆止呕的功效。
4酒制升提而制寒
炮制辅料用黄酒,含乙醇15%~20%。一般认为酒性大热,能引药上行,有活血通络作用。药材经酒制后,可借酒之辛热,以缓和药物的寒性,增强活血通络作用。酒又是一种有机溶剂,药材中的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苦味质类等有效成分,一般都能溶于酒中。因此,药材经酒制后,其有效成分易于提出或煎出,而提高药材的疗效。如酒制大黄,以升提药物或缓其寒凉而清上焦湿热,活血力增强,所以,临床上活血祛瘀多用酒大黄。再如黄连,黄连味苦性寒,清心除烦,有效成分黄连素生用能清热燥湿、解毒,但经酒制后,不但药理作用有所缓和,而药物的作用趋向也发生了变化,由中焦转为上焦。如口舌生疮、牙肿痛、目赤、耳鸣等确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黄连上清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5麦麸增其谷气抑燥性
中药经辅料麦麸皮炒,有增强健脾化湿、和中养胃及减少刺激性和赋色的作用。在炒制过程中药物通过麦麸皮受热所产生的熏蒸香气可以醒脾,兴奋脾的运化功能,增强健胃益脾之功,麸皮并能吸收药物的部分挥发油,减少药物的刺激性(燥性),又可起到赋色和矫臭矫味的作用。如生枳壳较麸炒枳壳对肠蠕动作用更强,说明生品所含的挥发油对肠道有一定刺激性,经麸炒后,温度升高挥发油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其对肠道刺激性,符合“生用峻烈,麸炒和缓”的说法,并缓和其峻烈破气的不良反应。再如薏苡仁生品甘淡利湿,主治脚气水肿,小便不利等症。麸炒后增强健脾化湿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虚有湿的泄泻。
6蜜炙甘缓益元
作为炮制辅料的蜜为百花之精,其主要成分为糖、有机酸、烟酸、多种维生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有甘缓益元,补中润燥、解毒、矫味的作用。蜜与药物同炙,可缓和药物过偏之性,并起到协同作用以增加药物疗效。蜜炙常用于润肺、宁嗽、补益及药性较偏的药物。如麻黄,蜜炙时给予了相应的温度,麻黄因受热,降低了挥发油的浓度,而麻黄碱的损失甚微,麻黄碱有松弛、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这就突出了甘缓益元而润肺、宣肺平喘而止咳的功效。再如甘草,既是调和诸药的使药,又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主药,生用性凉,能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蜜制后,既能调味润燥,又能增强补气益元的作用。
7米泔水制去燥性
米泔,(即淘米水)也是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以第二次淘米滤去之混浊液体为宜,是淀粉与水的混悬液。米泔水性味甘寒,清热凉血,利小便,对油脂有一定吸附作用。如用米泔水制的苍术。苍术含挥发油,有镇静作用,大量的挥发油能抑制中枢神经,甚至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苍术通过米泔水浸炒,能降低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去除其“燥性”,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药材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辅料及不同程度的炮制,其性味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理论上讲有的是矫味、减少刺激性,易于药物粉碎,便于煎剂服用,也有的通过加热,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与所用的辅料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其所含的成分有的中和,有的分解,起了本质上的变化,从而减少了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了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立东.炮制对中药性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杂志,2006,26,(11):1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