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教学中,并且表现极具特色和诸多优点。本文论述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意义、优势以及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整合的模式探究,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多媒体课件;数学教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只是枯燥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学习《厘米认识》一课时,我运用动画、声音,设计了故事《阿福的新衣》做导入:阿福来到裁缝店做衣服,师傅用手给阿福量衣服,身长三柞。师傅量完刚好有事要出门,于是让徒弟做。徒弟非常高兴,在布上用自己的手量出了三柞来做新衣。新衣做好了,阿福来取新衣,发现衣服太小了穿不上。师傅训斥徒弟:“告诉你三柞,怎么做成了两柞?”,徒弟纳闷了。学生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听的很认真,当小徒弟被难住的时候。学生们也进入了故事中,积极的帮小徒弟找原因,原来师父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于是我提问,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有的说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有的说用尺子量。于是很自然的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学习尺子上的单位厘米。这节课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兴奋的状态,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助力突破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找规律》一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利用语言表达很难讲清楚,于是在讲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森林联欢会”的形式导入,首先出示漂亮的会场,学生看到漂亮的会场和许多小动物很兴奋,很快被吸引住了,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会场的布置,发现是有规律的,表演节目的小动物排队也是有规律的,而且各不一样。之后出示练习如●★●★★●★★★问学生下面该什么图形,,然后闪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学生就很乐意观察,而且易记,有趣,能够灵活应用。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呈现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例如,实践课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西瓜切三刀分八块,该怎么切?开始,有学生说会切,而经过思考,才知有难度,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讨论。这说明低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这时候,如老师凭空讲解,效果不好,但用课件,学生一目了然,积聚在头脑中的疑团解开了。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想象具有特殊的作用。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因为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同学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在第一册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学生代表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其他学生通过观察,提问来获得收获。当然也有学生会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
第二部分难度提高了,要请学生统计出马路上车辆的过往情况。学生意识到第一种方法不适合所需的实际操作,在这种随机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符号记录的方法来进行统计。游戏一共分三关,车辆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密度由低到高,每次动画播放完以后都有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把统计的结果填上,如果填写对了就能顺利地进入第二关,第二第三关的规则与第一关相同。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每通过一关都能看到学生脸上兴奋的神情,在一次次的过关游戏中,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探索出了方法。
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而且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完全由学生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所以多媒体课件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多媒体课件;数学教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只是枯燥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学习《厘米认识》一课时,我运用动画、声音,设计了故事《阿福的新衣》做导入:阿福来到裁缝店做衣服,师傅用手给阿福量衣服,身长三柞。师傅量完刚好有事要出门,于是让徒弟做。徒弟非常高兴,在布上用自己的手量出了三柞来做新衣。新衣做好了,阿福来取新衣,发现衣服太小了穿不上。师傅训斥徒弟:“告诉你三柞,怎么做成了两柞?”,徒弟纳闷了。学生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听的很认真,当小徒弟被难住的时候。学生们也进入了故事中,积极的帮小徒弟找原因,原来师父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于是我提问,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有的说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有的说用尺子量。于是很自然的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学习尺子上的单位厘米。这节课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兴奋的状态,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助力突破难点
教学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找规律》一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利用语言表达很难讲清楚,于是在讲这节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森林联欢会”的形式导入,首先出示漂亮的会场,学生看到漂亮的会场和许多小动物很兴奋,很快被吸引住了,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会场的布置,发现是有规律的,表演节目的小动物排队也是有规律的,而且各不一样。之后出示练习如●★●★★●★★★问学生下面该什么图形,,然后闪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学生就很乐意观察,而且易记,有趣,能够灵活应用。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呈现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例如,实践课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西瓜切三刀分八块,该怎么切?开始,有学生说会切,而经过思考,才知有难度,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讨论。这说明低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这时候,如老师凭空讲解,效果不好,但用课件,学生一目了然,积聚在头脑中的疑团解开了。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想象具有特殊的作用。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因为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同学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在第一册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学生代表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其他学生通过观察,提问来获得收获。当然也有学生会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
第二部分难度提高了,要请学生统计出马路上车辆的过往情况。学生意识到第一种方法不适合所需的实际操作,在这种随机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符号记录的方法来进行统计。游戏一共分三关,车辆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密度由低到高,每次动画播放完以后都有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把统计的结果填上,如果填写对了就能顺利地进入第二关,第二第三关的规则与第一关相同。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每通过一关都能看到学生脸上兴奋的神情,在一次次的过关游戏中,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探索出了方法。
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而且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完全由学生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所以多媒体课件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