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克服因市场经济造成的学校思想教育的淡薄和学生道德修养的缺失,以及社会公德等方面消弱的倾向。尤其是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缺少理想和信仰、過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他们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很多学生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要为四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构建学校教育的新体制、新内容、新形势、新网络,构建课堂教学的新内涵。
   尤其是构建课堂教学的新内涵。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仅仅依靠班主任开班会和学校开大会来倡导“八荣、八耻”是不够的,我认为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是诸方面中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是因为学生每天都在学习,都要接收各门课程的新知识,而我们每个任课老师每天都要上课,都要传授知识,要学会寓德于教。
   要做到寓德于教,就需要每个任课老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老师不仅要精通个人的专业知识,同时要精通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革命理论知识、生活哲理,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社会等知识;并能不失时机的、巧妙的、自然的、科学的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得到启发。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寓德于教绝不仅是政治课的事。其实每个学科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就看你肯不肯去发现、去挖掘,善不善于去探讨。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成为必然。
   首先,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计算机教学中。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而且“龙芯3号”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使国内CPU赶上并超过领先水平。通过这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在介绍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软件,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有效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同样“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对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的培养;为文件取个好名字,会方便自己和他人的使用,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何况,与他人合作产生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部分任务的完成要求分组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既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又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能让学生们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最后,加强对学生上网的辅导,提高他们辨别能力和免疫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目前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当然也充斥着黄色和诈骗,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教师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上网的辅导工作。现阶段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和看电影,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能盲目上网,绝对不能成为网上的瘾君子;如果机会合适,上网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同龄人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醒他们,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管的相对滞后,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也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大家通过QQ、聊天室、BBS论坛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甚至互诉衷肠,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实际情况等。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每一学科,每一章节,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我们既传授了知识,又灌输了理念,使学生得到才德兼备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课堂,寓德于教。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对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设立分析,就教师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分析总结出我国技工学校机械专业计算机教学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 机械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是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是因为当代机械专业的专业特征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尤其是在绘图、模型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能力,如何提高技工学校机械专业
期刊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所以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所以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要多读书,同时还要多积累多思考,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一、兴趣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所以,为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培养
期刊
【摘要】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病理学实验又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开展病理学实验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理论课和临床课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方法;诱导;评估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它既联系基础各学科又为临床各学科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这门课很重要。病理学又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
期刊
【摘要】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關键词】 模范带头;敬业爱岗;班级管理     随着知识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各种新兴职业不断涌现,许多职业都在努力争取“专业”的头衔,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
期刊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育人为本,渗透德育”。学科德育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而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时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课堂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集体主义观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孝敬父母的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真正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的目标。   孝敬父母是中华
期刊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气氛,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的是培养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前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这种教法不但枯燥无味,而且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及良好个性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工作者,我们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积极、主动参与,增强学生“主体性”意识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