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所以,为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培养自学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克服过去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然后用书面、口头或图文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所得。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也无论是表达水平的高低,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自己观察所得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充分保护和不断激发其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愿学的愿望。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为此,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应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阅读,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我手写我心更是天经地义的。
三、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許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四、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时,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努力养成“五个认真”和“五个坚持”的好习惯。
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
五个坚持——坚持写教材分析的习惯,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人生长跑(日记)的习惯,坚持建立学习档案的习惯。
新的教学大纲再度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这是提出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是指出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事实表明:只有教师严肃认真的教,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培养自学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克服过去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然后用书面、口头或图文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所得。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也无论是表达水平的高低,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自己观察所得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充分保护和不断激发其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愿学的愿望。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为此,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应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阅读,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我手写我心更是天经地义的。
三、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許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四、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时,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努力养成“五个认真”和“五个坚持”的好习惯。
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
五个坚持——坚持写教材分析的习惯,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人生长跑(日记)的习惯,坚持建立学习档案的习惯。
新的教学大纲再度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这是提出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是指出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事实表明:只有教师严肃认真的教,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