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与老师的教导,更离不开父母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配合。
现代通讯工具让家长与老师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快捷,而面对面的交谈越来越难能可贵。
《家教与成才》认为:家长与老师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四目相对的谈话,有利于彼此信任;坦诚相见的交流,有利于深层互动。
亲爱的家长,你知道自己与老师的沟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吗?根据下面十个问题,来做个简单的小测试吧。
家长自测:了解你的沟通现状
1、每一个新学年,你是否都主动去和老师沟通?
2、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和老师谈话?
3、你是否提供一些老师想了解的、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
4、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5、你是否理解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
6、你是否对老师的一些做法表示支持?
7、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8、你是否专注地听老师的叙述?
9、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10、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
以上十题家长只需回答“是”与“否”。“是”在七个以上,你和老师的沟通会比较顺利而有效;“是”在四到六个之间,说明你和老师的沟通有点问题;“是”在三个以下,建议你诚实地面对问题——是工作太忙?是自认为懂得比老师多?还是缺乏和老师沟通的经验、能力和勇气?
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会有什么心理,存在什么问题呢?让我们走近两位家长,听听他们的心声。
择校与自卑,我有了心理障碍
儿子刚上小学,我似乎就患上了“沟通障碍”。通过朋友鼎力相助,儿子进了南京非常有名的一所小学,师资强,生源好。校方通知我们面试的时候,我内心的恐慌绝对是大于喜悦: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儿子是否会在攀比中变得自卑?名校的老师见多识广,是否对背景一般的家长不屑一顾?一系列疑问让我们内心惴惴不安。
可能就是内心的暗示起了作用,自从儿子上了这所学校后,我和老师的沟通从来没有顺畅过。莫名的自卑感,使我处处躲着老师,开学近一个月了,竟没主动和老师说过一句话;即便感觉到儿子初入小学,有很多不适应,我也没勇气和老师沟通。
有一次,儿子在家里练习拼音,读到“O”这个字母时,我听他发的音是“噢”,我们小时候明明是读“喔”啊?我问他,他说老师就是这样读的。这可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发音不准,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可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敢联系老师。
我知道有教育学者建议,最好一个月能和老师交流一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经常不和老师联系,老师以为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因为精力有限顾不过来,也自然而然会忽略孩子。所以,我托帮忙择校的朋友向老师了解儿子的情况。朋友反馈的信息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缺少沟通,已经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他看到别的同学父母经常去学校和老师谈谈说说,而自己的父母从未去过学校,觉得父母并不在意自己,所以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作业也一般。听到这些,我心里很难受。
开学两个月后,老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反映孩子书写不认真,横不平竖不直,歪歪扭扭,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提要求,以免耽误以后汉字的书写,并建议我有空时去学校一趟。
我赶到学校,一见到老师,心跳腾地加快,紧张极了。和老师交流时,我只会点头、微笑,不敢多说半句话,生怕哪句话说错,冒犯了老师。走出校门,我才发现,手心都是汗。这样的见面效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儿子数学考了59分。一年级数学非常简单,再差也不能考59啊?我没看到试卷,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我和先生都有些担心,两个人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决定打电话向老师请教一下。先生拨通了电话,一下扔给我,自己躲一边去了,我只好握着电话等。电话最后没接通,我一方面很失落,一方面居然有如释重负之感。
我经常以儿子成绩不好、我和丈夫都是没能耐的家长,老师工作很忙,不要再给老师添乱了等等借口为自己开脱。而这种一次次不良暗示,带来了一次次沟通障碍,造成我们和老师越离越远,无法及时了解儿子在班里的学习状态、和同学老师的相处等等情况,被边缘化的感觉让我们受尽煎熬……
言行误解,产生不良效果
“世骏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语文和数学考试都没有过80分,另外这孩子上课也不注意听讲,经常搞小动作,作业完成得也不好,说他几次,他也不改……”老师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我顿时感到问题很严重。
这几年我和先生分居两地,都忙于工作,上四年级的儿子由奶奶照料。对他的家庭教育,我们基本上是“放羊式”,而且我们一直以为只要老师不打电话,不找家长,就应该没什么事,平时对儿子不闻不问,从未主动联系过老师,导致儿子出了这么多状况。
我特意请了长假在家管教儿子。刚开始,儿子有所收敛,可好景不长,老毛病就又出来了,不是把前座女生的发卡弄坏了,就是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老师又打来电话,谈话间她不断地叹气。我一个劲地请老师帮忙,希望老师对儿子有点耐心。可就这句“有点耐心”,竟把老师一肚子的苦水都倒了出来,最后她沉重地说了句“您还是对孩子多上点心吧”,就把电话撂了。我的心情亦无比沉重,还有些后怕,老师会不会因此对儿子更有看法,会不会因此不理不管儿子?
正在我彷徨时,邻居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自从给老师送礼后,老师对她家小强可好了。病急乱投医,我赶紧买了购物卡,忐忑不安地敲开了老师家的门。一阵寒暄后,我把购物卡递给了老师。老师一直微笑的脸瞬间变得非常严肃。我脸立刻就红了,声音也颤抖了,只顾一个劲地说:“老师,你收下吧。”一边说,一边把卡往老师兜里塞……
第二天儿子还是把卡拿了回来,老师打来电话,希望我对孩子用心,这比送卡强得多。经过这一波折,我羞于再给老师打电话了,有时去学校接孩子,都远远地站在校门外等。
期末考试,儿子成绩再次亮了红灯——语文不及格,作文竟然一个字没写。我气急败坏地揍了儿子一顿,儿子嚎啕大哭,我亦泪水涟涟。 家长会时,我坐在儿子的座位上,拿着他的卷子,头低得差不多要跟桌子齐平了。我尽量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更不想和老师打招呼。可老师还是缓缓走到我的面前,温婉地说:“世骏的成绩不见起色,我会尽力帮助他,也请家长多多配合啊,要不我给世骏爸爸打电话吧……”我心一阵痉挛,看来老师对我彻底失望了。
我真恨不得时间能倒流,重新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现在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两位家长的苦恼,一个缘自心理障碍而无法主动和老师沟通,一个选择错误沟通方式,让自己陷入窘境。导致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家长与老师各自为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良好的配合。那么,在沟通上,老师是不是也有疑虑和困惑呢?
关注点不同,不易达成共识
“朱老师,畅畅放学回家不做作业,我说了他几句,他就跑了。天都黑了还没回家,我们已经报警。”听着电话里畅畅妈焦急的声音,我连忙打开了班级QQ群和家校通平台,一边在群里发信息,一边给全班学生家长发短信。
畅畅,一个长得挺壮实的小帅哥。上课的时候,小眼睛总是转个不停,平时调皮捣蛋,作业本上的字总是东倒西歪,让任课老师伤透了脑筋。所幸小家伙确实聪明,上课没听多少,但考试成绩往往不错,学得很轻松。
由于畅畅很聪明,低年级的时候经常考满分,没要父母操心,这让他们感到很有面子,人前人后总说儿子聪明,成绩好,基本不管学习。在他们眼里,儿子一直很优秀。开家长会,他们没时间就不来,更别说平时找老师了解情况了。
四年级刚接班后,我发现畅畅经常抄别人的作业,考试时偶尔还作弊,便请畅畅妈到学校来一趟。谁知,她满不在乎地说:“哎呀,这孩子挺聪明的,以前也有过这种现象,但到最后考试都不错……就是平时有点小调皮,回去我跟他说说。”又半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不过,我认为,只要他能抄到,也是他的本事。最后考试不就看分数嘛!”很是为孩子骄傲的样子。面对畅畅妈的态度,我原先准备的一大堆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成长的话,霎时被堵在嗓子眼,吐不出一个字来!
后来,我又打过几次电话,但每次畅畅妈的态度都是不咸不淡的,像是应付我,彼此不能进行深入沟通。渐渐地,我跟她联系少了。直到一个月前,英语老师打电话告知畅畅妈,畅畅被留在学校补课,要晚点回家,原因是畅畅这个学期英语成绩下降幅度很大。毕竟英语是需要花时间去读背的,光凭上课听一会儿很难考高分。每次老师留他补课,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请假理由,不是家中请客吃饭,就是有人生病,甚至还说家中有亲人去世!这个电话把畅畅妈弄得焦躁不安,她不能接受,甚至怀疑老师弄错了。第二天,畅畅妈特意赶到学校面见英语老师,看到儿子的试卷和作业本,她才相信老师所言不假。
自那以后,畅畅妈开始关注孩子学习了,但每次在QQ上和我交流情况,只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同学的交往、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习的状态等等从来不问。每天总是很严厉地要求孩子,而已养成不良习惯的畅畅却不能一下子改正过来,母子间冲突不断,直至出现今天这样的状况。
晚上11点多,畅畅妈终于打来电话,孩子找到了,他藏在自家阁楼上睡着了。我长吁了一口气,真的很想马上和畅畅妈好好谈谈,可电话那端已经挂线。
有些家长只关心近期目标——孩子的成绩如何;至于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远期目标——孩子的为人处世、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习惯等,却都不太注重。如果我与畅畅妈之间能有效沟通,达成培养孩子的共识,也许,畅畅今天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学习上了正轨,也要继续沟通
我在乡镇小学工作了十二年。小镇的家长大多数不重视家校合作,他们将适龄孩子往学校一扔,就觉得教育孩子的事归学校了,自己再不用操心了。家长会也是能不来就不来,一年半载下来,老师基本上不认得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通过孩子传达,可往往老师让带去的话如扔进无底洞的石头,听不见回声。但有时并不在意的一件小事,诸如要交某项费用或孩子挨老师批或挨同学打后,家长气势汹汹杀将过来,老师这才得见真人。
任教第二年,我接手四年级。老教师善意提醒我,学生小智的父亲不务正业,小智耳濡目染,在班里也吆五喝六,上课基本不听,作业基本不做。某天我实在气不过,狠批他一通,情急之下还用手推了他。小智又羞又恼,一溜烟跑得不见了人影。
很快,正上课时,一个赤裸着上身的男人冲进门来,手指着我,说要杀我,还要杀我老公和孩子。我霎时蒙了,不过潜意识里还记得自己未婚未恋。校长出面后,小智父亲悻悻离校,剩我一人向隅而泣。有些家长真不好惹,很久很久之后,那份被侮辱与被伤害的痛才淡去。
工作久了,也习惯了与家长当面锣对面鼓叫阵的场面,只要他们有理而来,我一般都有礼相待,一番较真说道之后,大多数家长都能听进我的话。后来,县里开通网络问政,常常有家长在上面质问这质问那的。我的心脏在百般历练后变得强大,慢慢地开始理解家长的心情与言行。
2011年,我重新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我就跟家长掏了回心窝,留了手机号码。初时,电话极多,常常是我方到家,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
尤其是小宇妈,因为她识字不多,而且是一个人带孩子,小家伙又属“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的类型,他妈就基本上每天都来电话。常常在我吃饭、带小孩睡觉时,电话兀地响起,令我皱起眉头,说话时还不能流露出不悦。
与小宇妈的交往有个高原期,后来知道了她的不易,我儿子生病住院时她又热心来看望,我很感动。于是,再不像以前那么头疼见到她了。
过了初入学的坎,大多数家长都把心放下了,只在有事时才联系我,铃声响得少了。
与孩子、家长们相处了一年,较之前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温暖,当然,我仍有抱怨。就如一个糟糠妻,常会对老公说:你看,我付出了这么多……老师的心理也是如此,总觉得家长配合得少,或者是理解得不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上了正轨,家长觉得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与老师基本上不沟通了,孰不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此,我真切希望家长们保持与老师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孩子新状况,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千万不能怕烦而疏于家校联系,把孩子给跟丢了。 良好的长期的沟通可以使父母与老师之间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同频率,有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优秀孩子。如何让家校沟通通畅起来呢?
特邀嘉宾的建议:
张中秋(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副校长)
主动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老师管理的学生多,有时实在抽不出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的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这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是体谅老师的一种做法。老师发现孩子在校期间出现问题,邀请家长到学校沟通,家长要尽量及时与老师见面,避免给老师留下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印象,否则会影响老师交流的积极性。
体谅是有效沟通的灵魂
有些家长害怕与老师沟通,将与老师的交流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确实,个别老师的说话方式欠妥,让家长有如坐针毡的感觉。但家长最主要的是从交流中领会老师交流的主旨:老师的任何言语都是指向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家长领悟了老师交流的主旨,配合老师理智地分析原因,才能两方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
尊重是有效沟通的钥匙
老师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获得家长的配合,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老师都经过数年的专业培训,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家长要积极地理解和配合老师的教育行为,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正确回应。
当然,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意见有时也存在偏颇之处,此时,更要学会讲究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将意见置于赞美之中,老师往往都能发现教育中的失误,并及时纠正。家长切不可兴师问罪,或者到校长室“讨公道”,导致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加深误解。
王金战(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学校与老师是孩子品行与学业成长的课堂与导师。家长与老师努力合作的目标是共同托举明天的太阳。
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应该与老师多沟通,从老师那里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听取老师的一些建议,从而做到对孩子的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加以管教。同时也可以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让老师对学生有全面了解,有重点地加以引导。
事实证明,家长配合好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有益。值得注意的是,良好沟通是需要家长提前做功课的,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跟每位家长都保持热线联系,所以,家长跟老师交流要有明确的目标。先跟孩子有充分的交流,对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把握,然后带着问题去跟老师交流。
面谈当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谈话,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在老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家长主动预约老师,可以让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也会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家教与成才》友情提醒:
做一个受老师欢迎的家长,切忌以下五条:
1、忌望子成龙太心切。
2、忌牢骚满腹太气盛。
3、忌“官迷心窍”太功利。
4、忌“有理”取闹太失礼。
5、忌不闻不问太淡定。
做一个受家长欢迎的老师,注意五个"不"
1、为人师表,不与家长做交易。
2、师者仁心,不急躁不粗暴。
3、沟通有术,不自以为是。
4、相互体谅,不频繁请家长。
5、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家教与成才》友情出招: 与老师的沟通策略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二、不宜武断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其实,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时完全不一样,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全面了解孩子。
三、即使很生气,而且很有理,在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先充分肯定老师的长处,感谢老师的付出。不要伤害老师的面子,要相信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正确时,是能够接受并妥善处理问题的。
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得到老师的理解与介入教育。
五、感觉老师不愿意与自己沟通交流时,可以先与其他家长互通情况,了解老师状况或者原因,必要时向校方求助,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现代通讯工具让家长与老师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快捷,而面对面的交谈越来越难能可贵。
《家教与成才》认为:家长与老师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四目相对的谈话,有利于彼此信任;坦诚相见的交流,有利于深层互动。
亲爱的家长,你知道自己与老师的沟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吗?根据下面十个问题,来做个简单的小测试吧。
家长自测:了解你的沟通现状
1、每一个新学年,你是否都主动去和老师沟通?
2、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和老师谈话?
3、你是否提供一些老师想了解的、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
4、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5、你是否理解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
6、你是否对老师的一些做法表示支持?
7、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8、你是否专注地听老师的叙述?
9、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10、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
以上十题家长只需回答“是”与“否”。“是”在七个以上,你和老师的沟通会比较顺利而有效;“是”在四到六个之间,说明你和老师的沟通有点问题;“是”在三个以下,建议你诚实地面对问题——是工作太忙?是自认为懂得比老师多?还是缺乏和老师沟通的经验、能力和勇气?
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会有什么心理,存在什么问题呢?让我们走近两位家长,听听他们的心声。
择校与自卑,我有了心理障碍
儿子刚上小学,我似乎就患上了“沟通障碍”。通过朋友鼎力相助,儿子进了南京非常有名的一所小学,师资强,生源好。校方通知我们面试的时候,我内心的恐慌绝对是大于喜悦: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儿子是否会在攀比中变得自卑?名校的老师见多识广,是否对背景一般的家长不屑一顾?一系列疑问让我们内心惴惴不安。
可能就是内心的暗示起了作用,自从儿子上了这所学校后,我和老师的沟通从来没有顺畅过。莫名的自卑感,使我处处躲着老师,开学近一个月了,竟没主动和老师说过一句话;即便感觉到儿子初入小学,有很多不适应,我也没勇气和老师沟通。
有一次,儿子在家里练习拼音,读到“O”这个字母时,我听他发的音是“噢”,我们小时候明明是读“喔”啊?我问他,他说老师就是这样读的。这可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发音不准,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可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敢联系老师。
我知道有教育学者建议,最好一个月能和老师交流一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经常不和老师联系,老师以为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因为精力有限顾不过来,也自然而然会忽略孩子。所以,我托帮忙择校的朋友向老师了解儿子的情况。朋友反馈的信息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缺少沟通,已经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他看到别的同学父母经常去学校和老师谈谈说说,而自己的父母从未去过学校,觉得父母并不在意自己,所以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作业也一般。听到这些,我心里很难受。
开学两个月后,老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反映孩子书写不认真,横不平竖不直,歪歪扭扭,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提要求,以免耽误以后汉字的书写,并建议我有空时去学校一趟。
我赶到学校,一见到老师,心跳腾地加快,紧张极了。和老师交流时,我只会点头、微笑,不敢多说半句话,生怕哪句话说错,冒犯了老师。走出校门,我才发现,手心都是汗。这样的见面效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儿子数学考了59分。一年级数学非常简单,再差也不能考59啊?我没看到试卷,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我和先生都有些担心,两个人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决定打电话向老师请教一下。先生拨通了电话,一下扔给我,自己躲一边去了,我只好握着电话等。电话最后没接通,我一方面很失落,一方面居然有如释重负之感。
我经常以儿子成绩不好、我和丈夫都是没能耐的家长,老师工作很忙,不要再给老师添乱了等等借口为自己开脱。而这种一次次不良暗示,带来了一次次沟通障碍,造成我们和老师越离越远,无法及时了解儿子在班里的学习状态、和同学老师的相处等等情况,被边缘化的感觉让我们受尽煎熬……
言行误解,产生不良效果
“世骏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语文和数学考试都没有过80分,另外这孩子上课也不注意听讲,经常搞小动作,作业完成得也不好,说他几次,他也不改……”老师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我顿时感到问题很严重。
这几年我和先生分居两地,都忙于工作,上四年级的儿子由奶奶照料。对他的家庭教育,我们基本上是“放羊式”,而且我们一直以为只要老师不打电话,不找家长,就应该没什么事,平时对儿子不闻不问,从未主动联系过老师,导致儿子出了这么多状况。
我特意请了长假在家管教儿子。刚开始,儿子有所收敛,可好景不长,老毛病就又出来了,不是把前座女生的发卡弄坏了,就是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老师又打来电话,谈话间她不断地叹气。我一个劲地请老师帮忙,希望老师对儿子有点耐心。可就这句“有点耐心”,竟把老师一肚子的苦水都倒了出来,最后她沉重地说了句“您还是对孩子多上点心吧”,就把电话撂了。我的心情亦无比沉重,还有些后怕,老师会不会因此对儿子更有看法,会不会因此不理不管儿子?
正在我彷徨时,邻居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自从给老师送礼后,老师对她家小强可好了。病急乱投医,我赶紧买了购物卡,忐忑不安地敲开了老师家的门。一阵寒暄后,我把购物卡递给了老师。老师一直微笑的脸瞬间变得非常严肃。我脸立刻就红了,声音也颤抖了,只顾一个劲地说:“老师,你收下吧。”一边说,一边把卡往老师兜里塞……
第二天儿子还是把卡拿了回来,老师打来电话,希望我对孩子用心,这比送卡强得多。经过这一波折,我羞于再给老师打电话了,有时去学校接孩子,都远远地站在校门外等。
期末考试,儿子成绩再次亮了红灯——语文不及格,作文竟然一个字没写。我气急败坏地揍了儿子一顿,儿子嚎啕大哭,我亦泪水涟涟。 家长会时,我坐在儿子的座位上,拿着他的卷子,头低得差不多要跟桌子齐平了。我尽量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更不想和老师打招呼。可老师还是缓缓走到我的面前,温婉地说:“世骏的成绩不见起色,我会尽力帮助他,也请家长多多配合啊,要不我给世骏爸爸打电话吧……”我心一阵痉挛,看来老师对我彻底失望了。
我真恨不得时间能倒流,重新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现在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两位家长的苦恼,一个缘自心理障碍而无法主动和老师沟通,一个选择错误沟通方式,让自己陷入窘境。导致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家长与老师各自为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良好的配合。那么,在沟通上,老师是不是也有疑虑和困惑呢?
关注点不同,不易达成共识
“朱老师,畅畅放学回家不做作业,我说了他几句,他就跑了。天都黑了还没回家,我们已经报警。”听着电话里畅畅妈焦急的声音,我连忙打开了班级QQ群和家校通平台,一边在群里发信息,一边给全班学生家长发短信。
畅畅,一个长得挺壮实的小帅哥。上课的时候,小眼睛总是转个不停,平时调皮捣蛋,作业本上的字总是东倒西歪,让任课老师伤透了脑筋。所幸小家伙确实聪明,上课没听多少,但考试成绩往往不错,学得很轻松。
由于畅畅很聪明,低年级的时候经常考满分,没要父母操心,这让他们感到很有面子,人前人后总说儿子聪明,成绩好,基本不管学习。在他们眼里,儿子一直很优秀。开家长会,他们没时间就不来,更别说平时找老师了解情况了。
四年级刚接班后,我发现畅畅经常抄别人的作业,考试时偶尔还作弊,便请畅畅妈到学校来一趟。谁知,她满不在乎地说:“哎呀,这孩子挺聪明的,以前也有过这种现象,但到最后考试都不错……就是平时有点小调皮,回去我跟他说说。”又半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不过,我认为,只要他能抄到,也是他的本事。最后考试不就看分数嘛!”很是为孩子骄傲的样子。面对畅畅妈的态度,我原先准备的一大堆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成长的话,霎时被堵在嗓子眼,吐不出一个字来!
后来,我又打过几次电话,但每次畅畅妈的态度都是不咸不淡的,像是应付我,彼此不能进行深入沟通。渐渐地,我跟她联系少了。直到一个月前,英语老师打电话告知畅畅妈,畅畅被留在学校补课,要晚点回家,原因是畅畅这个学期英语成绩下降幅度很大。毕竟英语是需要花时间去读背的,光凭上课听一会儿很难考高分。每次老师留他补课,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请假理由,不是家中请客吃饭,就是有人生病,甚至还说家中有亲人去世!这个电话把畅畅妈弄得焦躁不安,她不能接受,甚至怀疑老师弄错了。第二天,畅畅妈特意赶到学校面见英语老师,看到儿子的试卷和作业本,她才相信老师所言不假。
自那以后,畅畅妈开始关注孩子学习了,但每次在QQ上和我交流情况,只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同学的交往、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习的状态等等从来不问。每天总是很严厉地要求孩子,而已养成不良习惯的畅畅却不能一下子改正过来,母子间冲突不断,直至出现今天这样的状况。
晚上11点多,畅畅妈终于打来电话,孩子找到了,他藏在自家阁楼上睡着了。我长吁了一口气,真的很想马上和畅畅妈好好谈谈,可电话那端已经挂线。
有些家长只关心近期目标——孩子的成绩如何;至于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远期目标——孩子的为人处世、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习惯等,却都不太注重。如果我与畅畅妈之间能有效沟通,达成培养孩子的共识,也许,畅畅今天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学习上了正轨,也要继续沟通
我在乡镇小学工作了十二年。小镇的家长大多数不重视家校合作,他们将适龄孩子往学校一扔,就觉得教育孩子的事归学校了,自己再不用操心了。家长会也是能不来就不来,一年半载下来,老师基本上不认得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通过孩子传达,可往往老师让带去的话如扔进无底洞的石头,听不见回声。但有时并不在意的一件小事,诸如要交某项费用或孩子挨老师批或挨同学打后,家长气势汹汹杀将过来,老师这才得见真人。
任教第二年,我接手四年级。老教师善意提醒我,学生小智的父亲不务正业,小智耳濡目染,在班里也吆五喝六,上课基本不听,作业基本不做。某天我实在气不过,狠批他一通,情急之下还用手推了他。小智又羞又恼,一溜烟跑得不见了人影。
很快,正上课时,一个赤裸着上身的男人冲进门来,手指着我,说要杀我,还要杀我老公和孩子。我霎时蒙了,不过潜意识里还记得自己未婚未恋。校长出面后,小智父亲悻悻离校,剩我一人向隅而泣。有些家长真不好惹,很久很久之后,那份被侮辱与被伤害的痛才淡去。
工作久了,也习惯了与家长当面锣对面鼓叫阵的场面,只要他们有理而来,我一般都有礼相待,一番较真说道之后,大多数家长都能听进我的话。后来,县里开通网络问政,常常有家长在上面质问这质问那的。我的心脏在百般历练后变得强大,慢慢地开始理解家长的心情与言行。
2011年,我重新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我就跟家长掏了回心窝,留了手机号码。初时,电话极多,常常是我方到家,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
尤其是小宇妈,因为她识字不多,而且是一个人带孩子,小家伙又属“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的类型,他妈就基本上每天都来电话。常常在我吃饭、带小孩睡觉时,电话兀地响起,令我皱起眉头,说话时还不能流露出不悦。
与小宇妈的交往有个高原期,后来知道了她的不易,我儿子生病住院时她又热心来看望,我很感动。于是,再不像以前那么头疼见到她了。
过了初入学的坎,大多数家长都把心放下了,只在有事时才联系我,铃声响得少了。
与孩子、家长们相处了一年,较之前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温暖,当然,我仍有抱怨。就如一个糟糠妻,常会对老公说:你看,我付出了这么多……老师的心理也是如此,总觉得家长配合得少,或者是理解得不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上了正轨,家长觉得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与老师基本上不沟通了,孰不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此,我真切希望家长们保持与老师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孩子新状况,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千万不能怕烦而疏于家校联系,把孩子给跟丢了。 良好的长期的沟通可以使父母与老师之间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同频率,有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优秀孩子。如何让家校沟通通畅起来呢?
特邀嘉宾的建议:
张中秋(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副校长)
主动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老师管理的学生多,有时实在抽不出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的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这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是体谅老师的一种做法。老师发现孩子在校期间出现问题,邀请家长到学校沟通,家长要尽量及时与老师见面,避免给老师留下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印象,否则会影响老师交流的积极性。
体谅是有效沟通的灵魂
有些家长害怕与老师沟通,将与老师的交流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确实,个别老师的说话方式欠妥,让家长有如坐针毡的感觉。但家长最主要的是从交流中领会老师交流的主旨:老师的任何言语都是指向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家长领悟了老师交流的主旨,配合老师理智地分析原因,才能两方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
尊重是有效沟通的钥匙
老师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获得家长的配合,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老师都经过数年的专业培训,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家长要积极地理解和配合老师的教育行为,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正确回应。
当然,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意见有时也存在偏颇之处,此时,更要学会讲究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将意见置于赞美之中,老师往往都能发现教育中的失误,并及时纠正。家长切不可兴师问罪,或者到校长室“讨公道”,导致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加深误解。
王金战(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学校与老师是孩子品行与学业成长的课堂与导师。家长与老师努力合作的目标是共同托举明天的太阳。
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应该与老师多沟通,从老师那里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听取老师的一些建议,从而做到对孩子的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加以管教。同时也可以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让老师对学生有全面了解,有重点地加以引导。
事实证明,家长配合好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有益。值得注意的是,良好沟通是需要家长提前做功课的,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跟每位家长都保持热线联系,所以,家长跟老师交流要有明确的目标。先跟孩子有充分的交流,对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把握,然后带着问题去跟老师交流。
面谈当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谈话,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在老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家长主动预约老师,可以让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也会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家教与成才》友情提醒:
做一个受老师欢迎的家长,切忌以下五条:
1、忌望子成龙太心切。
2、忌牢骚满腹太气盛。
3、忌“官迷心窍”太功利。
4、忌“有理”取闹太失礼。
5、忌不闻不问太淡定。
做一个受家长欢迎的老师,注意五个"不"
1、为人师表,不与家长做交易。
2、师者仁心,不急躁不粗暴。
3、沟通有术,不自以为是。
4、相互体谅,不频繁请家长。
5、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家教与成才》友情出招: 与老师的沟通策略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二、不宜武断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其实,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时完全不一样,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全面了解孩子。
三、即使很生气,而且很有理,在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先充分肯定老师的长处,感谢老师的付出。不要伤害老师的面子,要相信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正确时,是能够接受并妥善处理问题的。
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得到老师的理解与介入教育。
五、感觉老师不愿意与自己沟通交流时,可以先与其他家长互通情况,了解老师状况或者原因,必要时向校方求助,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