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着眼于新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有效提问”这个手段,从“优化提问情景”“优化提问内容”“优化提问对象、“优化提问切入点”“优化提问方式”这五个方面,来寻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提问;策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089-02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恰当而精炼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积极探索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使课堂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天地。因此课堂提问的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对问题设计策略的研究自然是我们倍受关注的。
1 优化提问情境,寻求有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情感信息和一切有利于情境创设的因素,运用自己的情趣熏陶小学生,调动小学生的情和意,创设氛围,以最终达到情景交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1.1 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创设生动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使他们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2 创设趣味情境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提问中应结合有趣的情境,寄提问于娱乐。
1.3 创设实践情境当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同时渴望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迫切的提出问题。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在一堂《角的初步认识》探究课中,带了一张圆形纸片、两条硬纸板和一枚图钉到教室,让小学生动手折角、做角。他们操作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得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关系,跟两边撑开的大小有关。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节课后,我布置学生调查学校小店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4 创设热点情境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像有关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载人航天,中国女排夺得奥运会冠军等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点。
2 优化提问内容,寻求有效
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所谓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要防止太易,脱口而出,无法引起思考,那就失去了挑战性,会降低数学学习的魅力。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造成学生心理压力,把提问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课堂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提问考虑难易适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都得到发展。
3 优化提问对象,寻求有效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 优化提问切入点,寻求有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及时引导,把握好发问的时机,超前的提问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因无法求答而失去兴趣;滞后的提问,学生毫不费力就得到问题的答案。因此我们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1 在难点处质疑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点,设计指导性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教《100以内数的读写》时,我先请学生独立在计数器上拨10,反馈情况显示,有的在个位上拨了10颗珠子,有的在十位上拨了1颗珠子,于是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拨法问:“拨10时,个位为什么不拨,而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呢?”经这样一问,疑难问题迅速解决,学生豁然开朗。
4.2 在关键处设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在探究知识时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往往需要找寻一定的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的理解。如当学生观察活动角后,我便引发学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跟什么没有关系呢?
4.3 在矛盾处质疑抓住学生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问个为什么,是常用的质疑方法。如《锐角和钝角》一课时,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锐角、钝角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自然引出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验证是锐角,还是钝角。
4.4 在无疑处设置问题在大家共同认为某个结论正确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个与之相联系或相悖的命题,吸引学生去鉴别和探究。例如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1平方厘米)算出面积后,我便另辟蹊径,出示西湖景图,设疑“你能用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数出它的面积”吗?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道理。
4.5 从课文的空白处质疑现行数学教科书后习题配备中,看起来往往很简单,其实要求学生提出创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针对编者留的“空白”提出问题。如:《角的初步认识》中有这样的练习:找出图1中有几个角?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5 优化提问方式,寻求实效
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因此教师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结合平时的教学,捕捉到关于课堂提问的两种方式:
1)启发式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算理算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2)趣味性课堂提问,通过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提问,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教学高潮,使学生在畅想和满足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更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道理。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让提问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绽放光彩!
关键词 提问;策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6-0089-02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恰当而精炼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积极探索如何教会学生提出问题,使课堂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天地。因此课堂提问的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对问题设计策略的研究自然是我们倍受关注的。
1 优化提问情境,寻求有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情感信息和一切有利于情境创设的因素,运用自己的情趣熏陶小学生,调动小学生的情和意,创设氛围,以最终达到情景交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1.1 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创设生动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使他们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2 创设趣味情境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提问中应结合有趣的情境,寄提问于娱乐。
1.3 创设实践情境当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发现问题,同时渴望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迫切的提出问题。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在一堂《角的初步认识》探究课中,带了一张圆形纸片、两条硬纸板和一枚图钉到教室,让小学生动手折角、做角。他们操作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得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关系,跟两边撑开的大小有关。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节课后,我布置学生调查学校小店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4 创设热点情境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像有关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载人航天,中国女排夺得奥运会冠军等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点。
2 优化提问内容,寻求有效
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所谓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可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要防止太易,脱口而出,无法引起思考,那就失去了挑战性,会降低数学学习的魅力。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造成学生心理压力,把提问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课堂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提问考虑难易适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都得到发展。
3 优化提问对象,寻求有效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 优化提问切入点,寻求有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及时引导,把握好发问的时机,超前的提问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因无法求答而失去兴趣;滞后的提问,学生毫不费力就得到问题的答案。因此我们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1 在难点处质疑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点,设计指导性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教《100以内数的读写》时,我先请学生独立在计数器上拨10,反馈情况显示,有的在个位上拨了10颗珠子,有的在十位上拨了1颗珠子,于是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拨法问:“拨10时,个位为什么不拨,而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呢?”经这样一问,疑难问题迅速解决,学生豁然开朗。
4.2 在关键处设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在探究知识时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往往需要找寻一定的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的理解。如当学生观察活动角后,我便引发学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跟什么没有关系呢?
4.3 在矛盾处质疑抓住学生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问个为什么,是常用的质疑方法。如《锐角和钝角》一课时,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锐角、钝角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自然引出学生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验证是锐角,还是钝角。
4.4 在无疑处设置问题在大家共同认为某个结论正确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个与之相联系或相悖的命题,吸引学生去鉴别和探究。例如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1平方厘米)算出面积后,我便另辟蹊径,出示西湖景图,设疑“你能用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数出它的面积”吗?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道理。
4.5 从课文的空白处质疑现行数学教科书后习题配备中,看起来往往很简单,其实要求学生提出创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针对编者留的“空白”提出问题。如:《角的初步认识》中有这样的练习:找出图1中有几个角?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5 优化提问方式,寻求实效
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因此教师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结合平时的教学,捕捉到关于课堂提问的两种方式:
1)启发式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算理算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2)趣味性课堂提问,通过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提问,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教学高潮,使学生在畅想和满足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更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道理。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让提问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