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人路瓦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像王富仁先生所说的那样,莫泊桑《项链》中的男主人公路瓦栽是“一个容易忽略的人物”①。其实,如果我们抛开一切成见,结合整个小说来看,我们会发现,路瓦栽先生真的是一个好男人形象。
  1.呵护妻子,忠于爱情
  我们不同意王富仁先生对路瓦栽的如下评价:“他根本不了解他身边的这个女人,也不想了解她,更莫说去爱她”,“因为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人物存在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懂得在罗瓦赛尔太太丢失项链之后,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更加美好的东西:罗瓦赛尔先生对她的爱”②。我们认为,路瓦栽先生一直是深爱妻子的(只是他并不像别的男人那样善于表现而已),并且正是丢项链这件事才让妻子开始感受到了他的爱。也就是说,以前的路瓦栽夫人整天沉浸在“梦想”当中,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的丈夫,拿他“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作对照,彻底忽视了丈夫对她的爱,也根本不愿去感受丈夫的那种尽管朴实但却十分真挚的爱。我们知道,就过日子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路瓦栽夫人的性格,决定了她对这个自己不得已而嫁的男人的不满意,于是,不论丈夫对自己的表现如何,她都不会有心去感受了,相反,她甚至会拿放大镜、显微镜去找丈夫的缺陷,而越找缺陷,越对丈夫失望,也就越对自己的“梦想”着迷。课文开头几段大写特写她的“梦想”,用意即在此。感谢丢项链的灾难,是这个灾难才彻底改变了路瓦栽夫人,让她从梦想回到现实,从慵懒变得勤劳,从自卑变得自信,更重要的是,使她开始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开始感受到了丈夫那无微不至的爱。还是方位津先生说得好,“玛蒂尔德婚前婚后的最初阶段,根本就没有懂得爱的真谛,她不仅看不到丈夫对她的爱,反而总是抱怨自己缺少爱,对丈夫常常挑剔。倒是十年的同甘共苦,使她真正体会到了爱——来自丈夫的无私的爱。是罗瓦赛尔先生在妻子因丢失项链而束手无策时,立刻马不停蹄地四处寻找;当确认项链难以找回时,是他毫无责怪和怨言地冒险到处签名,借债买了项链如期还上;在漫长的10年中,也是他急妻子所急,想妻子所想,无怨无悔,省吃俭用,深夜抄写书稿挣钱,勇敢地承担起了偿还债务的责任。罗瓦赛尔先生理解妻子的焦虑和恐惧,以最真挚的爱体谅和呵护着妻子,与她共渡难关,使玛蒂尔德才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使她真正懂得了爱的含义。”③
  其实,爱也好,恨也好,都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感受,是一种情绪。当你欣赏对方、喜欢对方的时候,你就会细腻地感受到对方的好(尽管事实上可能并不那么好),而当你不喜欢对方的时候,对方再大的好,再多的爱,你都会视而不见。路瓦栽对其妻子的爱是一种深沉的朴实的爱,我们只要细读原文就能感受到,尽管这种爱缺乏激情,不浪漫。于是整天沉浸在“梦想”当中的路瓦栽夫人就是感觉不到。有人会说,能娶到如此“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作为教育部小书记的路瓦栽当然应该对一切感恩戴德了,当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妻子的要求,讨妻子的欢心,那样才叫懂得“爱”。我们认为,能够满足妻子的物欲,那可能也是一种“爱”吧,但现实当中财物堆积起来的“爱”,也并不见得就是真爱。况且人的欲望无止境,如果不学会欣赏,不懂得满足,那是永远也感受不到爱的(路瓦栽设法弄到舞会请柬,咬牙拿出积蓄给妻子办衣服,玛蒂尔德不是就根本没有感受出其中的爱来吗)。更何况路瓦栽与其妻子也是门当户对的,他是小职员,玛蒂尔德也是“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这样,怎么能够因丈夫不能满足妻子的超出家庭承受力的物欲,就判定丈夫不爱或不懂得爱妻子呢!
  路瓦栽不仅深爱妻子,而且十分忠于爱情。在当时风流成性的法国,路瓦栽并不像别的男人那样轻浮,并不像别的男人那样去搞情人。我们可以从玛蒂尔德的“梦想”当中看出当时法国一般男人的作派:“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路瓦栽有这种爱好吗?没有。他是一下班就回家,顶多想“在夏季的星期天,跟几个朋友到南代尔平原去打云雀”而已。他也一直在设法讨妻子的欢心,“费了多大力气”,终于弄到了一张“很少发给职员”的舞会请柬,对妻子说,“亲爱的,我原以为你一定很喜欢的”。丈夫的良苦用心和一片真情,于此可见一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妻子玛蒂尔德却整天想着别的男人,同床异梦,这不也从侧面显示出丈夫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吗?而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后路瓦栽的表现更显示出了他对妻子的爱和对爱情的忠贞,他不离不弃,勇于担当,“冒险到处签着名”,并与妻子风雨同舟,十年艰辛,偿还债务。他能坚守爱情,永不逃避,这样的男人不值得爱吗?
  2.关心体贴妻子,尽力满足妻子的要求
  作为小书记员的路瓦栽,他尽管无力让妻子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但他总是千方百计,尽其所能,去关心体贴妻子,去满足妻子的要求。他没让妻子做家务,而是雇了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来做琐碎的家务。要知道,这可是要加重他的经济负担的,并且这家务活儿在当时的玛蒂尔德眼里可是“讨厌”的,后来丢了项链的玛蒂尔德自己做起了这些粗笨的活儿,“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改变了她的容颜。把妻子养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自己去拼命挣钱养家,这难道不是关心体贴妻子吗?不仅如此,面对“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一点事儿没做的妻子不仅不反省自己,反而怨恨丈夫,而劳累一天的丈夫则“带着惊喜的神气”说些开心的话去让妻子开心,这样的男人到哪里去找?为了讨妻子开心,路瓦栽“费了多大力气”,给妻子弄来了“一向很少发给职员”的晚会请柬,又为了让妻子高兴,毅然牺牲自己的爱好,拿出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了很久准备买猎枪的四百法郎给妻子做衣服,妻子没有首饰,他又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最终让妻子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真正开了一回心。而就在妻子在舞会上疯狂、陶醉的时候,路瓦栽则“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舞会完了妻子出了门,他就马上“把那件从家里带来预备给她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披在她的肩膀上”,并且说,“你到外边要着凉的。我去叫一辆马车来。”你看,这男人心有多细。对于一个财力有限的丈夫来说,他能做到这些,还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后来妻子丢了项链,他没有一言半语的责备,有的只是理解和关切,以及积极想办法积极行动,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才是真正的夫妻!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是路瓦栽不这样。患难见真情,患难当中的关心体贴才更显示出情感的分量。这样的男人难道不是真正的男人吗?
  3.热爱生活,安心工作,知足常乐
  路瓦栽当然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但他热爱生活,安心工作,知足常乐。面对寒碜的住宅,暗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粗陋的衣料,粗糙的饮食,玛蒂尔德极为不满,整天“梦想”新生活,而路瓦栽则坦然相对,知足常乐。他揭开汤锅的盖子,会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话既是要讨妻子的欢心,也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他安心工作,按时去部里上班,即使陪妻子参加舞会,也还“想着十点钟得到部里去”。有人说,这些足以说明他不思进取,是个窝囊废。也许吧。但像葛朗台那样,为了发财而不择手段,为了金子就什么也不顾及了,这样的家伙,至少其人格让人鄙视。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浦夫妇,他们因求富贵而势利异常,恐怕一般人也不欣赏吧。路瓦栽不学葛朗台,也不学飞利浦夫妇,靠自己的劳动生活,知足常乐。他积攒四百法郎要买猎枪同朋友去南代尔平原打猎,也可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后来猎枪买不成了,他并不像妻子那样“郁闷、不安、忧愁”,他看得开。他更看得开的事是,妻子丢了项链,要赔,需三万六千法郎,他要去借很多债,这时的他并不悲观厌世、逃避责任,他去借了,并通过十年的艰辛还了。他的生活态度,我们认为是端正的、积极的、值得肯定的。自然,我们相信他们还债以后的家庭生活会更加美满,尽管小说里没讲。这也更显示出了小说的真实性,世上普通人普通家庭居多,能平平淡淡、平平安安走过一生,这才是一般人一般家庭的真实愿望、真实写照。至少,在我们看来,小说这么写,我们觉得很真实、很亲切。
  4.生活俭朴,吃苦耐劳,是个顾家的男人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路瓦栽为人质朴,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无任何不良嗜好,是个顾家的男人。其实他也有“父亲遗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从他们还借来的一万八千法郎及其利息需十年来看,这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如果他不勤俭持家,也像别人一样有不良嗜好,这一万八千法郎也会让他潇洒一阵子的。但他不。他要为生活做长期打算,说不定哪天这笔钱能派上大用场,所以不能动,不能坐吃山空。所以他能安于现状,住旧房,用旧家具,穿普通衣服,通过挣低薪来维持平日的生活,而并不感到寒酸。他一下班就回家,陪妻子,讨妻子开心,“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比这更好的了!”他吃苦耐劳,为了还债,白天在部里工作,“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并且“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要知道这债务其实是他一个人挣钱还清的,妻子其实只是承担了家务而已。对于这样一个人品端正而又顾家的男人,妻子应该学会欣赏、感到满足才是。我在想,如果嫁了一个有钱人但他并不爱你,倒不如嫁一个爱你的能平平淡淡过日子的人,而如果嫁的是中山狼,那就更惨了。
  5.恪守信用
  路瓦栽夫妇都是恪守信用的人,而路瓦栽尤其如此。妻子丢了向朋友借来的项链,他当晚就到处去找,一时没找到,就对妻子说“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在修理。这样,我们才有周转的时间。”这是他想让妻子能尽早还回项链,不失信于朋友。找了一个星期,当所有的希望都断绝后,尽管他“好像老了五年”,但“他决然说:‘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可见他是一个绝对恪守信用的人。为了赔项链,“他签了好些债券,订了好些使他破产的契约”,为了还债,他连续奋斗了十年,“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自然,守信用,路瓦栽保全了自己的人格,也唤醒了妻子,改变了妻子的看法,赢得了妻子的爱。
  
  【注释】
  ①②王富仁《失落的与获得的——莫泊桑〈项链〉赏析》,见《语文学习》2008年第6期。
  ③方位津《错位到复位的女性》,原载《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转引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我们不要抱怨生活太过平淡,教材文本选择太过枯燥,其实生活并非不美,教材也并非缺少美。我们要引领学生欣赏课文,培养审美意识,提升审美品位,从而塑造美好人格。  【关键词】审美 自然美 人格美 理性美  缘 起  “距离产生美”。这一著名的审美立论似乎已成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悖论:高考语文命题似“远离”课本、教材中的文本选择大多已“远离”时代、以至于语文教学也“远离”课本。但这种“
课堂的生命是什么?这是困扰许多老师和教育专家多年的问题。是把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起来直接追求的事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掘知识事物的魅力?是知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共鸣?在探究许多名校经验后,不少人感叹:应该解放孩子!应该让孩子去丈量生命尺度!应该让孩子在老师的视野外自由成长!应该无条件相信孩子的潜能!可是,怎样解放孩子呢?怎样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呢?我们推出“三性五
【内容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导致英语课堂低效的问题,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模式的构建。本文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在做中学”的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 策略  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尝试,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典范精品,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是一个物件细节描写,虽然没有人的活动和言语表达,也无动态显示和多少评价,但却传达了无穷的意味和多种作用。细节是生活的细胞,也是事物的本质,尤其是这篇小说中的这个细节,耐人寻味,含蕴丰盈,仔细揣摩,可以表现出如下十种意义。  一、显示年底实情  作者让四叔书房的对联
在我任教的中学,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却远离家乡到外地务工,这些被留在家乡的孩子——留守儿童,是我教育教学中特别重视的一群孩子。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要么由不会教育只知道一味溺爱和迁就的祖辈负责照顾;要么就是投亲靠友,寄居在亲友家里,缺乏亲情交流,教育能力也有限;还有的干脆花钱请人托管,因为带有功利性,教育自然打了折扣。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家教缺位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四个内容中,研究性学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来自于《报刊文摘》转载的一篇短文《“知识分子”与“知道分子”
[内容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地理学科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笔者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知识,强化了学生环保意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知识 学生环保意识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1986年提出的“地理科学”这一概念。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著名地理学、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自主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觉研读,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关键词】自主阅读 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中,应强调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在自主阅读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围绕“引导学生自觉研读、
【内容摘要】用“沉浸式”理论进行诗歌教学,教会学生配乐诵读法、诗画法、联想想象法、知人知世读诗法等,以探求诗歌的本质美。  【关键词】沉浸 欣赏 诗歌  读诗是一种高雅艺术,我国从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好的诗歌,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可以陶冶情操,净化情感,启迪思维。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
如何化解“时间紧”的问题,成为我们教者迫切需要去思考的课题。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小组合作中,有些小组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甚至也争得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一两个字词的读音。像此类问题的解决,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前充分预习。  另一种现象是,小组n位成员围坐在一起,却是“各自为政”“正襟危坐”,专心致志地看课文。问其原因,也很简单,课文还不熟悉。  所以,学生课前保质保量的自主学习,是确保课堂有效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