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归根到底,是培养有温度,有情趣,会生活的精神丰满的人。由此,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前提下,用初高中两篇阅读文章来谈谈英语阅读课文的文本解读和挖掘。在英语教学当中,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到语言知识点,要注意语言知识点词汇的处理,如何循环与提升;语言的理解与赏析;我们还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文本,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通过挖掘文本,让学生有自己的评判性阅读视角,有体验与提升,有自己的思维,语言和写作的输出。这样才是真正立体饱满的课堂,也才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愉悦的课堂。
【关键词】课程目标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阅读文本的文本挖掘
一、写作背景
阅读课的上法长久以来好像都是有固定的模式,前一节课安装固定的skimming,scanning的套路下来,第二节课用汉语讲解语法和知识点。甚至有的老师只注重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完全不深入去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后涉及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谈阅读课的上法的论文也有很多,在当今的提倡学科素养观的前提下,用初高中两篇阅读文章来谈谈英语阅读文本挖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课标的演变过程
而谈阅读课的文本挖掘,我们需要先理清楚课标的演变的过程。课程目标的演进的三个过程,是由原来的“双基”即“知识和技能”,它强调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三维”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见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例如在我们英语教学和评价中,关注的还是语法知识,词汇量和听说读写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有机融入教学和评价。到最后演变为现在的“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则更“关注和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下的课程目标,归根结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英语学科不仅仅是语言学科的学习,也是在此前提下的学科教育和教学。教育其实首先是一种“人”学。
三、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我们再来谈谈现在普遍提出的核心素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率先于21世纪初,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各国进一步开展完善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案,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其发展经历了“能力本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五大学习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这个过程。五大学习支柱作为“21世纪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各国都有不同的概念表述,如美国21世界能力框架有:信息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日本21世纪能力: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欧盟明确界定了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素养: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字能力,学习能力,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文化表达能力。而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共同能力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当中。教育的英文是educate,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意是“引出”,美国的名校只做了一件事情: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现在美国21世界四大核心素养在传统的读,写,算,基础上,提出“4Cs”,即:Communication(交流分享思想,问题,观点与解答),cooperation(在共同工作中达成目标,在工作中投入聪明才智),critical thinking(以新方式来看待问题,跨越学科连接学习),creation(尝试以新的方式来做事,创造与发明)这四个超能力。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集合,具有整体性。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学科课程教育来实现,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来落实。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对教学的要求
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知道我们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归根到底,是培养有温度,有情趣,会生活的精神丰满的人。教育最终留给学生的应该是课堂以外沉淀下来的东西。“I forgot what I taught,but I remember what I learned.” (如果人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死的,而学校是在为活人而服务。”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利益的品质和能力。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当学生离开学校时,不是一个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因此,我们在英语课堂上更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应试的讲解语法,用汉语讲解知识点,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透过文本材料这个载体,通过深挖文本,找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五、化有形为无形的文本解读和文本挖掘
以《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ection B讲述Mickey的这篇阅读文章为例。我们先从文本的提取和整合为例,我们要先去理解文本,了解文章的体裁,分析这篇阅读课我们要从哪方面去解读,去理解,然后再怎样带着学生去理解。从材料处理,到文章中的词汇处理,到最后引导学生最后的思维如何开展活动,我们都离不开文本的挖掘。一节课堂当中,我们开头有1-2分钟的复习旧课,我们有通过图片的描述来猜测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对新的单词,短语的铺垫都是在我们的引入当中自然而然的引到学生那里,我们老师头脑里面要有清楚的思路,我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我的学习的策略,学习的重难点,开展的活动怎么水到渠成的形成,化有形为无形的带着学生以一种聊天的形式讨论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些需要我们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赋予教材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最后再面对这篇文章时候,我们也才能轻松愉悦的带着学生讨论到背后的文化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为什么米奇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他就像我们一个个的平凡人,在生活中有这么多困难的时候,依然努力去做好每件事情。再比如,我们对比中国的卡通形象和国外的卡通形象,我们中国也有很好的国粹和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了解,不仅只有米奇,我们也有正义的象征美猴王。
再比如,我们高中的一片阅读文章“Cold comfort”.有的老师就忽视了标题,什么是cold,但却是comfort的?二者不是矛盾的吗?这个就值得我们去带领学生去挖掘,最后通过对整篇文章的了解下,我们可以升入到引导学生谈论怎样减少全球变暖,减少污染的话题,让学生有全球意识和公民责任。
六、总结
总而言之,外语课程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体现外语教育的国际趋势,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交流的精神丰满的人。在英语教学当中,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到语言知识点,要注意语言知识点词汇的处理,如何循环与提升;甚至语言的理解与赏析;我们还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文本,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通过挖掘文本,让学生有自己的评判性阅读视角,有体验与提升,有自己的思维,语言和写作的輸出。这样才是真正立体饱满的课堂,也才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愉悦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葛炳芳.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Reading Instruction Research Series)[M].浙江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4]朱晓燕.外语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操作指南[M].外研社.
【关键词】课程目标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阅读文本的文本挖掘
一、写作背景
阅读课的上法长久以来好像都是有固定的模式,前一节课安装固定的skimming,scanning的套路下来,第二节课用汉语讲解语法和知识点。甚至有的老师只注重知识点和语法的讲解,完全不深入去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后涉及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谈阅读课的上法的论文也有很多,在当今的提倡学科素养观的前提下,用初高中两篇阅读文章来谈谈英语阅读文本挖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课标的演变过程
而谈阅读课的文本挖掘,我们需要先理清楚课标的演变的过程。课程目标的演进的三个过程,是由原来的“双基”即“知识和技能”,它强调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三维”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见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例如在我们英语教学和评价中,关注的还是语法知识,词汇量和听说读写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有机融入教学和评价。到最后演变为现在的“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则更“关注和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下的课程目标,归根结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英语学科不仅仅是语言学科的学习,也是在此前提下的学科教育和教学。教育其实首先是一种“人”学。
三、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我们再来谈谈现在普遍提出的核心素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率先于21世纪初,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各国进一步开展完善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案,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其发展经历了“能力本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五大学习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这个过程。五大学习支柱作为“21世纪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各国都有不同的概念表述,如美国21世界能力框架有:信息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日本21世纪能力: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欧盟明确界定了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素养: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数字能力,学习能力,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文化表达能力。而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共同能力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当中。教育的英文是educate,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意是“引出”,美国的名校只做了一件事情: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现在美国21世界四大核心素养在传统的读,写,算,基础上,提出“4Cs”,即:Communication(交流分享思想,问题,观点与解答),cooperation(在共同工作中达成目标,在工作中投入聪明才智),critical thinking(以新方式来看待问题,跨越学科连接学习),creation(尝试以新的方式来做事,创造与发明)这四个超能力。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集合,具有整体性。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学科课程教育来实现,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来落实。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对教学的要求
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知道我们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归根到底,是培养有温度,有情趣,会生活的精神丰满的人。教育最终留给学生的应该是课堂以外沉淀下来的东西。“I forgot what I taught,but I remember what I learned.” (如果人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死的,而学校是在为活人而服务。”它应该在青年人身上培养那种有益于公共利益的品质和能力。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当学生离开学校时,不是一个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因此,我们在英语课堂上更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应试的讲解语法,用汉语讲解知识点,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透过文本材料这个载体,通过深挖文本,找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五、化有形为无形的文本解读和文本挖掘
以《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ection B讲述Mickey的这篇阅读文章为例。我们先从文本的提取和整合为例,我们要先去理解文本,了解文章的体裁,分析这篇阅读课我们要从哪方面去解读,去理解,然后再怎样带着学生去理解。从材料处理,到文章中的词汇处理,到最后引导学生最后的思维如何开展活动,我们都离不开文本的挖掘。一节课堂当中,我们开头有1-2分钟的复习旧课,我们有通过图片的描述来猜测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对新的单词,短语的铺垫都是在我们的引入当中自然而然的引到学生那里,我们老师头脑里面要有清楚的思路,我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我的学习的策略,学习的重难点,开展的活动怎么水到渠成的形成,化有形为无形的带着学生以一种聊天的形式讨论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些需要我们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赋予教材以全新的生命,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多元,更加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最后再面对这篇文章时候,我们也才能轻松愉悦的带着学生讨论到背后的文化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为什么米奇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他就像我们一个个的平凡人,在生活中有这么多困难的时候,依然努力去做好每件事情。再比如,我们对比中国的卡通形象和国外的卡通形象,我们中国也有很好的国粹和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了解,不仅只有米奇,我们也有正义的象征美猴王。
再比如,我们高中的一片阅读文章“Cold comfort”.有的老师就忽视了标题,什么是cold,但却是comfort的?二者不是矛盾的吗?这个就值得我们去带领学生去挖掘,最后通过对整篇文章的了解下,我们可以升入到引导学生谈论怎样减少全球变暖,减少污染的话题,让学生有全球意识和公民责任。
六、总结
总而言之,外语课程的总目标是立德树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体现外语教育的国际趋势,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交流的精神丰满的人。在英语教学当中,我们不仅仅只是看到语言知识点,要注意语言知识点词汇的处理,如何循环与提升;甚至语言的理解与赏析;我们还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文本,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通过挖掘文本,让学生有自己的评判性阅读视角,有体验与提升,有自己的思维,语言和写作的輸出。这样才是真正立体饱满的课堂,也才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愉悦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葛炳芳.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Reading Instruction Research Series)[M].浙江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4]朱晓燕.外语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操作指南[M].外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