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低碳建筑及其潮流发展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 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以往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 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 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2009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随之“低碳”一词成为新的一年里使用频率较高的用词之一。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一切迹象显示,低碳已成为趋势,而且正向我们快步走来,并催生了“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等潮流。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 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偏大,在我国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中国要兑现承诺,建筑行业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在经济发达与人类文明的今天,“低碳建筑”较以往的生态建筑及绿色建筑更为准确地表达了建筑在中国政府兑现承诺中的具体行动。
  
  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占全社会比重偏大,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40%;更为严酷的是,国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和存量建筑中95%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伴随着城市化加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建筑能耗仍将持续上升。目前,建筑业在碳排放占的比重达50%到60%,并将成为未来20年社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增长源。因此“低碳建筑”自然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是“低碳经济”主要组成部分。
  低碳建筑目前尚无完整定义,但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减排”经济发展模式对建筑的要求来看,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生产与建筑施工建造、设备制造、建筑物与设备使用及拆除的整个生命过程,提高能效并减少总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总排放量。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
  
  所谓“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真正意义的生态住宅,应该是从设计、建造、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具体到建材产品,使用再生、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二是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尽快扩大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三是注重工程建设中的能源节约。尽量使用节能降耗、能够再生的天然材料。四是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是否影响环境的污染,也是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最关键的是,把这种绿色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生态建筑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给我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给我们一个“居住新概念”。 生态建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将来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保护必然将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核心。建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变得和传统要素,如功能、空间、形式等同样重要,而且将会影响到建筑最后的形象。所谓的“绿色设计”是内在的、本质的考虑,而且这种考虑应该贯穿到整个建筑过程,从最初的项目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估及环境策略的制定,到建筑设计、施工,直到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甚至还需考虑到建筑拆除时的材料可回收使用性、垃圾处理等问题。
  生态建筑否定了工业社会带给我们的一系列化学墙体材料,用无污染的天然材料制成,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资源,而且给我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给我们一个“居住新概念”。这一概念便是绿色理念,把这一理念具体应用于建筑中去,就形成了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将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实施。生态建筑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让人们产生了对建筑的美好憧憬,而绿色建筑则是将这一美好愿望具体化。因绿色建筑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扩展性,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人们的认同和青睐。
  提到“绿色”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环保、节能、健康、效率等,也就是说,“绿色”一词已经有了它约定俗成的含义。那么,照这样理解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通俗一点说,所谓“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简单地说就是一要通风换气;二要搞绿化;三要尽量用绿色资源和可循环再生资源。其实,绿色住宅是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应用、崇尚健康自然的生活,是以住宅的物质、技术层面为依托的精神层面,绝不是几块绿地、几簇花丛、一池碧水所能全部代表的。一般而言,绿色建筑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建筑不仅与减少能源消耗有关,同时还涉及减少淡水消耗、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减少废弃物、提高空气及灯光质素、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恢复自然环境、减少依赖汽车等等的同类问题。绿色建筑包含社会及文化意识,同时可改善楼宇使用者的生活质素及工作环境。
  美国科罗拉多洛基山研究院所用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较简洁,即:“把社会及环境目标与房地产设计以及符合财务原则的方式相结合的绿色开发区”。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制定了有关绿色建筑的评判标准,其主要内容有:(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选址(Sustainable Sites)、(2)节水(Water Efficiency)、(3)能源和大气环境(Energy and Atmosphere)、(4)材料和资源(Material and Resources)、(5)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6)符合能源和环境设计领先标准的创新得分、(7)专业人员的认证。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因而,生态建筑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考虑的,绿色建筑则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设计。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及标准
  
  如果说绿色建筑是宏观层面生态建筑的微观表达,那么低碳建筑则是绿色建筑的绿色概念延伸。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从绿色建筑定义内涵上讲,“低碳建筑”与目前推行的“绿色建筑”是基本一致的,但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中所定义“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的控制项、一般项及优选项评价范围可知“绿色建筑”只注重建筑物设计建造、材料及设备选用与使用是否绿色环保,但不包含生产建筑材料或设备的绿色评价。从上述可知“绿色建筑”注重建筑物各组成元素及整体功能的碳排量而忽视了生产及拆除建筑物各组成元素的碳排放总量。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低碳建筑应当包含了目前所定义的“绿色建筑”,而部分“绿色建筑”则称不上低碳建筑。
  建筑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能耗占到中国全社会能耗总量的40%;更为严酷的是,国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和存量建筑中95%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伴随着城市化加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建筑能耗仍将持续上升,并将成为未来20年社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增长源。
  前述及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生产与建筑施工建造、设备制造、建筑物与设备使用及拆除的整个生命过程,提高能效并减少总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由此可见,低碳建筑强调的是组成建筑各元素的总能耗与总碳排量,或者说判别建筑物某一元素是否绿色不能光看其本身是否绿色,还需综合考虑该元素生产过程及拆除的绿色等级。只有将建筑物每个组成元素的生产、使用及拆除的总能耗与总碳排量分别计算分析后,才能判别是否低碳。
  上述低碳建筑定义还有些抽象,为了使“低碳建筑”更加具体不至于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应该科学地确立“低碳建筑”的标准与评估体系,这样对于建筑师而言,有了“低碳建筑”的标准与评估体系等于有了设计手册;对于管理部门来说,有了“低碳建筑”的标准和评估体系,也就有了衡量“低碳建筑”的科学尺度;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 有了“低碳建筑”的标准和评估体系,也就有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有了“低碳建筑”的标准和评估体系才有可能不被市场所“忽悠”。
  
  低碳建筑的流行报道
  
  在对低碳建筑的标准与评估体系尚未明确时,我们经常能获得一些看似绿色低碳建筑的报道:
  我国某知名房地产企业在绿色战略方面的规划将分三步来稳步推进绿色战略:第一步是精装修,第二步是住宅产业化,第三步是绿色能源。
  首先,房地产企业在园林绿化、房屋精装修方面推行着自己的低碳理念:认为由于专业化设计、集团采购比起单一客户自己装修有着更强的技术力量和优势,避免重复与浪费。
  其次,住宅产业化本身其实就包含有低碳和绿色的元素:由于采用工厂化建造,传统建筑工地上随处可见的钢筋头、模板、砖瓦块等废弃物基本消失;大量节能技术的工厂化集合,也使得安装、维护成本得到了降低;而在统一的标准下,大规模的建材采购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政府认为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会大大促进节能减排,是实现低碳住宅的有效途径。要求从成熟和适用的预制部品入手,综合运用外墙、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预制部品。
  第三,应用中空玻璃、外墙保温、中央空调、更为节能的水电接入方式都是低碳的表现,采用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垃圾发电(微生物发电)、地热发电等解决小区自身所需的替代能源问题。
  某社区综合体认为,策划在一个项目里除了有居住、办公,还有电影院,有小型的酒店,还包括传统的社区配套服务,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在一个小区里面实现绝大部分的居住需求;从环保的角度,降低了大家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依赖,大家不用开车出去,在小区里就可以看电影、购物、游泳、健身、消费,从而减少了碳的排放。这个策略贯彻到所有的小区里面,这样从大的规划上就把整个的土地使用实现了精细的开发,让居民在这里享受到最好的生活,同时实现了低碳。
  某测评中心为了表彰以实际行动推动低碳主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别向全球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颁发了“低碳地产倡导企业”称号及“低碳先锋企业”的殊荣;某中心对目前国内纷繁复杂的低碳住宅技术和材料进行了测评研究,评选出低碳技术/材料推荐榜,旨在对行业内应用相对成熟和广泛的低碳技术予以推广,为消费者和开发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树立低碳住宅技术的标杆,推动低碳住宅技术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同助力中国地产界实现“哥本哈根宣言”,营造绿色地产新环境,12家企业榜上有名。
  某组织单位开展全装修行业节能低碳创新研究,把装修装饰行业内取得成效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予以推广,为房地产开发商、建材供应商、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树立行业企业和工程的标杆,带动节能、节水、环保、低碳产品的应用,提高整个装饰装修行业水平。2009中国住宅全装修(工装)企业实力榜发布,某三家企业列全装修企业实力榜三甲,作为低碳住宅的实现者,住宅全装修企业正在为实现低碳装修而努力。
  流行报道的困惑
  低碳装修市场高开低走。虽然低碳环保是大势所趋,但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一些开发商对于精装房的预算有限,导致他们在材料采购环节上遇到瓶颈,节能低碳材料价格一般相对较高,做节能低碳装修的前期投入要高出普通装修的20%-30%。此外,因为对于施工人员的高要求,企业在人员培训方面的花费以及技术人员的薪酬方面会产生更多资金消耗。低碳装修的市场温度不温不火,好像人人都在谈“低碳”,但是又好像不是人人都能用“低碳”,对于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在价格和环保之间,消费者始终有一个合理平衡点。
  把住宅的精装修等同于低碳装修完全是误导消费者,把精装修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认为是低碳则是在偷换概念。事实上对于建筑垃圾而言只有一次粗装修或二次装修的概念,市场上除了精装修房外住户都会进行二次装修,如果开发商省去一次粗装修就不会导致用户“高碳”的二次装修了,至于二次装修是否低碳与房地产商的“精装修低碳”别无二致。
  住宅工业化目前缺乏技术支撑。住宅工业化主要指住宅主要受力构件工厂化。改革开放初期就有“大板房”的工业化工程,但房子的舒适性与抗震性能受到多方质疑。我国近二十多年来除钢结构外,其他结构体系的工业化进程缓慢,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件用于结构工程实例少之又少。显然,结构工程的安全性能是住宅的第一生命,工业化整配作业完成与现浇作业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不当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受力性能,缺乏大量整体结构试验研究,盲目为了低碳而大力推行的工业化可能导致更为可怕的高碳而产生严重后果。
  现在有一种可怕的现象是结构工程师没有加入低碳讨论讲坛,一些标榜住宅工业化即是低碳的人大肆宣传某些影响结构安全度而值得商榷的观点:同样的住宅,实行“住宅工业化”建造出来的建筑使用寿命要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数字。 住宅工业化在欧美国家是非常常见的住宅开发方式,如汽车部件生产一样,建筑的墙体、楼梯、卫生间等各部分都能进行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最后再进行拼装这种标准化批量生产让建筑的主体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大大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一般的外墙外保温的寿命大概为15年到25年,日久天长、风吹雨淋、热胀冷缩会导致脱落;标准化批量生产将保温层做进了建筑内部,就像三明治,这样一来大大延长了其寿命。
  “低碳”建筑设备与技术低碳排量。技术的落后使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依靠低廉的成本发展壮大的 “中国制造”在生产“清洁产品”的同时,不断排放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把这些废弃物留在中国的土地上后,却将清洁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取微薄的利润。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还存在着效率低、价格高、生产硅晶片耗能高、污染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大量应用。我们不能在中国生产硅晶片出口到发达国家,把耗能和污染留在中国。
  判别所用设备与技术是否低碳,如同确定建筑物的安全与经济关系一样存在一个合理的平衡,五花八门的低碳建筑,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绝不能被表面上的低能耗所蒙蔽而忽略了实际上的总能耗。
  市面上低碳建筑的核心技术是“地源热泵”。地源热泵通过“水循环”的原理,把恒温的水从7.80米深的地下抽上来,流经每户每个房间的每个角落,然后再抽回到7.80米的深处。一年四季,无休无止。表面上看,是低能耗,但实际上却可能浪费了大量的地下水源和地下热能。
  低碳建筑为了将房子包裹的密不透风,比普通住宅增加了大量的贵重材料。包括外墙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也包括为了“水循环”而埋设的地源热泵、聚丁烯塑料管、交联聚乙烯管和聚苯乙烯管,也包括成本较高的低辐射中空玻璃窗,还增加了新风系统、吸尘系统和外遮阳系统——这些增加了的东西,意味着保温保暖的表面背后,有着看不见的大量的可能更大能量消耗!
  时髦的“低碳公交”,表面上是使用了“清洁的电能源”,但是实际上这种低碳汽车将原本从汽车排气管中排出的二氧化碳转移到了发电厂或煤矿,以“使用环节”的低碳来掩盖“生产环节”的可能更高碳。
  “以钢材取代木材”,用木材是高碳,但用钢材可能会更高碳。
  低碳建筑的“辐射式调温”相比“对流式调温”要感到更加舒适,温度20-26℃,湿度40-60%,声音35分贝-45分贝,但这却显然是以高碳为代价的。
  
  流行报道的困惑
  
  低碳建筑四大环节 将低碳建筑定义具体落实于通俗易懂的低碳建筑四大环节,即低碳住宅结构、低碳建筑装备、低碳建筑生活及低碳建筑拆除,这四大环节构成普通老百姓对低碳建筑可以感性认识的实用评估体系,进一步解释为:
  低碳建筑结构:相对于现在常用建筑的结构与地基的建筑设计、结构用材及施工方法更低碳;
  低碳建筑装备:根据生活舒适性要求为建筑结构内外配置的各种装修及水、暖、电各种设备,这些装备相对于现在常用装配更低碳并不减舒适度;
  低碳建筑生活:在既定的低碳建筑装备及满足预定舒适度条件下,建筑物运行及内部独立功能区使用可以更低碳生活;
  低碳建筑拆除:当建筑需要拆除时,所有的结构、装备拆除方便并较现在常用的结构、装备更可回收利用。
  上述低碳建筑的四大环节更为具体描绘了低碳建筑本质,不仅有利于了解低碳建筑基本概念,而且让人们知道自已在低碳建筑发展进程中能做些什么。
  低碳建筑标准制定方法 “低碳建筑”将组成建筑各元素的总能耗与碳排放总量概念引入建筑的低碳判别标准,是“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低碳建筑标准的许多定量指标还不完善,但将低碳建筑四大环节作为评估体系,指导低碳建筑标准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碳建筑标准编制应遵以下编制原则:
  (1)四大环节分类计量分别评价;(2)单一环节突出重点元素;(3)单一元素总能耗与碳排放总量分别计量;(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根据以上编制原则,低碳建筑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节点十三项指标:
  低碳结构节点(1)建筑设计低碳评价;(2)结构体系及非承重墙用材低碳评价;(3)施工方法低碳评价。
  低碳装备节点 (1)装修设计及其施工方法低碳评价;(2)装修用材低碳评价;(3)照明系统低碳评价;(4)空调系统低碳评价;(5)给排水系统低碳评价。
  低碳生活节点(1)建筑物运行低碳评价;(2)内部独立功能区运行低碳评价。
  低碳拆除节点(1)内外装修材料拆除低碳评价;(2)设备拆除低碳评价;(3)主体结构拆除低碳评价。
  以上各项指标均以单栋建筑为对象,将(1)、(2)及(4)各项指标的总能耗与碳排放总量除以总建筑面积后计算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与碳排量指标,称为低碳建造指标,以此判别建筑是否达到低碳建造要求。对于第(3)节点指标或称低碳运行指标,因与建筑物使用年数有关则应单独评价。
  
  低碳建筑走向何方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低碳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由于实现低碳建筑首先要解决四大环节众多技术难题,实现完全的低碳建筑技术尚不成熟,现有条件下无论如何都会顾此失彼,这就需要全社会各行业领域共同努力,脚踏实地从我做起。
  技术的发展也许并非实现低碳的唯一途径,通过“因地制宜”,建造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采取传统的技术策略也可以满足特定功能。如,对于住宅夏季节能而言,很多情况下安装固定遮阳也能达到和可调节遮阳相同的效果。
  中国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平均GDP水平在世界排名还很低。我们的普通百姓关心的是每天的衣食住行,大部分人收入还很低下,担心的是如何保持一份稳定的工作,期盼着通过努力拼搏,能够拥有自己一个小小的安乐窝。普通人本来天天就过着低碳的生活,阴雨天在家也不会开灯,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打开,骑着自行车、电动车出门也不会给大气层制造麻烦,洗衣服用过的水还得拖地板。一切的一切是在低碳中过日子。
  在经济还没有发达到一个真正高度的时代,低碳建筑四大环节中各阶层人士关心侧重点不同:广大普通民众最为实际也最为关心的是低碳建筑结构,这是普通老百姓的刚性消费;富人则更关心低碳建筑装备,这是为了生活舒适度在高碳中寻找低碳;政府则更关注于低碳建筑拆除, 为了可持续发展,政府有责任为了子孙后代解决大量今后将被拆除建筑垃圾的低碳处理方法;低碳建筑生活则为人人关注。
  低碳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作秀、商机抑或责任,标榜低碳是在低碳住宅的四大环节中真正做了哪些有益于低碳的事情?在低碳浪潮汹涌过后是否该清醒思考围绕着低碳建筑四大环节如何真正实现建筑业的减排工作, 作为一个工程技术单位,我们能为低碳建筑脚踏实地做些什么?应当承担什么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开展如下工作:
  着手进行低碳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与技术的快步成熟,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逐渐成为现代的秦砖汉瓦,钢筋、水泥及砂石高能耗、高碳排放并破坏环境不利于资源保护。开发一种明显降低钢筋、水泥用量,少用砂石并较现有结构及围护体系更为保温隔热的结构型式是结构工程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更可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感觉到低碳所带来的实惠。
  低碳,是针对现有的相比较,新型建筑结构体系是否低碳其判别标准显而易见,是低碳建筑的第一环节。
  开展低碳建筑装备技术总能耗与碳排量研究分析 低碳建筑装备是在已存在的高碳建筑生活中寻找低碳装备,这种低碳装备不仅要求运行时的低碳,同时还要求制造及运行装备的能耗与碳排量总和保持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各种公认的低碳装备其生产过程的能耗与碳排量,以装修为例,除了检测各种材料性能外更需要研究生产这种材料的能耗与碳排量,不能干把绿色留给居住者把高碳送给别人的事。
  开始现有建筑拆除回收技术研究 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总面积700多亿平方米,绝大部分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其拆除方法上除了定向爆破就是传统拆卸法,留下的建筑垃圾至今尚无较好的处理方法。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及支持部分经费鼓励开始现有建筑拆除方法及拆除物回收技术研究。
  
  低碳建筑须更快做好基础工作
  
  当人们还在雾里看花凝视低碳建筑时,有人已在珠峰之巅看穿了当前中国低碳建筑的“本质”;当学者热议低碳建筑的林林总总技术时,一些颇具商人匠心企业的绿色建筑三部曲己逐步引导学者和政府的走向,在“低碳”浪潮中实现自已的商业利益。
  在2010年1月19日举办的“2010新浪乐居创新论坛”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联合新浪乐居发布“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受到现场开发商一致响应,并愿将其应用到项目建设中去,共同倡议更多开发商加入低碳地产行列中来。这八大技术体系中包含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增加碳汇的一系列技术与经济难题似乎一夜之间有神仙相助而成熟可用?不成熟的东西谈何推广应用!
  只有商人、学者及政府三者密切配合,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若以商人为主导引领学者和政府完成建筑低碳革命,其前景不容乐观。作为一个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低碳建筑四大环节或低碳住宅八大技术体系,我们所能做的是尽自己及本企业的一份微薄之力,为我国低碳建筑更快实现做好基础工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16-02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翻译成现代文:大老鼠大老鼠,不要掠夺我的粮食!多年来侍奉你,却一丁点不体恤人。发誓要摆脱你,到那个舒心的地方。那地方那地方,才寻得理想的处所。……  读过《诗经》中《魏风·硕鼠》的人都知道,这首诗反映了劳动人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从日常家居生活入手,对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叙述,并且将设计要点归类,结合相关资料,对完善建筑给排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24-02  建筑给排水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从开展科学房屋卫生技术到新型排水设备的投入使用,如今建筑给排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时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在日益增多中。但我国园林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尤其是工程成本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园林工程通常涉及多项不同的内容,如:园路、假山、绿化栽植、给排水、造地型等,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到交叉作业是很正常的。因而,若在施工现场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不善、管理施工配合,均会影响到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甚至工程的质
期刊
摘要:GPS RTK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定位技术,由于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方便、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势,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时定位,动态监测等领域。本文对GPS RTK的工作原理做了相应的阐述,论述了GPS RTK目前存在的缺陷并对其应对措施加以阐述。  关键词:GPS:RTK:地形测图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274-02
期刊
一座城市在决定要“做自己”之前,必须先“认清自己”,进而“定位自己”,才能规划出完善的,既不丢失历史,又可诠释一个全新的自己——因此,从一成不变到改头换面都有可能。  城市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城市不仅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情感的载体。  真正建设美好的、有特色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关键的问题是,政府相关部门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缜密的调研,要多听听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生态学家、以及建筑设计大师、地
期刊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并巧妙地利用自然和环境资源,且给人类的居住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而居住新概念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建筑选址;二是绿色低碳。  建筑选址是最原始的生态链条,它不仅牵涉到生存环境的学问,还有关于风水学说的学问,而且是中国古代先民从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学问。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风格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北京建工学院教授、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韩增禄指出
期刊
毗卢寺座落在石家庄市新华区上京村东,占地约二十三亩,是市区仅有的一座古代寺院。毗卢寺内现仅保存有古代建筑两座,即释迦殿和毗卢殿。另有十余幢明、清重修碑记、府帖。  据明万历五年《真定县志》寺观条记载:“毗卢寺县西南 唐建”;清光绪元年《真定县志》,寺庙条记载:“毗卢寺在城西唐天宝中建”。又据寺院内弘治已未十二年季秋重修毗卢禅寺功绩圆满慶讚碑记记载:“真定府真定县西南距城一舍之地原属邵同社上京东,有
期刊
古秦州天水,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天水古民居,既有北国的情怀,又有江南的风韵。在粗犷中蕴藏着温柔,柔情中表露出豪放朴拙,融南北艺术风格于一体,在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一格。  天水的建城史可上溯至秦武公十年(前688年)所置的县城,千百年来,古城多有兴废,而城址始终在今天水市城区,明末形成了独特的东西五城相接形制。由于天水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位置,为南北东西四方辐
期刊
近年来,由于气象异常等自然因素而导致的山体滑坡、山洪和泥石流等气象地质灾害接连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和损失,而地质灾害在今年更是频发。  在11月3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上,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2010年1至10月全国地质灾害已经造成2909人死亡或失踪。其中贵州关岭、甘肃舟曲等5起特大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超过总数2/3,其余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基本与19
期刊
园林建筑,是由房屋、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建筑群体。人们常把“园艺造院”喻为“凝固的音乐”或“石头的史书”是不无道理的。特别是中国园林,融多项艺术于一体,为游人寻求一方“安闲幽美”的环境。特别是明、清以后的园林,不仅倾注了众多工匠的毕生心血,同时也融进了古代士人理想的人格完善。  将江南诗词、绘画艺术注入园林建筑之中,把竹、松、梅、荷、山、石等自然景物融进庭院。昔日,能令古人从园林景观中获得安抚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