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态课堂 构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26-01
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与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建构与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社会人才需求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学习方法、创新能力,将学生的思想、情感、言语、意识等多元素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
一、深化教学改革,注重交流合作
建构式生态课堂以预设为起点,以生态为方向,以建构为方法,以学生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自主构建,展开科学的学习与知识能力的构建,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强化教学实效。结合建构主义理念,建构式生态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意识品质,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新知识的规律,促进动态生成。
例如,学习“压强”相关知识,教师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躺在钢钉上的人能安然无恙;用手掌握紧鸡蛋用尽全力不能破,但是轻轻磕在桌角就可以破;钉钉子尖头很容易钉进桌子,反过来却很难钉进去……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笔者让学生展开交流与合作分析,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引入课题并深入学习理论。
二、结合实际问题,展开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是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学生知识与能力强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核心过程。通过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猜想、设计、验证、归纳和记录,将实验过程、探究过程中的现象、数据记录下来,作为知识与能力生成的基础。建构式生态课堂一般采用小组合作、项目教学、实验探究、课题研究等学习方式,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例如,为分析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践探究。通过划分不同的情况,展开分类实验,结合物距、相距、成像规律进行对应分析,并由学生记录相关的数据、现象,教师科学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科学探究。结合生活中凸透镜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聚焦手电筒等,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动态生成。
三、落实精讲点拨,引导学以致用
有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后,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展开精讲点拨,扩充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该环节以多媒体为载体,学生们交流汇报、分享成果,教师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点拨与精讲。基于典型案例,展示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成果,分析案例带给学生的启发,鼓励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深化知识与能力。
例如,在学生探究了“浮力”相关知识,对浮力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浮力知识展开“制作小型潜水艇”的综合实践活动。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压缩空气调节水舱里水的多少来控制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结合这一原理让学生展开动手实践操作,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强化应用,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归纳总结,及时拓展训练
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归纳总结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改进学习方法、完善知识网络、拓展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物理方法,解决现存困惑,交流讨论总结规律,结合适当的试题巩固新授知识。由此能实现动态生成,学生在体验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使得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
例如,开展“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探究性活动后,学生记录下相关数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归纳总结与拓展训练,得出串联电路各处电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的规律。在生活中,各电器都应采用并联电路,小彩灯接入时应采用串联。结合“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归纳出串联电路分压,并联电路分流的规律。
从注重交流合作、展开实践探究、引导学以致用、及时拓展训练等方面出发,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策略,契合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落实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案,由此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也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
(责编 林 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26-01
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与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建构与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社会人才需求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学习方法、创新能力,将学生的思想、情感、言语、意识等多元素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
一、深化教学改革,注重交流合作
建构式生态课堂以预设为起点,以生态为方向,以建构为方法,以学生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自主构建,展开科学的学习与知识能力的构建,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强化教学实效。结合建构主义理念,建构式生态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意识品质,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新知识的规律,促进动态生成。
例如,学习“压强”相关知识,教师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躺在钢钉上的人能安然无恙;用手掌握紧鸡蛋用尽全力不能破,但是轻轻磕在桌角就可以破;钉钉子尖头很容易钉进桌子,反过来却很难钉进去……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笔者让学生展开交流与合作分析,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引入课题并深入学习理论。
二、结合实际问题,展开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是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学生知识与能力强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核心过程。通过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猜想、设计、验证、归纳和记录,将实验过程、探究过程中的现象、数据记录下来,作为知识与能力生成的基础。建构式生态课堂一般采用小组合作、项目教学、实验探究、课题研究等学习方式,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例如,为分析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践探究。通过划分不同的情况,展开分类实验,结合物距、相距、成像规律进行对应分析,并由学生记录相关的数据、现象,教师科学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科学探究。结合生活中凸透镜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聚焦手电筒等,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动态生成。
三、落实精讲点拨,引导学以致用
有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后,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展开精讲点拨,扩充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该环节以多媒体为载体,学生们交流汇报、分享成果,教师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点拨与精讲。基于典型案例,展示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成果,分析案例带给学生的启发,鼓励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深化知识与能力。
例如,在学生探究了“浮力”相关知识,对浮力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浮力知识展开“制作小型潜水艇”的综合实践活动。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压缩空气调节水舱里水的多少来控制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结合这一原理让学生展开动手实践操作,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强化应用,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归纳总结,及时拓展训练
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归纳总结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改进学习方法、完善知识网络、拓展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物理方法,解决现存困惑,交流讨论总结规律,结合适当的试题巩固新授知识。由此能实现动态生成,学生在体验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使得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
例如,开展“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探究性活动后,学生记录下相关数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归纳总结与拓展训练,得出串联电路各处电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的规律。在生活中,各电器都应采用并联电路,小彩灯接入时应采用串联。结合“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归纳出串联电路分压,并联电路分流的规律。
从注重交流合作、展开实践探究、引导学以致用、及时拓展训练等方面出发,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策略,契合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落实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案,由此打造“建构式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也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