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常被人理解为“基础知识的教育”,实则不然,基础教育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树立一个方向,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学习,首先达到“好之者”的层次,然后通过兴趣引导和潜能挖掘,达到“乐之者”的境界。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远比对已有知识的死记硬背重要,这也是高中教育的本质,这种教育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不自觉中完成终生学习。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兴趣教育可塑性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90
说起基础教育,大家马上会想到小学教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生学习理念的提倡,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性”的要求。基础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断地积累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基础教育不仅包括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也应包括高中教育。
一、高中教育基础性的体现
从学制看,高中教育依然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阶段;从人生看,高中生主要属于未成年人,其教育具备基础性;从发展动力看,高中要保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以便使他们终生保有热爱学习的欲望。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面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中小学教育在高考的压力下多少有些偏颇。这种偏颇主要体现在兴趣教育缺乏。如果能正确理解偏颇,并且对此做出有益的探索,无疑能够让基础教育走得更远,让孩子飞得更高。
二、目标性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要吸引学生关注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学习,他们从有清晰记忆时就开始上学,但没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一个勉强的答案是考大学,可是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真的能撇开各种杂念,投入到“考大学”事业中吗?恐怕很多重点中学的学生都不能拍着胸脯说是。
高中教育应该首先让学生树立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动力作用于当前学习。一个令学生愿意长久投入的目标,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由此兴趣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对此,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发达国家在初中级教育阶段有完整的能力测试,学校会根据学生在体育、音乐、数理思维等方面表现出的天赋,给予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建议,这种制度下社团的全面性和兴趣性都是我们应试教育中产生的一些兴趣小组所不能比拟的。在找到兴趣后主动寻求突破的例子也很多,如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在他16岁时数学和物理不及格,整天胡思乱想,偶尔看到《通往星际空间之路》后决心“为人类进入宇宙”,仅一个理想不能立马让他理解到《通往星际空间之路》中的那些“鬼画符”(公式),为此他请教了书的作者,专家的回答是数学和物理。此后22岁的物理学博士,“阿波罗11号”技术决策的核心冯·布劳恩诞生了。当下我们的教育还不能全面向发达国家靠拢,但是高中教育需要挖掘学生天赋、激发学生兴趣,兴趣越强烈注意力越集中,教学效果就能提高。
基础教育阶段,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技能和进行一些基本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播下一颗求知的种子。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看到很多人在高中阶段很能学,但是到大学突然成绩就不好了,竞争强度变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突然没有高考这样的压力,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带来强烈的不适应、无所适从。能够进入大学,学习能力即便有差距也不会太大,谁有更明确坚定的目标,谁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培养这样一种目标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如果抱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这种目标的培养在中小学就已经可以开始。不久前,和高三学生聊天,主要聊两件事:一个是高考,一个是问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回答也很明确,律师、公务员、医生等,笔者对那几名学生至今都印象深刻。
三、高中教育基础性的意义
教育界有人提出,高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专业教育,只从日常的经验教学谈起,不怕学生偏科,就怕学生没兴趣死记硬背,学得快忘得快。任何一门学科要学得深入,必定都会带动其他一些学科。就拿历史来说,讲土尔扈特东归,得讲俄罗斯、哈萨克、中国的地理,可以延伸出地缘政治、民主制度。
中学教育甚至小学教育相对当下的大学教育都要困难些,这和知识学历没有直接关联。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阶段,可塑性很强,但有时也表现得很脆弱。如今站在教师的岗位上,看到各种学生,调皮的、内向的、爱出风头的……也难免有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但在教学中都会尽量尝试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社会环境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但对教育的最终考验还应当是学校、教师能不能启发好学生、塑造好学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但学生不能一辈子待在学校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园丁教师的责任是浇水、施肥、除虫,而不是揠苗助长。所以高中阶段也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兴趣教育可塑性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90
说起基础教育,大家马上会想到小学教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生学习理念的提倡,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性”的要求。基础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断地积累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基础教育不仅包括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也应包括高中教育。
一、高中教育基础性的体现
从学制看,高中教育依然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阶段;从人生看,高中生主要属于未成年人,其教育具备基础性;从发展动力看,高中要保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以便使他们终生保有热爱学习的欲望。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面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中小学教育在高考的压力下多少有些偏颇。这种偏颇主要体现在兴趣教育缺乏。如果能正确理解偏颇,并且对此做出有益的探索,无疑能够让基础教育走得更远,让孩子飞得更高。
二、目标性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要吸引学生关注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学习,他们从有清晰记忆时就开始上学,但没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一个勉强的答案是考大学,可是处于叛逆期的学生真的能撇开各种杂念,投入到“考大学”事业中吗?恐怕很多重点中学的学生都不能拍着胸脯说是。
高中教育应该首先让学生树立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动力作用于当前学习。一个令学生愿意长久投入的目标,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由此兴趣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对此,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发达国家在初中级教育阶段有完整的能力测试,学校会根据学生在体育、音乐、数理思维等方面表现出的天赋,给予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建议,这种制度下社团的全面性和兴趣性都是我们应试教育中产生的一些兴趣小组所不能比拟的。在找到兴趣后主动寻求突破的例子也很多,如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在他16岁时数学和物理不及格,整天胡思乱想,偶尔看到《通往星际空间之路》后决心“为人类进入宇宙”,仅一个理想不能立马让他理解到《通往星际空间之路》中的那些“鬼画符”(公式),为此他请教了书的作者,专家的回答是数学和物理。此后22岁的物理学博士,“阿波罗11号”技术决策的核心冯·布劳恩诞生了。当下我们的教育还不能全面向发达国家靠拢,但是高中教育需要挖掘学生天赋、激发学生兴趣,兴趣越强烈注意力越集中,教学效果就能提高。
基础教育阶段,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技能和进行一些基本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播下一颗求知的种子。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看到很多人在高中阶段很能学,但是到大学突然成绩就不好了,竞争强度变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突然没有高考这样的压力,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带来强烈的不适应、无所适从。能够进入大学,学习能力即便有差距也不会太大,谁有更明确坚定的目标,谁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培养这样一种目标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如果抱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这种目标的培养在中小学就已经可以开始。不久前,和高三学生聊天,主要聊两件事:一个是高考,一个是问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回答也很明确,律师、公务员、医生等,笔者对那几名学生至今都印象深刻。
三、高中教育基础性的意义
教育界有人提出,高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专业教育,只从日常的经验教学谈起,不怕学生偏科,就怕学生没兴趣死记硬背,学得快忘得快。任何一门学科要学得深入,必定都会带动其他一些学科。就拿历史来说,讲土尔扈特东归,得讲俄罗斯、哈萨克、中国的地理,可以延伸出地缘政治、民主制度。
中学教育甚至小学教育相对当下的大学教育都要困难些,这和知识学历没有直接关联。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人格正在形成阶段,可塑性很强,但有时也表现得很脆弱。如今站在教师的岗位上,看到各种学生,调皮的、内向的、爱出风头的……也难免有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但在教学中都会尽量尝试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社会环境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但对教育的最终考验还应当是学校、教师能不能启发好学生、塑造好学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但学生不能一辈子待在学校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园丁教师的责任是浇水、施肥、除虫,而不是揠苗助长。所以高中阶段也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