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9课《媒体连着你和我——生活中的电视》。
教学目标:①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②学会利用电视,合理、有效、安全地获取信息、获得知识;③在选择电视节目的同时,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④克服在收看电视中的不良习惯,学会健康地看电视。
教学过程:
1 课前互动,引趣定调
1.1 交流谈话。同学们,今天陆老师一起和同学们上一节品德课,大家认识我吧?知道我是教什么的?你的信息是从哪儿来的呀?
1.2 初步感知。古时候的人们,也是通过这种耳闻目睹、口口相传或道听途说的方式来了解信息的,所以那时的人们掌握的信息就少,信息更新的也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你们现在都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信息的呀?
1.3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说的电视、广播、网络、报纸,这些能够传播信息的媒介,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名称——媒体(白板出示:媒体)。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它连结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连着你,连着我。(白板出示:连着你和我)
齐读课题。
[通过师生的轻松闲谈交流,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不稳定性,渐入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奠定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感基调。]
2 主动参与,激趣导行
2.1 切入正题。喜欢看电视吗?电视与其他媒体相比,有哪些特点?
(白板显示:传递快、作用大、普及广……)
2.2 研讨交流。分组讨论:看电视能使我们有什么收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谈谈看电视的体会,大家共同来分享他的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得到信息、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品到快乐。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收获和体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3 反思交流。分组讨论:那么多好看的节目,大家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但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反对同学们看电视,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内容要适合,时间要适度,姿势要适当。
[学生的教师的点拨下扪心反思,不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起心灵的火花,从而生成对收看电视的辩证思维和客观态度。]
2.4 辨析交流。
2.4.1 现在的电视频道有近百个,每个频道都有许多栏目和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适合小学生观看,哪些不适应观看?(白板显示电视上常见的几类电视节目和不同类型的电影)
得出结论:观看电视的内容要适合,要选择性地看。
2.4.2 小强是个电视迷,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节目,我们一起来帮他看看他的安排合理吗?
(白板显示:四年级学生小强周六看电视的节目单)
小强的节目单有哪些不够合理的地方?一起帮他修改一下。(强调观看内容要适合学生,观看的时间也应该有节制,要合理安排)
[学生在课堂得到教师的重视,内心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不合理的观看习惯有了“俯视”的高度,主动参与的积极高前高涨。]
2.4.3 我们观看电视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观看电视的间隙要让眼睛放松,你们有什么方法吗?选择学生方案,学做两种护眼操:
护眼操一: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训练眼球晶体,减缓视力疲劳,有效防止近视)
护眼操二:找一处3米开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反复20次。(训练眼球晶体和眼部肌肉,保持一定的弹性和收缩舒展的能力,有效防止近视)
[护眼方案,是学生课外主动搜集的,通过课堂的交流,采用最简单易学、合理有效的两个方案,让学生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操作与实践的平台。]
2.4.4 除了刚才讲的两点原因,父母和老师不放心学生看电视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学生不会看电视。有同学会不服气:电视都不会看吗?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白板显示观看电视的各种不良习惯)
刚才的图片中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呢?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示:
良好的观看习惯
观看时距离电视机3米左右的距离
位置在电视机的正中前方,或角度不小于45度
不能躺着看电视,电视机高度与眼睛一致
看电视时尽量不要吃零食
晚上看电视要开盏小灯
看完电视后要洗脸,保护皮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抓住这一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精华的提炼,生成良好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养成。]
3 结合板书,归纳小结
(板书参考:生活中的电视)
[整洁美观的板书设计,能展示课堂教学脉络,厘清学生知识结构层次。]
4 课外实践,综合提升
如果让你当少儿频道的策划人,准备给大家编排哪些新节目?请班长汇总大家的计划并寄给有关电视台。
课后反思:《学记》中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回顾课堂,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们个个灵牙利齿、口若悬河,大胆地交流、真实地袒露,从生活实践中来,又用实践经验指导生活,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主动发展,培养、锻炼了创造能力,成为了真正的“好学者”、“善学者”。
4.1 重视参与,注重实践。以前的品德课堂,常常会出现因学生阅历少、涉世浅而“冷场”或教师“一堂言”的窘境。为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让学生进行课前社会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如课标指出:“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课前实践活动十分重视,并作了周密的布置:如各年龄段人群每周收看电视的时间、收看电视的内容、收看电视获得的信息,增长的知识,看电视的利与弊等,并要求每人都要作好详细的调查采访记录,然后交各小组长检查。因此课堂上出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交流、汇报,大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国家大事,小到过期的牛奶可以擦皮鞋等生活小事的热烈场景,同时还有孩子们对电视生产厂家的一些宝贵建议。
孩子们汇报交流的内容,是他们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所获得的成果,看上去他们是在交流汇报,实际上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道德的自我构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调查、采访、搜集这些信息的社会实践过程和经历。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假如孩子们没有课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这些经历,教师心中无数,课堂上孩子们有那么多话要说吗?有那么多信息要交流吗?所以没有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4.2 巧用资源,精彩生成。叶澜教授认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行进,总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不正是这样吗?当有孩子发现第四组的收视指南有问题、不合理时,我及时抓住课堂中在评价时生成的资源,巧妙地引发了一场“看电视是有利还是有弊”的辩论,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的课前社会实践各抒己见,直言看电视的利与弊,把教学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出现孩子们滔滔不绝地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让人振奋的场面。因此,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让课堂再现了师生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让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使课堂教学体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假如,教师忽略了学情,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成的教学资源视而不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那么课堂出现的恐怕又是另外一种效果!
教学目标:①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②学会利用电视,合理、有效、安全地获取信息、获得知识;③在选择电视节目的同时,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④克服在收看电视中的不良习惯,学会健康地看电视。
教学过程:
1 课前互动,引趣定调
1.1 交流谈话。同学们,今天陆老师一起和同学们上一节品德课,大家认识我吧?知道我是教什么的?你的信息是从哪儿来的呀?
1.2 初步感知。古时候的人们,也是通过这种耳闻目睹、口口相传或道听途说的方式来了解信息的,所以那时的人们掌握的信息就少,信息更新的也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你们现在都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信息的呀?
1.3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说的电视、广播、网络、报纸,这些能够传播信息的媒介,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名称——媒体(白板出示:媒体)。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它连结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连着你,连着我。(白板出示:连着你和我)
齐读课题。
[通过师生的轻松闲谈交流,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不稳定性,渐入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奠定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感基调。]
2 主动参与,激趣导行
2.1 切入正题。喜欢看电视吗?电视与其他媒体相比,有哪些特点?
(白板显示:传递快、作用大、普及广……)
2.2 研讨交流。分组讨论:看电视能使我们有什么收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谈谈看电视的体会,大家共同来分享他的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得到信息、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品到快乐。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收获和体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3 反思交流。分组讨论:那么多好看的节目,大家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但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反对同学们看电视,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内容要适合,时间要适度,姿势要适当。
[学生的教师的点拨下扪心反思,不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起心灵的火花,从而生成对收看电视的辩证思维和客观态度。]
2.4 辨析交流。
2.4.1 现在的电视频道有近百个,每个频道都有许多栏目和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适合小学生观看,哪些不适应观看?(白板显示电视上常见的几类电视节目和不同类型的电影)
得出结论:观看电视的内容要适合,要选择性地看。
2.4.2 小强是个电视迷,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节目,我们一起来帮他看看他的安排合理吗?
(白板显示:四年级学生小强周六看电视的节目单)
小强的节目单有哪些不够合理的地方?一起帮他修改一下。(强调观看内容要适合学生,观看的时间也应该有节制,要合理安排)
[学生在课堂得到教师的重视,内心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不合理的观看习惯有了“俯视”的高度,主动参与的积极高前高涨。]
2.4.3 我们观看电视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观看电视的间隙要让眼睛放松,你们有什么方法吗?选择学生方案,学做两种护眼操:
护眼操一: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训练眼球晶体,减缓视力疲劳,有效防止近视)
护眼操二:找一处3米开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反复20次。(训练眼球晶体和眼部肌肉,保持一定的弹性和收缩舒展的能力,有效防止近视)
[护眼方案,是学生课外主动搜集的,通过课堂的交流,采用最简单易学、合理有效的两个方案,让学生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操作与实践的平台。]
2.4.4 除了刚才讲的两点原因,父母和老师不放心学生看电视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学生不会看电视。有同学会不服气:电视都不会看吗?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白板显示观看电视的各种不良习惯)
刚才的图片中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呢?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示:
良好的观看习惯
观看时距离电视机3米左右的距离
位置在电视机的正中前方,或角度不小于45度
不能躺着看电视,电视机高度与眼睛一致
看电视时尽量不要吃零食
晚上看电视要开盏小灯
看完电视后要洗脸,保护皮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抓住这一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精华的提炼,生成良好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养成。]
3 结合板书,归纳小结
(板书参考:生活中的电视)
[整洁美观的板书设计,能展示课堂教学脉络,厘清学生知识结构层次。]
4 课外实践,综合提升
如果让你当少儿频道的策划人,准备给大家编排哪些新节目?请班长汇总大家的计划并寄给有关电视台。
课后反思:《学记》中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回顾课堂,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们个个灵牙利齿、口若悬河,大胆地交流、真实地袒露,从生活实践中来,又用实践经验指导生活,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主动发展,培养、锻炼了创造能力,成为了真正的“好学者”、“善学者”。
4.1 重视参与,注重实践。以前的品德课堂,常常会出现因学生阅历少、涉世浅而“冷场”或教师“一堂言”的窘境。为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让学生进行课前社会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如课标指出:“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课前实践活动十分重视,并作了周密的布置:如各年龄段人群每周收看电视的时间、收看电视的内容、收看电视获得的信息,增长的知识,看电视的利与弊等,并要求每人都要作好详细的调查采访记录,然后交各小组长检查。因此课堂上出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交流、汇报,大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国家大事,小到过期的牛奶可以擦皮鞋等生活小事的热烈场景,同时还有孩子们对电视生产厂家的一些宝贵建议。
孩子们汇报交流的内容,是他们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所获得的成果,看上去他们是在交流汇报,实际上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道德的自我构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调查、采访、搜集这些信息的社会实践过程和经历。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假如孩子们没有课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这些经历,教师心中无数,课堂上孩子们有那么多话要说吗?有那么多信息要交流吗?所以没有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4.2 巧用资源,精彩生成。叶澜教授认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行进,总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不正是这样吗?当有孩子发现第四组的收视指南有问题、不合理时,我及时抓住课堂中在评价时生成的资源,巧妙地引发了一场“看电视是有利还是有弊”的辩论,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的课前社会实践各抒己见,直言看电视的利与弊,把教学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出现孩子们滔滔不绝地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让人振奋的场面。因此,孩子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让课堂再现了师生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让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使课堂教学体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假如,教师忽略了学情,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成的教学资源视而不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那么课堂出现的恐怕又是另外一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