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的,现行地理教材改革选择的,适应初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入手,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学生的体验中攫取鲜活的素材、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赏识性评价和发展性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关键词】探究;转变;体验;评价;效益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感到学习最困难的课程不是数学也不是外语而是地理,比较其它学科各时段地理考试的成绩也是惨不忍睹。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这种困境,初中地理教学又如何走出这道藩篱,达到优质高教呢?笔者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初中地理课堂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
地理课为什么要开展探究性学习?
1.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地理课堂应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课只有脱离教材中心、学科本位中心,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地理学课程性质的要求。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要阐明地理事物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所涉及的信息十分繁杂而且瞬息万变,学习地理就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去伪存真认识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创造性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自主高效的学习。
3.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适应现行地理教材改革的要求。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改革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联系密切。活动设计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为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主体之争由来已久,“学生主体观”已被现代教育理论认可接受,教师在现代教学中主导作用也被加以强化。地理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研究的这一成果,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人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样也要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并不能自然形成,它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教”的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才能发生改变。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眼中的学生,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将他们视为自己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对象。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轻松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1)建立4人的活动小组,学生在课前预备好地球仪、光源各一只,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太阳光热变化表一份。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地球的公转。每个学生站立的位置代表着地球公转时二分和二至的一个位置,要求每个学生注意观察、探究地球公转到自己所处的(分或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和太阳光热状况。
(3)将观察到的结果写在预先准备的表格里,根据结果小组内的四位同学合作探究本地二分和二至时地球上太阳光热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归纳结论: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4)在五带图中读出五带界线及纬度值,分别探究二分二至是热带和寒带的天文特征(热带直射、寒带极昼、极夜)及太阳光热的分布变化状况。得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
(5)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结果又将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作为是课后探究,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将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拓展了探究的空间和深度。
2.关注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我们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并通过一定的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受好奇心理的驱动不断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给予解答。当他们发现自己既有知识难以解决问题时,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自然被激发出来。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8页活动2给出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的一封信,杰克在信中开了一个小玩笑,邀请小明暑假期间到经度116°、纬度400°的地方参加地理夏令营活动。小明能按地址如期参加活动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即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能,另一派则认为不能,但是他们均不能说明己方的理由让对方信服。由此提出了新的问题。符合经度116°、纬度40°的地点在地球上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怎么表示?带着种种疑问学生们运用地球仪进行探究,很快答案找到了。
体验有时来自学生的亲身经历,有时也可是学生的间接体验。教师可以用现代教学手段将一些典型的事件回放。创设教学环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深度。
同样是探究经纬度变化规律和经纬网的作用,前例我们创设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情境进行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可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事件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加以处理,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选取了中国“神七”飞天的部分视频画面为学生创设间接的情境体验。发射点的经纬度位置?飞行中飞船的动态经纬度位置是如何变化的?着陆点的经纬度位置?它与发射点的相对位置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内蒙古草原作为飞船的着陆点?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一节课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创新学习的动力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3.开展探究性学习要学会欣赏学生,建立基于学生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知识阅历较浅,这一阶段的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础十分薄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用包容的胸怀对待学生在探究时出现的任何失误,用欣赏的眼光去放大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的每个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用发展的观点建立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评价机制。
每学期伊始,我都给学生建立一个地理发展性评价表,内容包括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个人的学习目标,对老师的希望;老师对本年级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哪些地理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进行互动等评价内容。评价由学生定期自评,老师每月将学生的自评收缴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并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这样的评价,老师清楚的知道学生在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就,对症下药的解决学生地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赏识性评价指出学生下阶段的发展方向。这种发展性的评价时刻激励着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学生所乐于接受,是传统评价不具备的功能。
赏识性评价还被我广泛地运用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捕捉学生行为和思维中的闪光点,即时形成赏识性的评价,学生因为被赏识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发了更强烈的进取心;对于其他学生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树立了一个榜样,起到正确导向的作用,课堂教学自然有序高效。
研究性学习符合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创新动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广大地理教师应认真研究学习,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探究;转变;体验;评价;效益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感到学习最困难的课程不是数学也不是外语而是地理,比较其它学科各时段地理考试的成绩也是惨不忍睹。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这种困境,初中地理教学又如何走出这道藩篱,达到优质高教呢?笔者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初中地理课堂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
地理课为什么要开展探究性学习?
1.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地理课堂应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课只有脱离教材中心、学科本位中心,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地理学课程性质的要求。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要阐明地理事物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所涉及的信息十分繁杂而且瞬息万变,学习地理就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去伪存真认识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创造性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自主高效的学习。
3.初中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适应现行地理教材改革的要求。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改革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联系密切。活动设计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为地理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主体之争由来已久,“学生主体观”已被现代教育理论认可接受,教师在现代教学中主导作用也被加以强化。地理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研究的这一成果,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人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样也要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并不能自然形成,它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教”的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才能发生改变。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眼中的学生,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将他们视为自己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对象。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轻松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1)建立4人的活动小组,学生在课前预备好地球仪、光源各一只,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太阳光热变化表一份。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地球的公转。每个学生站立的位置代表着地球公转时二分和二至的一个位置,要求每个学生注意观察、探究地球公转到自己所处的(分或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和太阳光热状况。
(3)将观察到的结果写在预先准备的表格里,根据结果小组内的四位同学合作探究本地二分和二至时地球上太阳光热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归纳结论: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4)在五带图中读出五带界线及纬度值,分别探究二分二至是热带和寒带的天文特征(热带直射、寒带极昼、极夜)及太阳光热的分布变化状况。得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
(5)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结果又将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作为是课后探究,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将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拓展了探究的空间和深度。
2.关注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我们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并通过一定的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受好奇心理的驱动不断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给予解答。当他们发现自己既有知识难以解决问题时,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自然被激发出来。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8页活动2给出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的一封信,杰克在信中开了一个小玩笑,邀请小明暑假期间到经度116°、纬度400°的地方参加地理夏令营活动。小明能按地址如期参加活动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即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能,另一派则认为不能,但是他们均不能说明己方的理由让对方信服。由此提出了新的问题。符合经度116°、纬度40°的地点在地球上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怎么表示?带着种种疑问学生们运用地球仪进行探究,很快答案找到了。
体验有时来自学生的亲身经历,有时也可是学生的间接体验。教师可以用现代教学手段将一些典型的事件回放。创设教学环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深度。
同样是探究经纬度变化规律和经纬网的作用,前例我们创设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情境进行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可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事件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加以处理,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选取了中国“神七”飞天的部分视频画面为学生创设间接的情境体验。发射点的经纬度位置?飞行中飞船的动态经纬度位置是如何变化的?着陆点的经纬度位置?它与发射点的相对位置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内蒙古草原作为飞船的着陆点?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一节课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创新学习的动力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3.开展探究性学习要学会欣赏学生,建立基于学生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知识阅历较浅,这一阶段的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础十分薄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用包容的胸怀对待学生在探究时出现的任何失误,用欣赏的眼光去放大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的每个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用发展的观点建立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评价机制。
每学期伊始,我都给学生建立一个地理发展性评价表,内容包括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个人的学习目标,对老师的希望;老师对本年级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哪些地理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进行互动等评价内容。评价由学生定期自评,老师每月将学生的自评收缴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并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这样的评价,老师清楚的知道学生在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就,对症下药的解决学生地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赏识性评价指出学生下阶段的发展方向。这种发展性的评价时刻激励着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学生所乐于接受,是传统评价不具备的功能。
赏识性评价还被我广泛地运用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捕捉学生行为和思维中的闪光点,即时形成赏识性的评价,学生因为被赏识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发了更强烈的进取心;对于其他学生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树立了一个榜样,起到正确导向的作用,课堂教学自然有序高效。
研究性学习符合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创新动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广大地理教师应认真研究学习,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