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着力培养的两种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阅读课和写作课两种单独的课型来实现对学生某一种能力的培养,即阅读课“单打”阅读,写作课“独斗”写作,将阅读和写作两种能力割裂开来。但是,“读写不分家”,两者本是相辅相成,互为所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将其分裂成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显然是不恰当的。那么如何在一节语文课中同时兼顾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呢?我们不妨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读写课这种课型,即运用课本或其他阅读材料上的具有典型写作指导意义的阅读文本,通过细致解读来深度挖掘其作为写作示范的价值点,从而实现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提高教学的效率。那如何设计一节具有实效性的读写课呢?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设计。
首先。我们必须理清本节读写课的教学重点。所谓读写课,当然是读写兼顾。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在课堂上两者必须得并驾齐驱,平分秋色呢?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语文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环节始终围绕着这个教学重点来推进。而读写课的教学,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应该落在写作指导上,它的最终诉求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文本阅读是写作指导的基础和铺垫,写作指导是文本阅读的目的和归宿,即“读为写之始,写为读之终”。所以整个读写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着写作指导这个核心来进行,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从其写作指导的价值点人手。如果只是在常规的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仿写或续写等类似的写作活动设计,那就不能算作是一节真正的读写课。
其次,要根据写作指导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篇目。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成为读写课的教学素材,只有那些在写作层面上具有典范指导意义的文章才能承担读写课的教学任务。而文章的选择又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落实的某个写作能力训练点有密切关系。比如要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周国平先生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既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的典范议论文,特别是在议论文事实论据的运用上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它非常直观地展现了举例论证的四个注意点,即文章举例所选取事例的典型性,多角度选择事例,事例的叙述要紧扣论点突出重点,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写作指导的教学点,精选阅读文本,精研文本的写作示范价值,寻求教学点和文本最佳的结合点。
再次,要從精选的文本中提炼出提纲式或要点式的写作指导方法。在读写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所选择的阅读文本的写作示范价值是什么,更应该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于教学点相契合的写作方法要点,这实际上是一个将文本阅读与写作经验紧密勾连的过程。比如在《事事关心》一文中,就可以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议论文的常用模式——“引——议——联——结”,即“开头引出中心论点,接下来运用多种论证方式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然后联系实际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议论文写作框架,更具有示范性。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示例。”如果能对示例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归结出学生能学以致用的写作方法,那就是对阅读文本价值的提升。
最后,教师在课后要对学生的课堂写作给与及时的效果跟踪和情况反馈,根据学生写作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来指导后一阶段的教学。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存在个体性差异,一节读写课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一致水平。所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后续教学。
当然,如何上好一节读写课,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它有待于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丰富,最后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面对的教学实际情况不一样,采取的环节设计也会有所差别。但是,笔者相信,不论怎样的环节设计,都必须遵从对文本解读的一般规律和写作指导方法的基本策略,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读写课的教学思路,那么我们既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又能做到举一反三,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乐趣。在读写课的课堂上,面对一篇阅读文本,学生既能以读知其妙处,又能以写得其要领,真正实现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高,这就是读写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首先。我们必须理清本节读写课的教学重点。所谓读写课,当然是读写兼顾。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在课堂上两者必须得并驾齐驱,平分秋色呢?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语文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环节始终围绕着这个教学重点来推进。而读写课的教学,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应该落在写作指导上,它的最终诉求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文本阅读是写作指导的基础和铺垫,写作指导是文本阅读的目的和归宿,即“读为写之始,写为读之终”。所以整个读写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着写作指导这个核心来进行,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从其写作指导的价值点人手。如果只是在常规的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仿写或续写等类似的写作活动设计,那就不能算作是一节真正的读写课。
其次,要根据写作指导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篇目。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成为读写课的教学素材,只有那些在写作层面上具有典范指导意义的文章才能承担读写课的教学任务。而文章的选择又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落实的某个写作能力训练点有密切关系。比如要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周国平先生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既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的典范议论文,特别是在议论文事实论据的运用上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它非常直观地展现了举例论证的四个注意点,即文章举例所选取事例的典型性,多角度选择事例,事例的叙述要紧扣论点突出重点,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写作指导的教学点,精选阅读文本,精研文本的写作示范价值,寻求教学点和文本最佳的结合点。
再次,要從精选的文本中提炼出提纲式或要点式的写作指导方法。在读写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所选择的阅读文本的写作示范价值是什么,更应该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于教学点相契合的写作方法要点,这实际上是一个将文本阅读与写作经验紧密勾连的过程。比如在《事事关心》一文中,就可以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议论文的常用模式——“引——议——联——结”,即“开头引出中心论点,接下来运用多种论证方式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然后联系实际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议论文写作框架,更具有示范性。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示例。”如果能对示例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归结出学生能学以致用的写作方法,那就是对阅读文本价值的提升。
最后,教师在课后要对学生的课堂写作给与及时的效果跟踪和情况反馈,根据学生写作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来指导后一阶段的教学。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存在个体性差异,一节读写课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一致水平。所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后续教学。
当然,如何上好一节读写课,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它有待于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丰富,最后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面对的教学实际情况不一样,采取的环节设计也会有所差别。但是,笔者相信,不论怎样的环节设计,都必须遵从对文本解读的一般规律和写作指导方法的基本策略,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读写课的教学思路,那么我们既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又能做到举一反三,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乐趣。在读写课的课堂上,面对一篇阅读文本,学生既能以读知其妙处,又能以写得其要领,真正实现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高,这就是读写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