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开始占据一定的地位,作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的辅导员面临多重考验、多重挑战。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将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讨论,对目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对提出一些建议、对策,以期通过地方高校管理制度化建设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而更好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制度化;制度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队伍中辅导员队伍也日益扩大,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作为与高校大学生天天打交道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总体建设和规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制度化建设的概念阐述 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对文中的制度化建设概念进行一个简单的界定与阐述,使之基于一定的理解范围之内。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是关于群体和组织的社会性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逐渐的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渐变的转化过程。可以总括为制度化是指群体与组织发展、成熟的转化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走向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其既可以指组织领域中的研究范式,也可以作为制度变迁理论的方式,还可以作为组织管理学中的制度体系来阐述。
  作为制度化实施过程中的载体——制度,其通过创立的规则,抑制人为的机会主义行为,讲求对违规行为的惩罚,讲求效率,拥有简单、确切、抽象、开放和适度稳定的特性。依照制度的演变路径和规则起源,我们把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外在制度、执行制度。内在制度(internal——institutions)又称非正式规则,其一般由人类经验演化而来,体现出曾经有益于人类的问题解决法,有内在的传承性,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等因素。违反者会受到共同体成员的非正式惩罚;外在制度(external——institutions)又称正式制度,其一般由一批代理人设计确定和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规则及契约等法律法规,以及由这些规则构成的社会的等级结构,被自上而下的强加和执行,且代理人的执行的权威在政治上被予以附加,这些成文法在司法制度的保障下配以对应的惩罚措施;执行制度又称为第三方强制执行(third——party enforcement),这种制度一般依存在外在制度之中,通过预审者和仲裁者,将惩罚措施以各种正式的方式强加于社会并依靠法定暴力的运用来强制执行,它是制度维护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这三种制度规则相互依存,构成了完整的制度内涵,实行中以一个整体形式存在。
  制度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所实施的秩序功能、控制功能、强化组织功能,也需要不停地改革变通,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以熟悉的教育改革来说,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三者难易程度上看管理体制改革最易,专业与课程改革次之,最难得为教学方式改革。而相对容易的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所有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层次的变动是一切变动的框架。
  2. 辅导员队伍制度化建设的对策 就目前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来看,制度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稳定是执行一切制度的必要前提,也贯穿于制度化建设的始终。同时,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在制度革新过程中出谋划策的主力,更是新政策的践行者。稳定队伍的同时加强职业认同,探讨经验交流,真正关注辅导员的发展,在制度化的过程中,观念的更新显得更为重要。
  2.1 简化辅导员督导体制。 辅导员队伍一直处于多重领导、多重管理的情况之中,核心情况为各级管理者职责界线没有明确细化,也都在执行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双重命令。这就需要核心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一套新的、系统的管理模式,将辅导员的隶属、绩效、培训等全部归于己下,统一编制,统一领导,统一培训,总体协调辅导员工作,合理的安排工作,调节教与政的时间,充分调动辅导员主观能动性,从多重管理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使其参与思政教学,使得辅导员还其思政工作本来面貌。
  2.2 领导重视是制度化的机要。外在制度本身即强调成文的自上而下性,所以领导的重视有利于辅导员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利于学生工作的规划开展。领导者的首肯是开展制度建设的关键,高度的重视必然为这个工作注入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完成制度化的过程,也是这个工作高度快速运行的过程,最终结果也必将是高效快捷的完成布置的工作。
  2.3 确保一定的奖励机制。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形成,应该表现为贡献与奖励机制之间的平衡,即高校内部创立一种运转协调,和谐进取的激励环境,也就是辅导员所付出的劳动应该得到与之相称的回报,为辅导员工作提供物资基础。而进一步讲,对辅导员激励效果最好的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外界对辅导员的“关注度”、“认可度”,简单说这种关注认可可以表现为领导的认可和关怀、校内同仁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理解。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其认为:人们往往在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让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无穷的发挥。而辅导员的工作成效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更能激发、唤醒辅导员的工作的内在能力,对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胜任感”有积极地肯定作用。
  另外与个人发展极为相关的奖励机制,即未来职业规划问题,这个可以根据职业发展理论的提示和现实的需要,重点考虑辅导员职称体系的建立。高校在制定职称评审文件时,应在考虑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将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标准与专业教师区别开来,制定一套与辅导员工作属性相适应的职称评定体系。同时根据个人发展目标,建立多重职业发展方向,这样子的话一是解决组织行政管理职位稀缺与辅导员晋升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及时认可辅导员成长,并给予相应待遇,强化对辅导员的激励。比如:辅导员教学行政双行制,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行政干部,这样可以更有效、更全面地引导了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发挥他们自身潜能,更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这就需要坚持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同时,定期的进行评价鉴定,不断激励,使之成为人才成长的平台,创造良好的氛围。   2.4 辅导员科研机制。建立辅导员队伍的科研机制,通过一定的学术研究,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具备一定专业特性,同时解决辅导员对科研的渴望和科研条件的缺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讲,可以通过组建辅导员关于大学生事务工作的科研团队,提高对学生工作的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向实际工作的成果转化,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安排一些思政类科研项目和经费,并出台合理的激励机制,力求让辅导员队伍的教学科研条件与专业教师相平衡。同时,辅导员成为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者和学术研究者,通过一定的学术管理,形成专业化学习共同体,促进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内容、兴趣以及合理化的人员搭配等因素进行学术研究分工,组建学术研究团队,研究方向明确,责任到位,争取能够获得一些反应良好的科研成果。
  同时,通过让辅导员对学术研究产生归属感,能够调动工作积极性,稳定队伍,促进学生工作的科研成果尽快的转化为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学生工作专业化水平,增强实效,形成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在诉求辅导员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转换概念,以期通过一些必要的理念来对我们的思维进行一些创新性启发,但再这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自身延续多年的内在制度转化成外在制度?
  这首先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其次为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而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必须有成熟的学生发展理论为其提供依据,而这些恰恰是我们高校制度化所欠缺的。所以这必将以辅导员的专业化为前景目标,推动这一事务的进行。对辅导员专业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以角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特征,使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逐步走向专门职业和特定专业的发展趋向和过程;实质是工作的科学化、专门化、专家化。
  我们将所实施的一切都以制度化为保障,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也还存在着从方便或者有利于自己工作开展的方面考虑,而没考虑到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执行过程中作为代理人的一方对教育与管理产生的的影响,因为制度本身,代表着自上而下的过程中管理者对事务发展的看法或者观念。高校作为是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机构,作为传承文明的嘉誉盛地,是理性思想最为顺畅的地方,亦是行政理念最为清淡的地方,对辅导员的管理尤其如此。对此,一是要求规章、规范、制度本身要尽可能考虑周全、著行得体,二是制度施行的过程中要维护“法”所拥有的至上性。
  参考文献
  [1]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 刘建林:《一个理念十个平台——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体系研究》[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4] 李正军:《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5] 李筱倩:《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学位论文
  [6] 胡坦军:《新时期地方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7] 张丽瑛:《清华大学带班辅导员胜任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学位论文
  [8] 朱炜:《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收稿日期:2012-09-26
其他文献
(沙河市高村学区 河北 沙河 054100)  初中政治课的枯燥,让学生有点烦。如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释放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呢?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期刊
(大庆第十中学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务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由兴趣、爱好、喜欢而产生的愉快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兴趣能使学生明确目标,积极活动,从而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得成功,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让我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畏惧物理枯燥的理论、努力钻研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呢?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如下几点:加强课
期刊
(赵县第四中学 河北 赵县 051530)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本文主要谈谈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几点体会。  1. 学生角色的转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
期刊
(沧州市青县陈嘴学区后两连学校 河北 青县 062650)  【摘 要】语文教学应从提高民族素质出发,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写作水平,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有益尝试,愿与您一飨。  【关键词】立足于“真”;“蓄”“创”并进;紧扣住“心”  1. 提高思想素质,立足于“真” 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立诚最
期刊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探讨了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设计实验技能的培养意义和培养技巧,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根本途径。  【关键词】生物试验;实验技能;培养  所谓设计试验,指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找
期刊
(元氏县第一中学 河北 元氏 051130)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  学生数学素质及培养,我认为,2 1世纪学生的数学素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化数学意识。其二,从能力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质。其三,从思维层面考
期刊
(宁晋县刘路学区 河北 宁晋 055550)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生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我在教学中开展了“课外阅读”兴趣的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1. 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广泛阅读 学生只有成了学习的主体,才能进行真正意义的怎能阅读。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那么,
期刊
(临城县鸭鸽营学区 河北 临城 05430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
期刊
(故城县郑口镇育才中学 河北 故城 053800)  【摘 要】由于农村学生从小没有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所以,学起英语来相对难得多。如何让农村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学习技巧,提高英语成绩,是广大农村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技能入手,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英语;阅读;技能  初中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速度的艰巨任务。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把握阅读核心,是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