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农村信息化发展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等新兴技术对于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国家的农村和农业正在经历一个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就是从小规模的以家庭为主体的生产模式,经过农地确权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这个变革是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3S技术、物联网以及最新的区块链技术背景下进行的,将必然区别于目前占主流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以“石油农业”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
  作为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罗旭斌对于农村土地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化行业发展、土地管理、土地流转等领域颇有见地,带领团队创新研发了国内一整套从确权到土地管理的解决方案和软件系统,在保证确权精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确权成本。
  土地也有了“身份证”
  《产城》:成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况如何?对于农村土地信息服务发展等有何基础和优势?
  罗旭斌:农村土地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化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成都在这个细分行业上拥有独特优势。首先是成都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产业上有非常好的优势基础。同时,成都处于西部腹地,对周围大农业产业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农村农业的创新服务上,有天然的地利之便。更为重要的是,成都整个从政府到民间,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对处于巨变发展中的农村和农业产业而言,是一块最好的土壤。当然,与北上广相比,成都创业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希望未来有更大的改善和突破。
  《产城》:您曾经提过“就像房子要有房产证,农村的每一块土地也要有它的身份证”,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这是通过什么实现?
  罗旭斌:土地确权就是给每一块土地一个权证,类似于给房子房产证。这个证件虽小,但却有革命性的意义。土地产权的明晰,让市场可以发挥其作用,更为优化地配置资源。由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所以“权属清晰才能流转顺畅”,流转顺畅才能让最能发挥土地价值的人来使用这块土地,实现优胜劣汰和不断创新。
  我们很自豪的是,这一轮确权技术方案的底稿是我们鱼鳞图提出来的,是基于影像的调绘形成的“九步工作法”,后来被写入了农业部标准。换句话来讲,就是不再需要大量的测绘人员,拿着测绘仪器到现场去一个点一个点的测量,而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飞机、传感器等数据源,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了“天空地”数据堡(Datumburg)服务系统,基于卫星或者航飞的高精度影像进行调查作业。这可以极大降低成本。甚至也减少了很多跟村民的沟通工作。这让整个确权的工作好做了很多。
  以土地确权打开农业创新市场
  《产城》:农村土地确权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今后农村土地发展将进入什么阶段?
  罗旭斌:农村土地确权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节奏,2013年之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探索和试点阶段,2013年到2018年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阶段,2018年之后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建立阶段。同时,虽然农村土地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占大头,农村中其他土地类型确权也在快速推进中,包括宅基地、林地和草场确权。另外,就是土地流转和交易的服务也有着巨大的需求。农村土地流转也需要类似链家的这样的服务机构。再加上农地这种特殊的性质,还需要有很强的政府监管,确保土地合规利用,有了确权成果数据,政府的这种监管可以更加科学精准地展开。这是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之前在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提出来的,基于鱼鳞图的乡镇土地管理信息化思路。


  《产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您认为成都应该怎样利用大数据、计算机GIS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农村进行现代化转型升级?
  罗旭斌:成都作為全国最早进行大规模农村土地确权的试点,也是全国第一个使用以图管地方式实现市级范围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成都在土地信息大数据方面累积的前期优势,形成了新技术应用的优质“土壤”,为大数据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有利于形成在农村产权大数据方面的独特竞争力。
  一方面,成都应该加快推动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平台和服务体系落地,打造农村农业的创新土壤。另一方面,成都还应积极推进土地信息大数据开放融合共享,为农业农村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借助成都大数据建设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复制潜力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培育一批数据资源富集、创新能力领先、品牌价值较高、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的大数据本土企业,从而引领全国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氢能产业政策红利叠加及技术的逐步突破,氢能产业正步入提速阶段。目前,成都已建成从燃料电池及车辆制造,延伸至氢气“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的完整氢能产业链条,具有较好的氢能产业链企业支撑,包括亚联高科、厚普科技、东方电气、亿华通、成都客车、中材、川能投等。随着日本丰田汽车海外首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线即将在蓉量产,成都已成为多家能源、汽车世界500强企业竞相布局的首选地。  面對氢能产业带来
期刊
近日,重庆市和四川省联合出台《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提出共建一批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率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共建9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  《方案》指出,川渝将共建9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梁平、垫江、达川、大竹、开江、邻水
期刊
日欧制造业现积极复苏态势  8月3日,IHS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经季节性调整之后的终值为45.2,高于6月的40.1,并且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较初值也显著上调,其中德国制造业处在复苏的轨道,PMI在7月进入扩张区,并创出2018年12月以来的高点。  新兴市场国家汇市承压  8月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期刊
随着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超高清视频产业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都以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达闻名,且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超高清视频产业坐享“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发展势头良好。  “天赋”与“努力”并进  据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副总经理杨理介绍,成都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方面动作频频。2019年6月15日,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正式揭牌。2019年8月,四川5G+4K/8K
期刊
顺应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燃料电池车的加速发展趋势,氢能标准委员会曾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预测到2020年,作为基础设施的加氢站数量将达到100座左右。  这一数量有望在今年顺利达成,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已建成61座加氢站的基础上,我国2020年上半年一共建成11座加氢站,另有超过30座加氢站在建。  “加氢站建设速度正在加快。”液空厚普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液空
期刊
从天然气管道气补充、储能到热力供应、绿色交通,氢能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究竟哪一个领域能成为氢能产业真正商业化的着地点?众多企业跻身氢能赛道,尝试通过自身举例给出答案。  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以及氢能源汽车技术的完善和普及,以氢为主要能量作为移动动力的氢能源汽车以“氢能源有轨电车、氢能源电动公共汽车、氢能源厢式货车”的绿色交通形象,悄然走入人们的视线。  蜀都客车:发力本土氢燃料汽车产业  作为
期刊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明确新能源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意味着中国的电力系统正从化石能源为主全面转向新能源为主。  回到实际情况,2020年,新能源发电比重不足30%,其中风能和光能大概是5亿千瓦的装机量,其发电总量占比大约为10%。扩大到一次能源消费领域,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50亿吨
期刊
近年来,成渝汽车产业合作持续推进。今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我国汽车产业也渐渐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这为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带来了契机,也推动着两地汽车产业合作走向更高层次。乘国家战略之风,借产业升级之势,“驶”向世界级的成渝汽车未来可期。  关键词:耦合  产业合作如“齿轮”般紧密耦合  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川电装”)的流水线上,机械手臂和智能设备高效运转,在工
期刊
氢能源时代已经到来,在我们日常的交通、工业、建筑以及化工原料等领域都有氢能的身影。作为未来构建能源城市的多元供給系统的重要组成,它与交通变革、汽车变革、人才革命、城市管理创新等领域紧密关联,其开发与利用更是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  绿色制氢大势所趋  氢能被称为21世纪终极能源,大力发展电网的同时,建立一张氢网对未来的能源结构极具现实意义。7月10日,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
期刊
《2019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试评估报告》出炉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2019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试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双创城市示范区共计31个评估对象中,南京、杭州、武汉、上海浦东新区、广州等城区综合得分居前5位,天津滨海新区、合肥、长沙、西安和成都居6-10位。  力争2025年将上海建成全球资管中心  8月9日举办的2020年中国资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