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等新兴技术对于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国家的农村和农业正在经历一个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就是从小规模的以家庭为主体的生产模式,经过农地确权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这个变革是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3S技术、物联网以及最新的区块链技术背景下进行的,将必然区别于目前占主流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以“石油农业”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
作为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罗旭斌对于农村土地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化行业发展、土地管理、土地流转等领域颇有见地,带领团队创新研发了国内一整套从确权到土地管理的解决方案和软件系统,在保证确权精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确权成本。
土地也有了“身份证”
《产城》:成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况如何?对于农村土地信息服务发展等有何基础和优势?
罗旭斌:农村土地信息服务和农业信息化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成都在这个细分行业上拥有独特优势。首先是成都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产业上有非常好的优势基础。同时,成都处于西部腹地,对周围大农业产业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农村农业的创新服务上,有天然的地利之便。更为重要的是,成都整个从政府到民间,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对处于巨变发展中的农村和农业产业而言,是一块最好的土壤。当然,与北上广相比,成都创业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希望未来有更大的改善和突破。
《产城》:您曾经提过“就像房子要有房产证,农村的每一块土地也要有它的身份证”,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这是通过什么实现?
罗旭斌:土地确权就是给每一块土地一个权证,类似于给房子房产证。这个证件虽小,但却有革命性的意义。土地产权的明晰,让市场可以发挥其作用,更为优化地配置资源。由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所以“权属清晰才能流转顺畅”,流转顺畅才能让最能发挥土地价值的人来使用这块土地,实现优胜劣汰和不断创新。
我们很自豪的是,这一轮确权技术方案的底稿是我们鱼鳞图提出来的,是基于影像的调绘形成的“九步工作法”,后来被写入了农业部标准。换句话来讲,就是不再需要大量的测绘人员,拿着测绘仪器到现场去一个点一个点的测量,而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飞机、传感器等数据源,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了“天空地”数据堡(Datumburg)服务系统,基于卫星或者航飞的高精度影像进行调查作业。这可以极大降低成本。甚至也减少了很多跟村民的沟通工作。这让整个确权的工作好做了很多。
以土地确权打开农业创新市场
《产城》:农村土地确权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今后农村土地发展将进入什么阶段?
罗旭斌:农村土地确权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节奏,2013年之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探索和试点阶段,2013年到2018年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阶段,2018年之后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建立阶段。同时,虽然农村土地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占大头,农村中其他土地类型确权也在快速推进中,包括宅基地、林地和草场确权。另外,就是土地流转和交易的服务也有着巨大的需求。农村土地流转也需要类似链家的这样的服务机构。再加上农地这种特殊的性质,还需要有很强的政府监管,确保土地合规利用,有了确权成果数据,政府的这种监管可以更加科学精准地展开。这是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之前在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提出来的,基于鱼鳞图的乡镇土地管理信息化思路。
《产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您认为成都应该怎样利用大数据、计算机GIS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农村进行现代化转型升级?
罗旭斌:成都作為全国最早进行大规模农村土地确权的试点,也是全国第一个使用以图管地方式实现市级范围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成都在土地信息大数据方面累积的前期优势,形成了新技术应用的优质“土壤”,为大数据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有利于形成在农村产权大数据方面的独特竞争力。
一方面,成都应该加快推动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平台和服务体系落地,打造农村农业的创新土壤。另一方面,成都还应积极推进土地信息大数据开放融合共享,为农业农村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借助成都大数据建设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复制潜力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培育一批数据资源富集、创新能力领先、品牌价值较高、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的大数据本土企业,从而引领全国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