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于农艺的不断重视,以及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针对现阶段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对于中职学校在进行农艺课程教学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农艺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与普高学校明显的差别,相较于普高,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工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农艺课程大多和普高学校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教师更多是采取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农艺专业的中职生缺乏相应的技能,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甚至出现难以就业的问题。基于农艺课程的现状,再加之近些年农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农艺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现阶段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缺乏针对性
中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普高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高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中职学校的学生以后更多是在一线工作,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综合性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应偏重于实践教学[1]。但是现阶段中职现代农业课程和普高课程的教学模式类似,大多是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却没有设置与知识理论相关的农艺实践活动,缺乏符合中职学生发展需求的针对性课程,导致课程设置与中职学校对于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脱节,使得学生学习的农艺知识浮于表面,难以在实践乃至以后的工作中应用起来,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中职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对于学校培养人才类型的认识有偏差,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农艺课程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落后,不符合社会对于农艺人才的需求。现阶段,农艺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是“照本宣科”,仍采用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实践对于教学的重要性[2]。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或者说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农艺专业知识,但是难以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农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甚至于增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三)学生就业困难
由于中职学校农业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脱节,使得学生虽然可能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使得社会对于中职农艺专业人才的期望与现在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学生难以找到自己的满意的,并且专业对口的工作。再加之近些年农艺科技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农艺人才的就业竞争不断增大,许多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对于中职现代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和教学方法
首先,中职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一线工作人才,然后根据该教学目标确立针对性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要想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于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观,摒弃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知识与技能并重,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与时俱进,调整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艺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进行传统农艺只是与技艺的讲授,可能会导致学生最后所学的内容难以应用工作实践中[3]。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专业提升,即使通过网络平台等了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等等,与时俱进,确保所教授的内容是有效的,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中职农艺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校企联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能帮助学习有效的将学习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合作的农企单位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知识点的应用[4]。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农企的专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实践水平。同时,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合作农企进行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工作适应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拥有专业农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农艺课程教学观以及教学方法应有别于普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拥有娴熟的、有效的农艺技能。只有这样,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农艺人才才符合社会的要求,使学生的就业情况有所好转。
参考文獻
[1]丁艳芳.浅谈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中国高新区,2018(21).
[2]王鑫.中职现代农艺技能考试小麦种子净度检验项目——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8(22):266-266.
[3]张琼.中职现代农艺专业微课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
[4]吴雪莲.中职农艺专业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
关键词:中职学校;农艺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与普高学校明显的差别,相较于普高,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工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农艺课程大多和普高学校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教师更多是采取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农艺专业的中职生缺乏相应的技能,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甚至出现难以就业的问题。基于农艺课程的现状,再加之近些年农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农艺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现阶段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缺乏针对性
中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普高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高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中职学校的学生以后更多是在一线工作,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综合性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应偏重于实践教学[1]。但是现阶段中职现代农业课程和普高课程的教学模式类似,大多是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却没有设置与知识理论相关的农艺实践活动,缺乏符合中职学生发展需求的针对性课程,导致课程设置与中职学校对于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脱节,使得学生学习的农艺知识浮于表面,难以在实践乃至以后的工作中应用起来,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中职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对于学校培养人才类型的认识有偏差,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农艺课程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落后,不符合社会对于农艺人才的需求。现阶段,农艺专业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是“照本宣科”,仍采用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实践对于教学的重要性[2]。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或者说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农艺专业知识,但是难以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农艺专业人才的需求,甚至于增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三)学生就业困难
由于中职学校农业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脱节,使得学生虽然可能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使得社会对于中职农艺专业人才的期望与现在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学生难以找到自己的满意的,并且专业对口的工作。再加之近些年农艺科技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农艺人才的就业竞争不断增大,许多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对于中职现代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和教学方法
首先,中职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一线工作人才,然后根据该教学目标确立针对性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要想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于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观,摒弃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知识与技能并重,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与时俱进,调整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艺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进行传统农艺只是与技艺的讲授,可能会导致学生最后所学的内容难以应用工作实践中[3]。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专业提升,即使通过网络平台等了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等等,与时俱进,确保所教授的内容是有效的,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中职农艺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校企联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能帮助学习有效的将学习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合作的农企单位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知识点的应用[4]。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农企的专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实践水平。同时,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合作农企进行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工作适应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拥有专业农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农艺课程教学观以及教学方法应有别于普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拥有娴熟的、有效的农艺技能。只有这样,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农艺人才才符合社会的要求,使学生的就业情况有所好转。
参考文獻
[1]丁艳芳.浅谈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中国高新区,2018(21).
[2]王鑫.中职现代农艺技能考试小麦种子净度检验项目——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8(22):266-266.
[3]张琼.中职现代农艺专业微课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
[4]吴雪莲.中职农艺专业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