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在于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培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呢?要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根本上我们要从意识的高度来培养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在内心深处都有语文的意识,用语文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那么,什么是语文意识?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
语文意识也是人们的思维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意识不仅对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重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是靠语言来思维的,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就不能正确地思维。最终,它对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人性的完善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呢?
一、使学生认识语文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端正学习语文的动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必须首先使学生对语文的特点及重要性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理论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种繁苦和枯燥的长期性行为,若老师不能将“繁苦而枯燥”的知识变为一种有趣有味的东西,使学生乐学、想学,那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语文教学要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法则,在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丰富课堂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保证教学任务按要求完成的情况下,可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有用的教学内容。如在《离骚》中,开篇屈原写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我就问学生屈原的属相是什么,由此引申到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江南才子唐伯虎名和字的关系和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唐伯虎名寅字伯虎)。这样学生从语文课文当中了解了更多的文学知识,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素质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适当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祝福》的教学中采用了文本和影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让他们自己分析、领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影视,最后师生再共同来讨论祥林嫂这一形象,并由此生发开去,讨论学生熟知的文学和影视中女性形象,分析她们命运的共同点,以及当今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状况。这一做法,使学生们特别是女生情绪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整体语文素质。
三、留心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生活中关于语文的问题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一句广告词,一家商店的命名,人际交往中的用语,影视文学中的台词,还有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人们有意无意玩弄的文字游戏,等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具有语文意识,留心生活,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发现西藏》,如果我们有语文意识的话,就会马上意识到“发现”并不是“发现”的本义,而是它的引申义:感悟、感受。日常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戏剧当中的“潜台词”就是要靠我们的语文意识去感受。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其关键就是要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症下药,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优良的持久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学习兴趣,更有适宜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较强的“不教而学”的能力。这样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才会广泛而坚实,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才能如顺水行舟,一日千里,取得高效高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才有可能在预期内实现。
(作者单位:北京西藏中学)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呢?要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根本上我们要从意识的高度来培养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在内心深处都有语文的意识,用语文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那么,什么是语文意识?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
语文意识也是人们的思维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意识不仅对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重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是靠语言来思维的,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就不能正确地思维。最终,它对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人性的完善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呢?
一、使学生认识语文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端正学习语文的动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必须首先使学生对语文的特点及重要性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理论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种繁苦和枯燥的长期性行为,若老师不能将“繁苦而枯燥”的知识变为一种有趣有味的东西,使学生乐学、想学,那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语文教学要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法则,在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丰富课堂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保证教学任务按要求完成的情况下,可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有用的教学内容。如在《离骚》中,开篇屈原写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我就问学生屈原的属相是什么,由此引申到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江南才子唐伯虎名和字的关系和古人名与字的关系(唐伯虎名寅字伯虎)。这样学生从语文课文当中了解了更多的文学知识,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素质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适当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祝福》的教学中采用了文本和影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让他们自己分析、领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影视,最后师生再共同来讨论祥林嫂这一形象,并由此生发开去,讨论学生熟知的文学和影视中女性形象,分析她们命运的共同点,以及当今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状况。这一做法,使学生们特别是女生情绪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整体语文素质。
三、留心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生活中关于语文的问题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一句广告词,一家商店的命名,人际交往中的用语,影视文学中的台词,还有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人们有意无意玩弄的文字游戏,等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具有语文意识,留心生活,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发现西藏》,如果我们有语文意识的话,就会马上意识到“发现”并不是“发现”的本义,而是它的引申义:感悟、感受。日常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戏剧当中的“潜台词”就是要靠我们的语文意识去感受。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其关键就是要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症下药,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优良的持久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学习兴趣,更有适宜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较强的“不教而学”的能力。这样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才会广泛而坚实,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才能如顺水行舟,一日千里,取得高效高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才有可能在预期内实现。
(作者单位:北京西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