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其成长和发展直接影响学生。探索辅导员主体成长的路径,对辅导员实现自身价值现,对学生成长和成才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主体成长 价值实现 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49-0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引导青年学生走向信仰彼岸的“摆渡者”。当前的研究忽略了对辅导员这一主体的关注。因此,探索辅导员主体的成长路径,显得尤其重要。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主体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主体,是实现自身成长的主体。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是辅导员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包括其文化修养、职业修养、身心健康、价值追求等方面的成熟与完备。
从辅导员主体切入,研究辅导员的成长和成才,是进行辅导员研究的立足点。第一,有利于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帮助辅导员发现职业价值,树立职业目标,提高职业技能,完善人格修养。第二,有利于辅导员实现自身成长,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第三,有助于保障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思想道德塑造和发展的榜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存在的不足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良好,工作主体和客体的素质都有提高。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缺乏对辅导员主体成长的正确思考和关注。
1.角色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当
新时期,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角色缺乏正确认知和理解。一方面,认为跟教学和科研相比,思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沒那么重要,辅导员地位不突出、成就不显著。因而在工作中,不能对这一角色产生热爱、执着、满足和追求的感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辅导员不能主动迎接挑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稳定的角色情感和角色信念,缺乏自觉和责任的行为表现。
2.职业认可不牢,信念支撑不稳
以信念为引导,对所从事的活动怀有深切的认同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支撑和航标。然而现实工作中,工作“一肩挑”而地位薪酬不高,辅导员的发展需求与现今职业不完善发展的矛盾激烈,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产生职业困惑感。个别辅导员缺少职业情感,对学生实行上下级般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日常、职业等各方面生活的健康成长。此外,社会环境变化,各种思想和价值观横流,个别辅导员忽略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缺乏工作的“精神支柱”,难以实现自身发展。
3.自我发展不够,自我实现不足
“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既要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也要实现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和工作的价值需求。新时期,学校转型发展、学生个性多样化等,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工作条件发展与辅导员自身发展需求与相矛盾,个别出现“知识恐慌”的局面;辅导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追求,无法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的路径探讨
1.树立正确的角色觉知意识
角色觉知意识是是影响个体角色扮演、主体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人们对自己所处角色的地位、作用、实践等的认识、理解及体验。通过角色分析,辅导员能形成较稳定的角色意识和角色信念,激发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并以热情、敬业等积极态度进行工作,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格的培养。二是促进辅导员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专业教育知识等知识素养的提升。三是保持辅导员自觉能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唤醒其成长的需要和意识,增强他在这一角色中自立、自觉、自主、自律成长的信念。
2.确定坚定的职业信念品质
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是辅导员对职业价值保持坚信态度,对工作深刻信任的精神品质。它是辅导员主体成长的精神支撑点。首先,辅导员坚信本职业是神圣的,以“精神工程师”为自己的高级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导航职能。既要学习和遵守职业操守,又要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吸收他人经验。要把对职业的热爱、信任和追求感情正确地融入教育工作中。
3.坚持正确的自我发展道路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发展的活动,辅导员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素质,获得了个体价值。因此,要学习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和参加培训,培养理论能力和经验能力;促进自身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等素质的成长,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这样,既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收获学生成长成才的喜悦,又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满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0页.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页.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主体成长 价值实现 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49-0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引导青年学生走向信仰彼岸的“摆渡者”。当前的研究忽略了对辅导员这一主体的关注。因此,探索辅导员主体的成长路径,显得尤其重要。
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主体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主体,是实现自身成长的主体。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是辅导员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包括其文化修养、职业修养、身心健康、价值追求等方面的成熟与完备。
从辅导员主体切入,研究辅导员的成长和成才,是进行辅导员研究的立足点。第一,有利于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帮助辅导员发现职业价值,树立职业目标,提高职业技能,完善人格修养。第二,有利于辅导员实现自身成长,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第三,有助于保障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思想道德塑造和发展的榜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存在的不足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良好,工作主体和客体的素质都有提高。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缺乏对辅导员主体成长的正确思考和关注。
1.角色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当
新时期,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角色缺乏正确认知和理解。一方面,认为跟教学和科研相比,思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沒那么重要,辅导员地位不突出、成就不显著。因而在工作中,不能对这一角色产生热爱、执着、满足和追求的感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辅导员不能主动迎接挑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稳定的角色情感和角色信念,缺乏自觉和责任的行为表现。
2.职业认可不牢,信念支撑不稳
以信念为引导,对所从事的活动怀有深切的认同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支撑和航标。然而现实工作中,工作“一肩挑”而地位薪酬不高,辅导员的发展需求与现今职业不完善发展的矛盾激烈,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产生职业困惑感。个别辅导员缺少职业情感,对学生实行上下级般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日常、职业等各方面生活的健康成长。此外,社会环境变化,各种思想和价值观横流,个别辅导员忽略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缺乏工作的“精神支柱”,难以实现自身发展。
3.自我发展不够,自我实现不足
“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既要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也要实现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和工作的价值需求。新时期,学校转型发展、学生个性多样化等,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工作条件发展与辅导员自身发展需求与相矛盾,个别出现“知识恐慌”的局面;辅导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追求,无法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的路径探讨
1.树立正确的角色觉知意识
角色觉知意识是是影响个体角色扮演、主体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人们对自己所处角色的地位、作用、实践等的认识、理解及体验。通过角色分析,辅导员能形成较稳定的角色意识和角色信念,激发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并以热情、敬业等积极态度进行工作,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格的培养。二是促进辅导员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专业教育知识等知识素养的提升。三是保持辅导员自觉能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唤醒其成长的需要和意识,增强他在这一角色中自立、自觉、自主、自律成长的信念。
2.确定坚定的职业信念品质
高校辅导员职业信念是辅导员对职业价值保持坚信态度,对工作深刻信任的精神品质。它是辅导员主体成长的精神支撑点。首先,辅导员坚信本职业是神圣的,以“精神工程师”为自己的高级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导航职能。既要学习和遵守职业操守,又要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吸收他人经验。要把对职业的热爱、信任和追求感情正确地融入教育工作中。
3.坚持正确的自我发展道路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发展的活动,辅导员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素质,获得了个体价值。因此,要学习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和参加培训,培养理论能力和经验能力;促进自身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等素质的成长,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这样,既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收获学生成长成才的喜悦,又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满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0页.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