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大力张扬基础教育的民主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在“写作”教学方面建议:“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教师应贯彻《课标》精神,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想象的时空中,儿童可以摆脱内外压力,突破种种束缚,海阔天空,自由驰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少一些硬性要求,多一些鼓励和激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个性凸出来,实现“有创意的表达”。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想象作文的训练方式。
一、假想式
儿童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他们的好奇心极强,对于浩渺的、遥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冲动。合理地引导他们对未曾经历和体验的事大胆假想,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假想式作文题材丰富、思路宽广,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形式,关键是要学生做到:“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如以《假如……》为题作文,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写作对象及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展开假想,构思成文。学生可以假想自己是“环保局长”“联合国秘书长”等,也可以假想拟写“赤壁之战”重来的情景……
二、童话式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体。儿童是天才的童话家,在孩子们澄澈的双眸中,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他们喜欢用天真的童心与世界对话,能将万事万物人格化,并赋予其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将这些所感、所想、所悟自由地表达出来,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经常这样训练,在发展想象力的同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鲜明的个性,并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和各自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积累等,想象组合、巧妙构思,拼出鲜活的画面,编写有趣的故事。如提供“兔子”“兔妈妈”“大灰狼”等动物画片和“森林”“太阳”“蘑菇”“草地”等环境图片,让学生随意拼组、合理想象、编写故事。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必然带来拼图结果和编写故事的丰富多彩,从而在拼组想象中实现个性的飞扬。
三、观察式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潜在的创造力,进而激发创新欲望。如冬天下雪让学生置身于粉妆玉砌的世界里,留心观察纷纷扬扬的雪花,然后想象写话,并在课上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有的说雪花像鹅毛,像白糖,像蓬松的棉絮,像凿碎的银子,也有的说雪花像仙女撒下的银花玉叶,像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像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答案异彩纷呈,创新思维的火花四溅。所以,教师要经常布置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四、补充式
现实生活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为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启迪学生展开联想、填补空白、探究意渊,以训练思维的连贯性和灵活性,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只提供事件的某个环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构思出具体、生动、完整的故事。如:教师提供故事的开头、结尾,让学生想象补充主体部分,使故事内容连贯、情节完整。也可以借助文中的空白处,调动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设想被省略的内容,进行艺术再创造,去填补“空白”,揭示蕴含。
五、看图式
看图作文所提供的画面展现的只是事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拓展想象空间,由画内向画外延伸,由表及里,由静致动,勾勒出事件的完整情节,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
另外,课文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其内涵丰富深邃,意境幽远,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掘其深层内涵,予以合理的补充和拓展,进行再创作。如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可让学生从插图中一枝出墙的红杏,推想出满园的诱人春色,描绘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春景。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并无穷尽之意。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想象作文在内容上允许出乎意料之外,但应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感到既有新意又不觉得荒诞不经;在情节上,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完整曲折,又要重点突出;在背景的设置和题目的拟选上,都必须给学生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想象时空,使学生能思接千载、神通八方,但切忌漫天空想、胡编乱造。
只要每个教师都能打破常规,转变观念,落实《课标》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的个性便能得到张扬,“我手写我心”“放飞心灵”“自由表达”等作文“新概念”的含义便能得到真正的诠释。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四十七校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想象的时空中,儿童可以摆脱内外压力,突破种种束缚,海阔天空,自由驰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少一些硬性要求,多一些鼓励和激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个性凸出来,实现“有创意的表达”。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想象作文的训练方式。
一、假想式
儿童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他们的好奇心极强,对于浩渺的、遥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冲动。合理地引导他们对未曾经历和体验的事大胆假想,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能拓展他们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假想式作文题材丰富、思路宽广,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形式,关键是要学生做到:“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如以《假如……》为题作文,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写作对象及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展开假想,构思成文。学生可以假想自己是“环保局长”“联合国秘书长”等,也可以假想拟写“赤壁之战”重来的情景……
二、童话式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体。儿童是天才的童话家,在孩子们澄澈的双眸中,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他们喜欢用天真的童心与世界对话,能将万事万物人格化,并赋予其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将这些所感、所想、所悟自由地表达出来,写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经常这样训练,在发展想象力的同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鲜明的个性,并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和各自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积累等,想象组合、巧妙构思,拼出鲜活的画面,编写有趣的故事。如提供“兔子”“兔妈妈”“大灰狼”等动物画片和“森林”“太阳”“蘑菇”“草地”等环境图片,让学生随意拼组、合理想象、编写故事。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必然带来拼图结果和编写故事的丰富多彩,从而在拼组想象中实现个性的飞扬。
三、观察式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潜在的创造力,进而激发创新欲望。如冬天下雪让学生置身于粉妆玉砌的世界里,留心观察纷纷扬扬的雪花,然后想象写话,并在课上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有的说雪花像鹅毛,像白糖,像蓬松的棉絮,像凿碎的银子,也有的说雪花像仙女撒下的银花玉叶,像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像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答案异彩纷呈,创新思维的火花四溅。所以,教师要经常布置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四、补充式
现实生活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为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启迪学生展开联想、填补空白、探究意渊,以训练思维的连贯性和灵活性,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只提供事件的某个环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构思出具体、生动、完整的故事。如:教师提供故事的开头、结尾,让学生想象补充主体部分,使故事内容连贯、情节完整。也可以借助文中的空白处,调动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设想被省略的内容,进行艺术再创造,去填补“空白”,揭示蕴含。
五、看图式
看图作文所提供的画面展现的只是事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拓展想象空间,由画内向画外延伸,由表及里,由静致动,勾勒出事件的完整情节,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
另外,课文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其内涵丰富深邃,意境幽远,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掘其深层内涵,予以合理的补充和拓展,进行再创作。如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可让学生从插图中一枝出墙的红杏,推想出满园的诱人春色,描绘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春景。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并无穷尽之意。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想象作文在内容上允许出乎意料之外,但应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感到既有新意又不觉得荒诞不经;在情节上,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完整曲折,又要重点突出;在背景的设置和题目的拟选上,都必须给学生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想象时空,使学生能思接千载、神通八方,但切忌漫天空想、胡编乱造。
只要每个教师都能打破常规,转变观念,落实《课标》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的个性便能得到张扬,“我手写我心”“放飞心灵”“自由表达”等作文“新概念”的含义便能得到真正的诠释。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四十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