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潜能的几点体会:一是创设成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二是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三是让学生也成为老师,展示学生个性;四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激发学生 潜能 教学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而作为教师,你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创设成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境由心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所处环境相近,与自己喜欢的、关心的、甚至是爱好的事情接近,那么他们会感到知识对他们有种亲切感,唤起心灵的认同,激发学习的愉快感,知识也就自然地接受下来。例如对于课本中一些过时的、乏味的例子可以改变问题情境,创设成学生身边的或所熟悉的问题,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乐学”,这样知识接受就容易多了。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都是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工作基础是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天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天新学生的了解。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调查研究必须不断进行。应该说明的是,中学生许多学习中的问题,可以由他们自己从读书中、从讨论中和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所要关注的,要重点点拨、讲解或演示、指导的,是那些带有普遍性且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和问题设计中,有时要退到学生的认识角度上进行思考。用著名特级教师周学祁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进行“稚化”思维。因为有些问题,对这个学生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但对另一些學生来说,就成了问题。为了减少新情境下的问题,对原问题结论的反思性思考是问题解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回顾,发现在对原问题解决中,自己还有意外的收获,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全知识结构,完善数学思维。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激发潜能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让学生也成为老师,展示学生个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对于学生而言,身边同学的榜样的例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展示他们的个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分析,让学生来讲解,让他们成为学生自己的小老师,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例如我在讲解七年级(下)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节内容时,如“一列200米长的火车从桥上通过,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桥长和火车的速度。”我讲解时,在两列车的车头分别画上驾驶员,这样,只要考虑驾驶员的运动状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后我又出了一题有关火车上桥的问题,考虑了几分钟后,我不是请同学板演,而是鼓励同学走上讲台,根据自己的理解,一边画示意图,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完后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同学们投以羡慕的眼光,也为其他同学开了个好头。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在同学们中的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有开始的不敢,变为争着要求上台讲解。都希望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为全班同学和老师会真诚的帮助他。“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尽量提倡学生走上讲台,提倡学生交流讨论,提倡学生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从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潜能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 激发学生 潜能 教学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而作为教师,你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创设成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境由心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所处环境相近,与自己喜欢的、关心的、甚至是爱好的事情接近,那么他们会感到知识对他们有种亲切感,唤起心灵的认同,激发学习的愉快感,知识也就自然地接受下来。例如对于课本中一些过时的、乏味的例子可以改变问题情境,创设成学生身边的或所熟悉的问题,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乐学”,这样知识接受就容易多了。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都是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工作基础是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天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天新学生的了解。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调查研究必须不断进行。应该说明的是,中学生许多学习中的问题,可以由他们自己从读书中、从讨论中和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所要关注的,要重点点拨、讲解或演示、指导的,是那些带有普遍性且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和问题设计中,有时要退到学生的认识角度上进行思考。用著名特级教师周学祁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进行“稚化”思维。因为有些问题,对这个学生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但对另一些學生来说,就成了问题。为了减少新情境下的问题,对原问题结论的反思性思考是问题解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回顾,发现在对原问题解决中,自己还有意外的收获,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全知识结构,完善数学思维。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激发潜能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让学生也成为老师,展示学生个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对于学生而言,身边同学的榜样的例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展示他们的个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分析,让学生来讲解,让他们成为学生自己的小老师,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例如我在讲解七年级(下)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节内容时,如“一列200米长的火车从桥上通过,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桥长和火车的速度。”我讲解时,在两列车的车头分别画上驾驶员,这样,只要考虑驾驶员的运动状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后我又出了一题有关火车上桥的问题,考虑了几分钟后,我不是请同学板演,而是鼓励同学走上讲台,根据自己的理解,一边画示意图,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完后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同学们投以羡慕的眼光,也为其他同学开了个好头。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在同学们中的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有开始的不敢,变为争着要求上台讲解。都希望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为全班同学和老师会真诚的帮助他。“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尽量提倡学生走上讲台,提倡学生交流讨论,提倡学生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从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潜能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