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北抗战期间,中共吉东特委领导吉东地区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通过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来纠正“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调整并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促进吉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充分联合、不断加强党对吉东地区的有力领导,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探析中共吉东特委的历史作用对当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共吉东特委;吉东地区;东北抗联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5-047-04
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战争的思想指引者、抗战力量的组织者和武装抗战的主导者。在抗战期间,东北地方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于1935年2月的中共吉东特委,因所处历史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发挥着重要历史作用。
一、贯彻落实《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面对东北抗日斗争在北方会议错误方针影响遭到严重危害的情况下,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分析了东北的形势,明确提出建立东北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显见,中国共产党根据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实际,不断调整着党的策略和方针,团结和带领东北人民有力抗击着日本侵略者。但在贯彻执行《一·二六指示信》精神的过程中,吉东地区的情况并不理想,策略转变的缓慢且不够彻底,没能很好地建立起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吉东特委在筹备中和成立后,一项主要的历史任务就是纠正吉东地区仍然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进一步落实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4年中共吉东局取消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杨松(在东北工作期间化名吴平)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名义到吉东地区工作,一方面要纠正中共吉东局领导期间党组织的错误,另一方面要建立中共吉东特委,对各地党的领导机关进行改造,并建立起吉东特委与海参崴联络站之间的联系。就时间顺序而言,前一方面任务始于中共吉东特委组建前,但就逻辑顺序而言,前者是为中共吉东特委的组建扫清障碍,而中共吉东特委的组建则更好地完成了对“左”倾错误的纠正,因此,广义上这两方面工作的展开过程均归属于中共吉东特委发挥作用的历史时期。
1934年杨松开始对吉东地区进行巡视,重申了《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指出吉东地区依然存在破坏统一战线的错误做法,主要表现为:一是轻视其他反日武装力量,不愿与其结成统一战线,脱离抗日山林队、救国军等,忽视甚至放弃了在满洲军队内部的工作;二是党及其领导的反日会等组织存在关门主义的错误,不能吸收广大民众加入,使其成为爱国群众的抗日团体。因此,吉东地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动员党和群众组织的一切力量,联合一切反日队伍,巩固和扩大反日统一战线,以击溃日满匪军的‘讨伐’”。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吉东各地逐渐建立起与山林队、救国军等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的密切联系;反日会成为广大群众抗日的群体组织,壮大发展;通过秘密派党的同志打进敌军内部、作战时做政治思想工作等方式争取到了更多的爱国力量联合抗日,逐渐巩固并扩大了更加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调整并加强了吉东地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
吉东地区主要指原吉林省的东北部,大体相当于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及其东北部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域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与海参崴接壤,是红色国际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吉东地区的党组织成立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立了党支部并开始发挥作用。1930年后,相继成立了中共穆棱县(现穆棱市)委、中共饶河县委、东宁县(现东宁市)党支部、中共密山县委和中共宁安县委。1932年1月,中共宁安县委改为中共宁安中心县(现宁安市)委。1932年6月,中共宁安中心县委改为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并迁往穆棱,下辖宁安县委、穆棱县委、密山区委、东宁特支和勃利支部。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成立,领导绥宁中心县委、饶河中心县委、东满特委,加强了中共满洲省委对吉东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的统一领导。1934年4月,因共青团满洲省委遭到破坏,中共吉东局机关也受到影响,中共满洲省委于6月作出取消吉东局的决定,吉东地区直接受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为了更好地领导吉东地区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9月,杨松开始巡视吉东地区的穆棱、密山、勃利、宁安等地,筹建中共吉东特委。同年10月初,在穆棱的下城子区河西屯姜结存家召开了工作会议,1935年,经满洲省委批准中共吉东特委正式成立,同一年吉东特委机关转移至牡丹江城内,杨松任书记、孟泾清任组织部部长。
中共吉东特委下辖饶河中心县委和宁安、穆棱、密山等县委,县委下有区委和支部等基础组织,中共吉东特委筹备及成立后,对密山县委、穆棱县委和宁安县委等党组织进行了调整改组,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着党对吉东地区的领导。1934年9月,改组了密山县委解决派争问题,1934年11月中旬,在穆棱縣下城子区河西屯召开中共穆棱县工委扩大会议,纠正县工委在工作中的软弱问题,并将工委改组为县委,任命李健侠为书记。1934年12月,召开宁安县委扩大会议,纠正了宁安县委的政治错误,加强了党在地方的工作,在各县委下建立健全区委和支部。同时,中共吉东特委还恢复了5个交通站,使得吉东地区党组织建设得到极大改观。中共吉东特委还十分重视党的内部建设,强调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也防止右倾情绪的蔓延。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吉东地区党组织吸收了大批工人、农民加入,组织不断扩大发展,抗日力量日益壮大。
三、加强对反日斗争的领导,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
1934年,中共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将密山游击队并入人民革命军,正式组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选派党员干部到军中工作,充实力量。在中共穆棱县工委扩大会议上,决定发动一切力量,支援四军二团在穆棱开展游击活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在中共宁安县委扩大会议中,决定将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并组建联合指挥部。1935年,根据特委决定,饶河反日游击大队编入第四军。中共吉东特委通过不懈努力,改变了吉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较为分散的局面,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四军、第五军为核心的抗日武装力量,并加强党对反日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打下了基础。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吉东地区武装力量的战斗能力日渐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反日力量加入,并在党的军事政治领导下屡获胜利,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抗日斗争的开展。 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吉东地区形成并扩大了稳定的游击区域。在原有反日游击区的基础上,吉东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实时调整作战策略以瓦解敌人的讨伐,并不断开辟发展新的游击区域,将吉东地区的游击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日本侵略者的控制区域内,组织哗变予以配合。
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完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吉东特委、宁安县委致第五军党委的信》中明确提出:应保证每连都有政治指导员,党小组、团小组应在连指导员领导,团部设政治委员,团内党支部由政治委员领导,军党委作为全军的最高机关,要把握方向、解决重要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武装力量的政治工作和对外群众的政治宣传工作,扩大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中共吉东特委明确指示,军队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可采取如下途径:一是对游击队员讲清作战的目的和斗争是为了人民的;二是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与广大民众的密切联系,如召开联欢会、群众大会等,要在人民群众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对敌作战时要给敌人做思想工作。军队应充分调动全体力量进行宣传,“要利用南方朱毛的经验,在每个分队内应有5个徒手的宣传兵,3人做口头宣传,两人为粉笔队写标语口号和散发传单。”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吉东地区的抗日部队团结一致,屡次击败了敌人,有力反抗并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讨伐”,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规模日趋扩大。
四、一定程度发挥了信息中转的枢纽作用
中共吉东特委作为党在吉东地区的统一领导机关,直接加强了对这一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工作的领导,吉东地区成为中共中央、满洲省委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联系的重要枢纽,一部分共产国际的文件和指示正是通过中共吉东特委送达到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的。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给中共吉东特委发出了《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王康指示信》),中共吉东特委将此信转发给东北各地党组织和抗日部队,并于1935年11月发出《吉东特委给珠河中心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信》(即吉东特委补充信)。特别是在东北各地党组织分散作战,上级的指示传达难以及时传达到位,对当时的东北抗战十分不利,中共吉东特委将共产国际的文件和报刊转发给東北各级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36年7月在中共吉东特委被破坏后,相继成立了中共道北特委、中共道南特委和中共下江特委,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至此,中共吉东特委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共吉东特委在东北抗战期间是吉东地区的政治领导核心,它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对中共吉东特委历史作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把握东北抗联历史,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效载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杨松,刘晶芳.杨松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中共穆棱市委组织部,中共穆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穆棱历史第一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东北抗日联军文献[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
[4] 王新义,李洪光.中共吉东特委机关诞生地考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5] 马少辉,陈学良.中共吉东特委与东北的抗日斗争[J].世纪桥,2012(16).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关键词:中共吉东特委;吉东地区;东北抗联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5-047-04
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战争的思想指引者、抗战力量的组织者和武装抗战的主导者。在抗战期间,东北地方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于1935年2月的中共吉东特委,因所处历史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发挥着重要历史作用。
一、贯彻落实《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面对东北抗日斗争在北方会议错误方针影响遭到严重危害的情况下,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分析了东北的形势,明确提出建立东北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显见,中国共产党根据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实际,不断调整着党的策略和方针,团结和带领东北人民有力抗击着日本侵略者。但在贯彻执行《一·二六指示信》精神的过程中,吉东地区的情况并不理想,策略转变的缓慢且不够彻底,没能很好地建立起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吉东特委在筹备中和成立后,一项主要的历史任务就是纠正吉东地区仍然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进一步落实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4年中共吉东局取消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杨松(在东北工作期间化名吴平)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名义到吉东地区工作,一方面要纠正中共吉东局领导期间党组织的错误,另一方面要建立中共吉东特委,对各地党的领导机关进行改造,并建立起吉东特委与海参崴联络站之间的联系。就时间顺序而言,前一方面任务始于中共吉东特委组建前,但就逻辑顺序而言,前者是为中共吉东特委的组建扫清障碍,而中共吉东特委的组建则更好地完成了对“左”倾错误的纠正,因此,广义上这两方面工作的展开过程均归属于中共吉东特委发挥作用的历史时期。
1934年杨松开始对吉东地区进行巡视,重申了《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指出吉东地区依然存在破坏统一战线的错误做法,主要表现为:一是轻视其他反日武装力量,不愿与其结成统一战线,脱离抗日山林队、救国军等,忽视甚至放弃了在满洲军队内部的工作;二是党及其领导的反日会等组织存在关门主义的错误,不能吸收广大民众加入,使其成为爱国群众的抗日团体。因此,吉东地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动员党和群众组织的一切力量,联合一切反日队伍,巩固和扩大反日统一战线,以击溃日满匪军的‘讨伐’”。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吉东各地逐渐建立起与山林队、救国军等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的密切联系;反日会成为广大群众抗日的群体组织,壮大发展;通过秘密派党的同志打进敌军内部、作战时做政治思想工作等方式争取到了更多的爱国力量联合抗日,逐渐巩固并扩大了更加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调整并加强了吉东地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
吉东地区主要指原吉林省的东北部,大体相当于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及其东北部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域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与海参崴接壤,是红色国际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吉东地区的党组织成立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立了党支部并开始发挥作用。1930年后,相继成立了中共穆棱县(现穆棱市)委、中共饶河县委、东宁县(现东宁市)党支部、中共密山县委和中共宁安县委。1932年1月,中共宁安县委改为中共宁安中心县(现宁安市)委。1932年6月,中共宁安中心县委改为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并迁往穆棱,下辖宁安县委、穆棱县委、密山区委、东宁特支和勃利支部。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成立,领导绥宁中心县委、饶河中心县委、东满特委,加强了中共满洲省委对吉东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的统一领导。1934年4月,因共青团满洲省委遭到破坏,中共吉东局机关也受到影响,中共满洲省委于6月作出取消吉东局的决定,吉东地区直接受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为了更好地领导吉东地区进行抗日斗争,1934年9月,杨松开始巡视吉东地区的穆棱、密山、勃利、宁安等地,筹建中共吉东特委。同年10月初,在穆棱的下城子区河西屯姜结存家召开了工作会议,1935年,经满洲省委批准中共吉东特委正式成立,同一年吉东特委机关转移至牡丹江城内,杨松任书记、孟泾清任组织部部长。
中共吉东特委下辖饶河中心县委和宁安、穆棱、密山等县委,县委下有区委和支部等基础组织,中共吉东特委筹备及成立后,对密山县委、穆棱县委和宁安县委等党组织进行了调整改组,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着党对吉东地区的领导。1934年9月,改组了密山县委解决派争问题,1934年11月中旬,在穆棱縣下城子区河西屯召开中共穆棱县工委扩大会议,纠正县工委在工作中的软弱问题,并将工委改组为县委,任命李健侠为书记。1934年12月,召开宁安县委扩大会议,纠正了宁安县委的政治错误,加强了党在地方的工作,在各县委下建立健全区委和支部。同时,中共吉东特委还恢复了5个交通站,使得吉东地区党组织建设得到极大改观。中共吉东特委还十分重视党的内部建设,强调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也防止右倾情绪的蔓延。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吉东地区党组织吸收了大批工人、农民加入,组织不断扩大发展,抗日力量日益壮大。
三、加强对反日斗争的领导,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
1934年,中共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将密山游击队并入人民革命军,正式组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选派党员干部到军中工作,充实力量。在中共穆棱县工委扩大会议上,决定发动一切力量,支援四军二团在穆棱开展游击活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在中共宁安县委扩大会议中,决定将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并组建联合指挥部。1935年,根据特委决定,饶河反日游击大队编入第四军。中共吉东特委通过不懈努力,改变了吉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较为分散的局面,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四军、第五军为核心的抗日武装力量,并加强党对反日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打下了基础。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吉东地区武装力量的战斗能力日渐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反日力量加入,并在党的军事政治领导下屡获胜利,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抗日斗争的开展。 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吉东地区形成并扩大了稳定的游击区域。在原有反日游击区的基础上,吉东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实时调整作战策略以瓦解敌人的讨伐,并不断开辟发展新的游击区域,将吉东地区的游击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日本侵略者的控制区域内,组织哗变予以配合。
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完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吉东特委、宁安县委致第五军党委的信》中明确提出:应保证每连都有政治指导员,党小组、团小组应在连指导员领导,团部设政治委员,团内党支部由政治委员领导,军党委作为全军的最高机关,要把握方向、解决重要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武装力量的政治工作和对外群众的政治宣传工作,扩大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中共吉东特委明确指示,军队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可采取如下途径:一是对游击队员讲清作战的目的和斗争是为了人民的;二是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与广大民众的密切联系,如召开联欢会、群众大会等,要在人民群众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对敌作战时要给敌人做思想工作。军队应充分调动全体力量进行宣传,“要利用南方朱毛的经验,在每个分队内应有5个徒手的宣传兵,3人做口头宣传,两人为粉笔队写标语口号和散发传单。”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吉东地区的抗日部队团结一致,屡次击败了敌人,有力反抗并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讨伐”,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规模日趋扩大。
四、一定程度发挥了信息中转的枢纽作用
中共吉东特委作为党在吉东地区的统一领导机关,直接加强了对这一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工作的领导,吉东地区成为中共中央、满洲省委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联系的重要枢纽,一部分共产国际的文件和指示正是通过中共吉东特委送达到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的。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给中共吉东特委发出了《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王康指示信》),中共吉东特委将此信转发给东北各地党组织和抗日部队,并于1935年11月发出《吉东特委给珠河中心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信》(即吉东特委补充信)。特别是在东北各地党组织分散作战,上级的指示传达难以及时传达到位,对当时的东北抗战十分不利,中共吉东特委将共产国际的文件和报刊转发给東北各级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36年7月在中共吉东特委被破坏后,相继成立了中共道北特委、中共道南特委和中共下江特委,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至此,中共吉东特委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共吉东特委在东北抗战期间是吉东地区的政治领导核心,它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对中共吉东特委历史作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把握东北抗联历史,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效载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杨松,刘晶芳.杨松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中共穆棱市委组织部,中共穆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穆棱历史第一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东北抗日联军文献[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1.
[4] 王新义,李洪光.中共吉东特委机关诞生地考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5] 马少辉,陈学良.中共吉东特委与东北的抗日斗争[J].世纪桥,2012(16).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