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啄一饮皆故事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是单程的旅行,没有导航,充满变数。网上流行一个金句: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当“明天”成为“昨天”,“意外”已成了“回忆”,那些“事情”“事故”也渐渐模糊,浓缩为“故事”。
  霍举芳,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在上海市普陀区。朝阳路上的一栋二层小阁楼,留下了她关于童年的记忆。
  11岁那年,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她和家人一起,突然被车子拉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安徽定远。后来,她从大人嘴里断断续续知道,他们“下放”了。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校,陌生的住处,最先让她和姐妹们感受到的,不是新鲜,不是好奇,而是城乡之间巨大的反差。霍举芳是家里的老二,她倒是心宽:天塌下来,有大姐撑着。她和乡村的孩子很快就打成一片。
  一个意外出现之后,往往新的意外会接踵而至。
  16岁那年,霍举芳已经辍学两年,姐姐出嫁了,她也被介绍给大队的一个会计,并且很快与对方定下婚期。
  这段不被家人也不被外人看好的婚姻,安静地走了下来。他们生育了六个子女,最后的一儿一女实在养不起了,被外地人登门抱养走。过了几天,霍举芳和老公有些反悔,又觍着脸上门要了回来。
  后来,根据新政策,上海下放户可以回城,但是,已经在农村成家的除外。霍举芳和姐妹都被排除在外,这时,她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了。
  在偏僻的定远乡村,也发生过让人开心的意外,只是来得有点晚了。2007年3月的一天,乡邮政局的邮递员突然找到霍举芳,递给她一张汇款单,上面写的名字是:霍小妹。那是她多年未用的乳名。是谁给她汇来100元呢?她搞不清楚,只知道来自故乡上海。自此之后,她每个月都会准时收到一张汇款单。直到现在,汇款金额已经涨到每月815元。好几年之后,霍举芳才弄清来龙去脉,这是上海民政部门给当年未回城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从他们退休之时开始发放。
  这笔意外的汇款,让霍举芳常常回想起温暖的童年,回想起父亲的拿手好菜。父亲原来在上海武宁路开过饭店,后来改成公私合营。不幸的是,她的小姨父是国民党高级官员,1949年败退台湾前,偷偷跑到霍举芳家住过一宿。有人写大字报举报她的父亲,他因此入狱,坐了几年大牢,因为生病,才被保外就医。最受打击的是母亲,她一气之下,把近200平方米的二层阁楼卖了,得了800元钱。而后,她带着三个女儿,匆匆离开伤心地,去了定远,一“定”很“远”,竟是终生。
  在人生的过山车上摸爬滚打的霍举芳,比许多同龄人更为开朗、豁达。即使人到晚年,在最不能忍受的家庭意外面前,她依然选择了坚强。
  2018年2月,霍举芳最小的儿子张健——当年被人抱走又给抱回来的那个男孩,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了两周,他还是走了,年仅35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该多疼。可是,霍举芳跟老伴还是在儿子的器官捐献志愿书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早逝的儿子,最后让四个人重见光明,三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这是一个乡村农妇令人刮目相看的举动。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年近古稀的霍举芳,有一种独特的解压方式,一天两顿,一顿二两白酒。桌上有了菜,杯里有了酒,一啄一饮,话渐渐多起来,她常常说起自己的陈年旧事。小辈们知道,真正的放下,不是绝口不提,而是笑着谈起。
  每一个酒杯里,都斟满故事。霍小妹,来,跟往事干一杯!
  實习编辑 王晨冰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张爱玲16  南京展拓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玲,恬静坚定,心有磐石。从事消防事业13年,她从零起步,将企业打造成包含一家工程公司、两家生产厂、资产上亿的地方行业龙头。破茧的蝶  1997年,23岁的张爱玲从解放军理工大学毕业,在南京城区一家消防公司就职。日复一日,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过了近10年。张爱玲慢慢发觉,这种无压力的工作让她失去了方向,磨掉了奋斗的激情。她想打破陈规,尝试一段新人生。 
期刊
邱亚敏和女儿在花园  成都有一位叫邱亚敏的母亲,生下大女儿海蒂后,回到乡下,为女儿打造了一座专属花园,让女儿从小在花园里长大。二女儿噜噜出生后,邱亚敏扩建了花园。这一举动就像埋下一坛女儿红,她希望能在女儿18岁那一天,将花园送给她们。孩子是花园的总设计师  邱亚敏是四川资阳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成都,在电脑城做销售工作。用她的话说,走进那栋大厦,一年四季都感受不到阳光雨露,渐渐觉得生活没有多大意义,“
期刊
李艳华  中国是大豆原产国,至今已有约5000年种植史。她是一位扎根在东北黑土地几十年的大豆育种专家,她培育的十多个优质大豆品种,累计推广已达5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斤,增收50多亿元。她是李艳华,被国人称为“女袁隆平”。临时工蜕变成育种专家  李艳华出生在黑龙江海伦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几代人都以种大豆为生。1990年,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专业毕业的李艳华,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的东北地理与
期刊
陆瑶和作品《忆江南》之一  一块蛋糕竟然将杭州的美景搬了上去?当这组名为《忆江南》的中国风蛋糕在纽约曼哈顿中央车站展厅里亮相时,无数路人停下了匆匆的脚步,带着惊讶和赞叹静静欣赏。  2018年夏天,陈瑶接到杭州旅游委员会的邀请——做一组翻糖蛋糕,参加在美国举办的“最忆是杭州·全球粉丝感恩大会”。  说起杭州,陈瑶和它有着特殊的情缘。  7岁那年,父母带她到杭州游玩。夏天的西湖边弥漫着阵阵芳香,在荷
期刊
花合子组织店内活动  80后女孩花合子,从东南大学冶金系毕业后,选择了一个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职业——记者。对她来说,记者的生活,能让她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因为经常采访书画家,见得多了,花合子自以為对字画还算精通,便在南京夫子庙古玩城租下一间门面房,做起了字画生意。但因涉世未深,经营不久,20多万元的积蓄全部打了水漂。创业失败并没有浇灭花合子心中的火焰,她继续尝试着各种不同的工作。  直到
期刊
在許多人印象中,非洲早已不是贫穷、动荡的代名词,更有一位中国老奶奶,为了给在异国创业的儿子带娃,已经在非洲生活了7年,拥有了各种有趣的经历。单亲奶奶远赴非洲  徐茹萍是辽宁丹东人,年轻时当过工艺设计师。上世纪50年代,她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正好赶上东北丝绸行业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徐茹萍设计出来的布料花纹和图案,被印上被单、床罩和衣服,卖往全国各地。她基本功扎实,又懂得创新,长期被评为丝绸厂业绩第一
期刊
我们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庄重地对待自己。  ——李思圆《生活需要仪式感》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加拿大演说家克里斯多福·孟  对女性而言,大自然中的一切东西,无论是鲜活的还是死气沉沉的东西,在她眼中都像是个小孩子。  ——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
期刊
2019年艾美奖颁奖典礼上,年仅34岁的菲比·沃勒-布里奇成为最大赢家。凭借《伦敦生活》,她斩获两项大奖——喜剧类最佳编剧及最佳女主角。  发表获奖感言时,菲比紧紧握住奖杯,坦率又真诚地说:“写作(《伦敦生活》)非常难,非常痛苦,但我必须得说,我写作的理由就是这个(奖杯)。”而她的成长经历,和她的作品一样充满戏剧张力,由她亲自书写的一个个高潮和转折,最终成就一部好戏。讨厌做“小公主”  菲比出生于
期刊
李霞(右四)在廻转塔机第一次试安装现场  “全球300米以上的高楼,有将近70%是中国建造。在超高层建筑领域,中国高度、中國效率、绿色节能的建筑方式,以绝对优势领跑。”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这样描述让中国建造领跑的幕后功臣——“空中造楼机”。在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它闪亮登场,以4天在500米高空盖起一层楼的实力惊艳了世界。  作为这个“建楼怪兽”的设计团队中唯一一名女设计师,李霞说,这一切都
期刊
夫妻倆旅游留影牵了你的手,一辈子风雨同舟  “紫薇花开了,你闻一闻,是不是很香?”盛夏的傍晚,走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蜿蜒的小河边,李植敏小心地挪着步子,时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的丈夫张裕宁,将自己看到的风景描述给他听。“我闻到了,风里有花的味道,很香。”张裕宁轻声应着,一双手搭在妻子肩上,随着她的步伐缓缓前行。夜色渐浓,河心送来清风,夫妻俩就这样一前一后慢悠悠地走着,走得很慢,却很安然。  结婚快50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