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学科教学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检测和考试。大部分的考试有其积极的意义,能够起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调控教学方向等作用。要让考试发挥其最大的积极作用,考试后的讲评至关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讲评课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存在学生老师不想上、上完也没什么效果的情况。有些老师说:“这个知识点(或这种题型)我们都考了好几次了,也讲了好几次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做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讲评课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首先是没有认识到讲评课与新授课的区别。新授课在知识方面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所以不管内容难还是易老师都要组织学生以或详或略的方式学习一遍。但考试不是新知识的学习,而是对已学知识的检测,主要起查缺补漏的作用。所以讲评时老师没有必要对所有的题目讲评,只需要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知识与技能漏洞进行重点分析讲评、训练就可以了。其次是没有认识到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可以通过复述等方法掌握。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简单的复述、记忆是无法掌握的,只能通过变式训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而获得。高中政治学科的解题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组织答案能力等本质上都是程序性知识,需要老师先告诉怎么做,然后再设计合适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去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所以为了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讲评课的教学设计要重点做好下面三个方面。
一、做好统计分析让讲评更高效
高中政治学科的主要题型为分选择题和主观题,我们要对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
1.选择题的统计分析
选择题不仅要统计每个题目的正确率,还要进一步分析每个题目每个选项的被选率,这样才能初步分析出学生错误的原因。选择题的具体统计方法有以下一些:
手工抽样统计,老师改完卷后从全部试卷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如50份的试卷,然后用传统的选票统计方法统计每个题目每个选项的被选率。这种统计方法虽然不算太严谨,但只要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要求进行还是可以满足试卷分析的要求。由于这种方法对客观条件的要求很低,所以适应性很广。如果教室有多媒体系统则可以运用电脑中的EXCELL软件进行自动统计。如果学校配置了标准化考试自动读卡系统,老师就可以直接利用自动读卡系统进行更为便捷的统计。
当每个题目的正确率统计出来后我们就可以初步确定应重点讲评哪些选择题,然后把每个选项的被选率与具体题目结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初步确定每个题目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需要重点讲评的错题按错因进行归类,如知识点理解错误的错题、审题错误产生的错题等。
2.主观题的统计分析
主观题的答题情况分析会相对比较麻烦,国为学生的答题都是个性化的,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答案,无法象选择题一样进行分析。我们只能借鉴社会调查中开放性问题的统计方法,在初步分析学生部分答案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答案分成一定的类别,然后把随机抽样出来的的学生答案按类别进行统计,简要分析每一类别答案的比重,从而发现学生的典型错误。
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分析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据此把那些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确定为重点分析、讲评的对象,从而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对于错误率比较低的题目则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和老师的个别辅导来解决。
二、做好错因分析让讲评更实效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确定题目的学生错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这种方式具有猜测性,准确率不高。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讲评时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评。这种方式比第一种方式的准确性会更高,但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最好能在课前把题目的错因分析先做好。
要准确分析题目的错因,我们不能只考虑一种因素,而应把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第一个因素是題目本身,我们要分析题目考查什么知识、考查什么能力、考查到哪种水平等、第二个因素是老师的模拟体验,老师最好能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先把题目认真做一遍,模拟学生的做题过程,把自己的解题思路作为学生解题思路的一个参照。第三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在试卷批改的过程中记录下犯有各种错误的代表性学生,然后把这些学生找来交流,了解他们做题时的真实思路。如果我们能把这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题目的错因了。
确定了重点讲评题目的错因后,就要把这些题目按错因进行归类,形成一定的题组。同一题组中也不是每个题目都要讲评,可以从题组中找出典型题目进行重点突破,同一题组的其他题目则可以作为讲评后的变式训练让学生自己纠正。对于精选出的典型题目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合适的讲评方式。
三、设计变式训练让讲评更长效
试卷讲评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认为自己听懂了,但下次做到类似的题目又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作为程序性知识的解题能力并不是懂了就会做,必须在一定练习的基础上转化为技能才能保持长久,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变式练习,是指在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的例证的变化。它是学习以产生式表征的、主要回答世界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①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试卷讲评课还要设计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应根据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设计合理的变式练习,提供学生变式训练的机会。
变式练习的设计要根据题目的错因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保持学生错因中的技能要求不变,只改变其运用的情境。而且要根据学生水平掌握变式练习与原题之间的跨度,初期的变式练习要尽量设计与原题相类似的情境,使变式练习保持较大的同一性。随着学生知识运用水平和技能的提高,练习的情境可以逐渐演变成与原先的学习情境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以促使程序性知识发生纵向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选择题的变式练习设计开始可以题干不变,只改变题肢的表述和组合方式;然后可以题干、题肢一起改变,但考查的是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最后如果必要就可以完全改变题型,把原题考查的知识改编成填空题、判断题或论述题。
主观题则可以从变换知识范围到变换设问方式最后到变换背景材料。
当然讲评课的具体设计过程和具体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以上三个步骤对于有效讲评课的有效性是不可缺少的。
注释:
①杨心德.变式练习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教育评论[J].2004年第2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讲评课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首先是没有认识到讲评课与新授课的区别。新授课在知识方面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所以不管内容难还是易老师都要组织学生以或详或略的方式学习一遍。但考试不是新知识的学习,而是对已学知识的检测,主要起查缺补漏的作用。所以讲评时老师没有必要对所有的题目讲评,只需要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知识与技能漏洞进行重点分析讲评、训练就可以了。其次是没有认识到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可以通过复述等方法掌握。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简单的复述、记忆是无法掌握的,只能通过变式训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而获得。高中政治学科的解题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组织答案能力等本质上都是程序性知识,需要老师先告诉怎么做,然后再设计合适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去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所以为了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讲评课的教学设计要重点做好下面三个方面。
一、做好统计分析让讲评更高效
高中政治学科的主要题型为分选择题和主观题,我们要对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
1.选择题的统计分析
选择题不仅要统计每个题目的正确率,还要进一步分析每个题目每个选项的被选率,这样才能初步分析出学生错误的原因。选择题的具体统计方法有以下一些:
手工抽样统计,老师改完卷后从全部试卷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如50份的试卷,然后用传统的选票统计方法统计每个题目每个选项的被选率。这种统计方法虽然不算太严谨,但只要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要求进行还是可以满足试卷分析的要求。由于这种方法对客观条件的要求很低,所以适应性很广。如果教室有多媒体系统则可以运用电脑中的EXCELL软件进行自动统计。如果学校配置了标准化考试自动读卡系统,老师就可以直接利用自动读卡系统进行更为便捷的统计。
当每个题目的正确率统计出来后我们就可以初步确定应重点讲评哪些选择题,然后把每个选项的被选率与具体题目结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初步确定每个题目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需要重点讲评的错题按错因进行归类,如知识点理解错误的错题、审题错误产生的错题等。
2.主观题的统计分析
主观题的答题情况分析会相对比较麻烦,国为学生的答题都是个性化的,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答案,无法象选择题一样进行分析。我们只能借鉴社会调查中开放性问题的统计方法,在初步分析学生部分答案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答案分成一定的类别,然后把随机抽样出来的的学生答案按类别进行统计,简要分析每一类别答案的比重,从而发现学生的典型错误。
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分析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据此把那些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确定为重点分析、讲评的对象,从而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对于错误率比较低的题目则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和老师的个别辅导来解决。
二、做好错因分析让讲评更实效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确定题目的学生错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这种方式具有猜测性,准确率不高。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讲评时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评。这种方式比第一种方式的准确性会更高,但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最好能在课前把题目的错因分析先做好。
要准确分析题目的错因,我们不能只考虑一种因素,而应把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第一个因素是題目本身,我们要分析题目考查什么知识、考查什么能力、考查到哪种水平等、第二个因素是老师的模拟体验,老师最好能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先把题目认真做一遍,模拟学生的做题过程,把自己的解题思路作为学生解题思路的一个参照。第三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在试卷批改的过程中记录下犯有各种错误的代表性学生,然后把这些学生找来交流,了解他们做题时的真实思路。如果我们能把这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题目的错因了。
确定了重点讲评题目的错因后,就要把这些题目按错因进行归类,形成一定的题组。同一题组中也不是每个题目都要讲评,可以从题组中找出典型题目进行重点突破,同一题组的其他题目则可以作为讲评后的变式训练让学生自己纠正。对于精选出的典型题目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合适的讲评方式。
三、设计变式训练让讲评更长效
试卷讲评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认为自己听懂了,但下次做到类似的题目又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作为程序性知识的解题能力并不是懂了就会做,必须在一定练习的基础上转化为技能才能保持长久,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变式练习,是指在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的例证的变化。它是学习以产生式表征的、主要回答世界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①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试卷讲评课还要设计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应根据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设计合理的变式练习,提供学生变式训练的机会。
变式练习的设计要根据题目的错因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保持学生错因中的技能要求不变,只改变其运用的情境。而且要根据学生水平掌握变式练习与原题之间的跨度,初期的变式练习要尽量设计与原题相类似的情境,使变式练习保持较大的同一性。随着学生知识运用水平和技能的提高,练习的情境可以逐渐演变成与原先的学习情境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以促使程序性知识发生纵向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选择题的变式练习设计开始可以题干不变,只改变题肢的表述和组合方式;然后可以题干、题肢一起改变,但考查的是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最后如果必要就可以完全改变题型,把原题考查的知识改编成填空题、判断题或论述题。
主观题则可以从变换知识范围到变换设问方式最后到变换背景材料。
当然讲评课的具体设计过程和具体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以上三个步骤对于有效讲评课的有效性是不可缺少的。
注释:
①杨心德.变式练习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教育评论[J].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