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可将阅读分为学习型阅读、练习型阅读、复习型阅读和拓展型阅读。每阶段的阅读内容不同,阅读的目的和方式大同小异,根据需要采用速读或精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会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圈画批注、笔记、逻辑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阅读,强化对专业性很强的资料信息的读取能力,增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让阅读助力升学应试,提高工作质量和生活品味。
【关键词】自然学科、全科阅读、有效信息、阅读方法
阅读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文化的重要途经,而在电子产品充斥我们生活的今天,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孩子们基本上被手机游戏、短视频和网络小说绑架,逐渐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学校教学应该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满足学生升学应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全科阅读势在必行。各学科的特点不同,教科书阐述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对学生阅读的要求略有差异。本文想以物理学科为例,探讨关于理化生学科,即自然学科的阅读。根據学生学习的阶段,我们可将阅读分为学习型阅读、练习型阅读、复习型阅读和拓展型阅读。
一、学习型阅读
学习型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学习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教材一般采用直接阐述、举例说明、推理论证、典例示范、思考练习等方式呈现上述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认知、理解和记忆。与文史类学科不同,除了文本资料,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的教材更多地展示图片、图表、图像等素材,这些素材都是联系生活或者实验数据的例证,是建立认知和理解的重要元素,是学生阅读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这一节,教材通过两幅对比图片,联系生活引入了“压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再通过探究实验来证明其具体关系,实验的过程是通过文本与图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然后阐述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公式和单位等。紧接着通过一道例题来介绍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最后通过几幅图片的引领,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因此,学习型阅读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精读”,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可以在教材上圈画重点内容,批注自己的理解或者困惑。在此基础上,有条理地整理笔记。在听课时重点关注老师对自己困惑点的讲解,或者单独请教老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的方式来学习,并养成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练习型阅读
练习型阅读主要是针对习题的阅读,习题借情景描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要通过文本的描述,在大脑中构建情景画面,或者动画演绎事物的发展过程。这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学生要注意提升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然后通过“刷题”来提高将文本转化为情景想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从习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可以用圈画批注的方式,强化对有用信息的关注。然后结合学科知识,将这些信息梳理、整合、分析、推理,从而建立解题的逻辑,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对练习型阅读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对有价值信息不敏感,其主要原因是对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好。一个有经验的猎人是很善于发现猎物留下的蛛丝马迹的,就算它们擅长伪装,也逃不出猎人的火眼金睛。所以,学生在做练习之前,一定要先熟悉一下相关章节的知识。
对学科综合的习题,学生发掘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比如在习题中,很多数据是通过数学图像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的,学生结合物理过程阅读数学图像的难度比数学课中纯粹的图像分析要难很多。学生首先要梳理物理的情景过程,并将图像中的每一段图线和每一个节点都和物理情景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在哪段过程或哪个节点,对应的哪些数据是有效的。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图像与过程匹配,关注图线的增减性和关键节点。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提升学科综合性的信息提取能力。如果能进行专题训练,效果会更好。
对逻辑环节比较多的习题,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这时候就要动笔,将逻辑关系列出来,或者用画逻辑图的方式将逻辑关系梳理好并直观的呈现出来,就能有效避免逻辑混乱的问题。
三、复习型阅读
复习型阅读就是要通过阅读来梳理单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阅读的内容包括教材、笔记、习题。因为这些都是熟悉的内容,通常采取速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浏览上述所有的资料,重点关注教材中圈画批注的内容、笔记上的所有内容、习题中用红笔改正的错题或者标注的重点题。如果有些知识或习题还不是很清楚,就要通过精读的方式,重新思考,或者请教老师。阅读之后再思考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什么,总体分为几大板块,每一板块有哪些要点,绘制出本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对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并创造性地呈现在纸上,不但能加深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还有很好的记忆效果。
四、拓展型阅读
拓展型的阅读主要包括对本学科课外资料的阅读。包括学科的科普短文、相关书籍、超前学习资料等。拓展型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对于科普短文的阅读,学生要结合学过的学科知识进行解读,实现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结合。
对于相关书籍的阅读,可以尝试速读结合精读的方式,多阅读几遍,每一遍阅读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圈画和批注,让每一遍阅读都会有收获,直到将这本书吃透。
对超前学习资料的阅读,通常在练习题或者检测题中出现,旨在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资料的阅读方法同学习型阅读,在此不再赘述。
结束语:
上述四种类型的阅读对应的是学生学习的四个阶段,面对的是不同的学习资料,或者速读,或者精读,用圈画批注、笔记、逻辑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阅读,坚持大量的阅读和深度阅读,提升阅读的兴趣与能力,方能将阅读变成受益终生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彭秉奎.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方法浅谈[J]. 青海教育,2010(1):89-89.
[2]艾会.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023-00023.
(作者单位:乳山市乳山口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自然学科、全科阅读、有效信息、阅读方法
阅读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文化的重要途经,而在电子产品充斥我们生活的今天,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孩子们基本上被手机游戏、短视频和网络小说绑架,逐渐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学校教学应该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满足学生升学应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全科阅读势在必行。各学科的特点不同,教科书阐述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对学生阅读的要求略有差异。本文想以物理学科为例,探讨关于理化生学科,即自然学科的阅读。根據学生学习的阶段,我们可将阅读分为学习型阅读、练习型阅读、复习型阅读和拓展型阅读。
一、学习型阅读
学习型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学习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教材一般采用直接阐述、举例说明、推理论证、典例示范、思考练习等方式呈现上述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认知、理解和记忆。与文史类学科不同,除了文本资料,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的教材更多地展示图片、图表、图像等素材,这些素材都是联系生活或者实验数据的例证,是建立认知和理解的重要元素,是学生阅读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这一节,教材通过两幅对比图片,联系生活引入了“压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再通过探究实验来证明其具体关系,实验的过程是通过文本与图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然后阐述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公式和单位等。紧接着通过一道例题来介绍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最后通过几幅图片的引领,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因此,学习型阅读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精读”,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可以在教材上圈画重点内容,批注自己的理解或者困惑。在此基础上,有条理地整理笔记。在听课时重点关注老师对自己困惑点的讲解,或者单独请教老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的方式来学习,并养成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练习型阅读
练习型阅读主要是针对习题的阅读,习题借情景描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要通过文本的描述,在大脑中构建情景画面,或者动画演绎事物的发展过程。这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学生要注意提升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然后通过“刷题”来提高将文本转化为情景想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从习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可以用圈画批注的方式,强化对有用信息的关注。然后结合学科知识,将这些信息梳理、整合、分析、推理,从而建立解题的逻辑,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对练习型阅读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对有价值信息不敏感,其主要原因是对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好。一个有经验的猎人是很善于发现猎物留下的蛛丝马迹的,就算它们擅长伪装,也逃不出猎人的火眼金睛。所以,学生在做练习之前,一定要先熟悉一下相关章节的知识。
对学科综合的习题,学生发掘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差。比如在习题中,很多数据是通过数学图像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的,学生结合物理过程阅读数学图像的难度比数学课中纯粹的图像分析要难很多。学生首先要梳理物理的情景过程,并将图像中的每一段图线和每一个节点都和物理情景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在哪段过程或哪个节点,对应的哪些数据是有效的。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图像与过程匹配,关注图线的增减性和关键节点。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提升学科综合性的信息提取能力。如果能进行专题训练,效果会更好。
对逻辑环节比较多的习题,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这时候就要动笔,将逻辑关系列出来,或者用画逻辑图的方式将逻辑关系梳理好并直观的呈现出来,就能有效避免逻辑混乱的问题。
三、复习型阅读
复习型阅读就是要通过阅读来梳理单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阅读的内容包括教材、笔记、习题。因为这些都是熟悉的内容,通常采取速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浏览上述所有的资料,重点关注教材中圈画批注的内容、笔记上的所有内容、习题中用红笔改正的错题或者标注的重点题。如果有些知识或习题还不是很清楚,就要通过精读的方式,重新思考,或者请教老师。阅读之后再思考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什么,总体分为几大板块,每一板块有哪些要点,绘制出本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对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并创造性地呈现在纸上,不但能加深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还有很好的记忆效果。
四、拓展型阅读
拓展型的阅读主要包括对本学科课外资料的阅读。包括学科的科普短文、相关书籍、超前学习资料等。拓展型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对于科普短文的阅读,学生要结合学过的学科知识进行解读,实现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结合。
对于相关书籍的阅读,可以尝试速读结合精读的方式,多阅读几遍,每一遍阅读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圈画和批注,让每一遍阅读都会有收获,直到将这本书吃透。
对超前学习资料的阅读,通常在练习题或者检测题中出现,旨在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资料的阅读方法同学习型阅读,在此不再赘述。
结束语:
上述四种类型的阅读对应的是学生学习的四个阶段,面对的是不同的学习资料,或者速读,或者精读,用圈画批注、笔记、逻辑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阅读,坚持大量的阅读和深度阅读,提升阅读的兴趣与能力,方能将阅读变成受益终生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彭秉奎.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方法浅谈[J]. 青海教育,2010(1):89-89.
[2]艾会.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023-00023.
(作者单位:乳山市乳山口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