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随着新兴国家企业、主权基金等新玩家的加入,已经悄悄改变了游戏规则,曾经掌握着全球经济脉动的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化大国,在新兴国家风起云涌般逐渐崛起后已经感到一股庞大的压力。
由2000年起,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见将来的五到十年,经济的主要特征在于中产阶级和私人消费势力的兴起。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亚洲人口将会从目前的40.30亿增加到52.66亿,同时非洲也会增加到19.98亿人。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显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不仅是人口增加的吸引,新兴国家的中产阶级势力的逐渐庞大也是不容小觑的商机。像亚洲地区、俄国、中欧、拉丁美洲、海湾地区等的中产阶级人数,从2000年来大约增加到6亿,其平均每一年总共可以消费4亿美元。以印度为例,其国内目前有5000万人口的中产阶级,预估到2030年时人数将会增至5.8亿。
这些中产阶级无疑地将会成为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经济巨轮的动力,而且由于他们也代表了未来政治稳定的一股力量。在1800年代时,全球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只有2%左右,但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60%,随之而来的“都市经济” (urban economy),成功地刺激了交通、传播和休闲事业的强劲增长。
这些新兴中产阶级就像20世纪的欧美国家一样,偏好可象征身份的消费型商品,例如电子产品、汽车、房子、优质医疗保险、假期消费等,这样的趋势使得私人消费占这些国家GDP中的比例急速提升,虽然以中国目前的40%来说,还不算太高(工业化国家皆超过60%),不过,国际企业要有所突破,通常锁定中产阶级为目标客户,这绝对是最佳策略。
上流阶级是一个国家的过去,而中产阶级代表的正是国家的未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价值,就在于此。
除此之外,在这段时间,不仅中产阶级崛起,全球经济也迈向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2007年经济成长超过5%的有多达110个国家,绝对贫穷人口也因此逐渐减少。
而这样的现象换来的是一股庞大的新消费势力,不过,这些人不见得都有能力购买中产阶级爱好的产品,因此,促使国际企业重新审视过去的经营模式,发展另外适合贫穷人口的消费商品,最好的例子有现在的百元计算机、2500美元的汽车(印度)和微型贷款方案等,这股新的消费势力将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继续增强。
不过,在全球化的第二个周期中,新兴国家对物资的需求,也造成了国际原材料和食品价格的大幅攀升,包括石油、粮食等民生必需品。中产阶级的兴起改变了过去的消费型态,尤以食品类消费最为明显。
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对谷类食品的需求将会增加50%,肉类将会暴增至85%!后果将出现水资源短缺、土地污染、林木被砍伐、空气污染等。
而新兴国家的经济起飞将会让这样的情形持续恶化。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可称这个现象为“追赶模式”( catch-up mode)。这些国家希望能够弥补在过去几十年里所错过的经济发展时机,所以几乎无视环境与社会问题,或者不惜牺牲环境,以全力朝高标GDP迈进。
对于企业来说,这个阶段严重的通货膨胀,迫使他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成本经营模式。像1980年代的企业质量化和重组潮,1990年代的产品外包,以及2000年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都是为了因应环境条件的变迁。
新兴国家为了抢进国际市场,未来将会着重于买入一些蓝筹股企业的股份。例如,日前中国大陆入股美国资产黑石集团等其它私募基金,只要这些爱好收购的新兴国家累积足够的经验和管理概念后,全球化的周期可能将会朝向“收购模式”(full acqusition)全速发展。这样的趋势将使未来全球的政治与经济局势重新洗牌。新兴国家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将会透过国际组织来试图打破保护主义的藩篱,寻求更多能进入工业化国家市场的管道。但这样的局势也难免将增加国际间的紧张气氛,过去独霸一方的工业化国家,必须得更加努力地来维持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而且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里,其实已缺乏完善的管理。并购海外庞大的金融或能源资产是一回事,但说到懂得如何管理,恐怕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