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会遇到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时捕捉,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猜想的思维方法,将问题横向联系,纵向拓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挖掘学习潜能很有帮助。为此,从一道与椭圆有关的解析几何题出发,运用猜想方法,由表及里,探求出问题本质;用归纳法纵向延伸,归纳出一般结论;用类比法横向拓展,类比椭圆、双曲线共有的两个性质,实现从解一题到通一类、会一法的跨越。
  关键词:纵向思维;中学数学;一题多解
  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某些数学问题既可以这样解,也可以那样解,不同的解法体现的是解题者思维上的差异,而实施“一题多解”的前提是:需要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善于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并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一题多解”的规律。
  一:由表及里,探求问题本质
  题目:设A、B分别为椭圆x^2/9+y^2/4=1(a,b>0)的左右顶点,设P为右准线上任意一点(不在并轴上),若直线AP、BP分别与椭圆交于M、N(异于A、B两点)。问:直线MN是否恒过一定点,若是,求出定点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思维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师的提示启发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答案,即存在定点(√5,0)。若我们就此满足该问题的解决,再就该论题加以所谓的总结,学生的收获是极其有限的。新课标强调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合理推理的能力。本题研究的是特定椭圆的一个性
  质,这种性质能否拓展到一般的椭圆,它的逆命题成立吗?甚至拓展至双曲线等,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大胆猜测、合理推理。
  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纵向发散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从方法的角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和特征,达到思维发散的目的。但是从已知信息的角度而言,还未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对于题目决不能仅满足一题多解,还应从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分析和探索,由一个问题引伸出一类问题。因此,选择一题多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横向发散。在完成一个章节或一个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要根据学生掌握“双基”的实际情况,以及有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恰到时机地设计一题多变,如:变换条件、结论、图形等要素,由原问题引伸出类似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亲身去探究、分析和思考,获得类似问题的解答。例二(20以内的加法):把8+5=口的条件、结论进行变换、延伸或开放而得到下面一组填空题:
  ①8+口=13 ②口+口=13
  ④8+口=口+6 ④8+5=口+口
  例三(应用题):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2/5。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问: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
  解法简述:相遇时,甲、乙车分别行了全程的2/5、3/5,所以,甲、乙车的路程比与速度比(因至相遇时两车所用时间相等)都是2:3,故求得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全程270千米、甲车需7.5小时才能行完全程。本应用题属行程类型,可以以路程、时间、速度三个基本量在问题的条件、结论中进行变换而引伸出同类的多个问题供分析、思考。如:(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2/5。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问: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仿例题方法解答本题,为防止思维定势,可设问:“甲车行了全程的2/5时用去几小时?乙车行了全程的另3/5时用去几小时?”引诱思维有效发散。(2).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乙车每小时各行36、54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行54千米。问:甲、乙车各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3).甲、乙两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行了l小时后,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3/5,甲车5小时行完全程。问:
  乙车每小时行几千米?(4).甲、乙两车从同地同向出发,甲车先行了1小时后乙车出发,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出发3小时后行的路程是甲车行的路程的4/5。问:乙车每小时行几千米?
  一题多变,可以达到梳理系统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题一法的教学目的,防止思维定势与僵化,促使学生的思维横向拓宽发散,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体会与启示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知识系统结构,要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体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从而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思维有效地发散,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是长期性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双基”知识、年龄特征和牛活体验的实际情况下,认真钻研和挖掘课程资源中的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尝试、改进、总结、提高。
  结语:
  思想出智慧,智慧生妙解,妙解巧思令人陶醉。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
  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过程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次探究表明一个数学题目常有多种解法,或横、纵方向能进行拓展,或与其他题目有某种共性,目前课改教材中此类题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T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让教材成为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充分运用教材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叶木坤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用教材教" 考试周刊 2011(37)
  [2] 贾庆兰.刘春玉.类比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22(3)
  [3] 彭瑞萍 运用归纳类比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期刊论文]-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3)
  [4] 梁爱侠 浅议"类比"教学的应用[期刊论文]-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24)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定难度,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一、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够长,很快就会转移注意力,因此教师采取各种各样方法,让学生注意力随着教师的课程进度而进行。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可设计为:教师可以从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到大家喜欢的篮球、足球联赛问题等,我们都可以通过方程
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习 自学能力 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
摘要: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分析了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偏低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了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的五条策略:1、教师转变观念,加强学习2、争取家长支持,共同教育学生3.加强听力方法指导,提高听力技能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听力能力5.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听力理解,学习动机,听力技巧,自主学习。  美
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的总结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我们不能只是按照课本上的物理概念以及习题的解决过程告诉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我把学生解题过程看作是“提取信息、开动思维、整理思维、强化思维”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对象、明确过程、提取信息。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一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