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指导人们学习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由于语文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是全民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工具,祖国的语言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育有着很强的社会性。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育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反观当今的语文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的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走上了一条封闭的道路。其特征就是“三中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和“三唯一”(以课本为唯一知识源,以教师为唯一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唯一获取知识的场所)。在这条封闭的道路上,语文教育躲进校园自成一统,语文学期教学只在仅有的30篇课文里做文章。虽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把握学习规律与方法,并接受一定量的语文训练,但训练时间毕竟有限,要将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技能,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决不是几节课所能达到的,必须通过大量、生动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应具有的语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交际,学会竞争,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然而我们平时却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许多学生认为语文是要学,但不知怎么学,学了半天到社会上还不如别人,用不好语文这个工具。针对这种情况,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其一就是把语文教学限制在狭小的课堂内、有限的课本内。
所以语文教育必须冲破“狭的笼”,打破“课堂中心论”的思想,要对外开放,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去谋求教学质量的提高。放眼国际,教育教学界“开放教育”“开放课堂”已是教育革新的一种重要策略。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加上学科本身特点,更应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这里所讲的语文教育必须对外开放,不是否定或轻视语文学科的学校教育,而是以课堂教学为圆心,以整个社会生活为半径,在这个大氛围中,从事语文教学,进行语文学习,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既然语文教育具有社会性,那么语文教育怎样对外开放,如何做到开源和导流相结合?对这个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教学信息时代化
教育信息时代化,就是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向社会生活开放,适当插入当今的最新信息,把课文反映的生活与沸腾的现实生活挂起钩来,让语文教学因有时代的活水而永远清澈,永远充满活力。这样既可开阔学生眼界,使之学到最新最活的知识,亦可用新鲜信息刺激学生大脑,使之兴奋活跃,积极思维,还可使学生增强创造新时代、新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立体化
封闭型语文教育思想不重视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现代开放型语文教学则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不是单纯、孤立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力求教学内容的广角化、立体化,相机引入历史、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使之和语文知识沟通交流,形成立体网络。
三、教学手段综合化
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孤立阶段——语言;半综合阶段——语言 普通教具;综合化阶段——语言 普通教具 现代化教具。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代替,更不能相互排斥。在教学中,如能将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就能获得整体最佳效应。国外研究表明,人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记忆25%,而综合运用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高达65%,可见,教学手段的高度综合化确实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教学空间扩大化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只有在书斋里、课堂上才能进行。显然,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已经落后。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空间观正有力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这就是教学空间要扩大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要有机结合,校园教学要和校外教学有机结合。教学空间扩大化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观,中外有识之士中不乏提倡力行者。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主张:“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实验室的。魏书生也一贯注重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语言。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动向之一就是“参预——活动”式,即教学要参与到整个社会活动中去,而美国师生教学合同制、日本的体验性学习法等,其教学活动无不超出教室的四堵墙之内。
国内外教育实践表明,教学空间扩大化明显优于教学空间封闭化。它以学生为主体,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有哪些途径呢?
1.班级活动
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教育,又可进行语文训练。例如: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活动;班干部竞选,让学生上台进行竞选演说;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开展宣传报道;给联欢会写串词等。把班级活动与语文活动联系起来,学生既能领悟相应的语文知识,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2.学校生活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习惯,逐步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运用语文的“本能”。如: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后,让学生作文;让学生办板报、布置橱窗;开展“请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读书活动、语文竞赛等。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广阔天地。
3.家庭生活
家庭中的语文学习,听说读写齐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比如指导学生学会用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处理邻里关系;也可要求学生家长订阅一些报纸、刊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结合学生所看的电影、电视开一些影视文学鉴赏类课程等。将语文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迁移。
4.社会生活
语文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工具,中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使用语文这一工具。组织他们观察、思考、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对招牌、标语和广告上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进行查找、分析,这些都可以达到让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对外开放,我们要用现代的、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封闭、静止、孤立的教学方法,随机应变,因时因人定法,让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的“三味书屋”,走进生活的“百草园”。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育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反观当今的语文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实的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走上了一条封闭的道路。其特征就是“三中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和“三唯一”(以课本为唯一知识源,以教师为唯一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唯一获取知识的场所)。在这条封闭的道路上,语文教育躲进校园自成一统,语文学期教学只在仅有的30篇课文里做文章。虽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把握学习规律与方法,并接受一定量的语文训练,但训练时间毕竟有限,要将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技能,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决不是几节课所能达到的,必须通过大量、生动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应具有的语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交际,学会竞争,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然而我们平时却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许多学生认为语文是要学,但不知怎么学,学了半天到社会上还不如别人,用不好语文这个工具。针对这种情况,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其一就是把语文教学限制在狭小的课堂内、有限的课本内。
所以语文教育必须冲破“狭的笼”,打破“课堂中心论”的思想,要对外开放,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去谋求教学质量的提高。放眼国际,教育教学界“开放教育”“开放课堂”已是教育革新的一种重要策略。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加上学科本身特点,更应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这里所讲的语文教育必须对外开放,不是否定或轻视语文学科的学校教育,而是以课堂教学为圆心,以整个社会生活为半径,在这个大氛围中,从事语文教学,进行语文学习,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既然语文教育具有社会性,那么语文教育怎样对外开放,如何做到开源和导流相结合?对这个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教学信息时代化
教育信息时代化,就是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向社会生活开放,适当插入当今的最新信息,把课文反映的生活与沸腾的现实生活挂起钩来,让语文教学因有时代的活水而永远清澈,永远充满活力。这样既可开阔学生眼界,使之学到最新最活的知识,亦可用新鲜信息刺激学生大脑,使之兴奋活跃,积极思维,还可使学生增强创造新时代、新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立体化
封闭型语文教育思想不重视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现代开放型语文教学则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不是单纯、孤立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力求教学内容的广角化、立体化,相机引入历史、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使之和语文知识沟通交流,形成立体网络。
三、教学手段综合化
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孤立阶段——语言;半综合阶段——语言 普通教具;综合化阶段——语言 普通教具 现代化教具。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代替,更不能相互排斥。在教学中,如能将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就能获得整体最佳效应。国外研究表明,人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记忆25%,而综合运用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高达65%,可见,教学手段的高度综合化确实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教学空间扩大化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只有在书斋里、课堂上才能进行。显然,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已经落后。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空间观正有力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这就是教学空间要扩大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要有机结合,校园教学要和校外教学有机结合。教学空间扩大化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观,中外有识之士中不乏提倡力行者。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主张:“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实验室的。魏书生也一贯注重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语言。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动向之一就是“参预——活动”式,即教学要参与到整个社会活动中去,而美国师生教学合同制、日本的体验性学习法等,其教学活动无不超出教室的四堵墙之内。
国内外教育实践表明,教学空间扩大化明显优于教学空间封闭化。它以学生为主体,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有哪些途径呢?
1.班级活动
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教育,又可进行语文训练。例如: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活动;班干部竞选,让学生上台进行竞选演说;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开展宣传报道;给联欢会写串词等。把班级活动与语文活动联系起来,学生既能领悟相应的语文知识,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2.学校生活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习惯,逐步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运用语文的“本能”。如: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后,让学生作文;让学生办板报、布置橱窗;开展“请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读书活动、语文竞赛等。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广阔天地。
3.家庭生活
家庭中的语文学习,听说读写齐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比如指导学生学会用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处理邻里关系;也可要求学生家长订阅一些报纸、刊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还可结合学生所看的电影、电视开一些影视文学鉴赏类课程等。将语文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迁移。
4.社会生活
语文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工具,中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使用语文这一工具。组织他们观察、思考、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对招牌、标语和广告上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进行查找、分析,这些都可以达到让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对外开放,我们要用现代的、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封闭、静止、孤立的教学方法,随机应变,因时因人定法,让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的“三味书屋”,走进生活的“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