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和扩充阅读量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以指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为例,从整本阅读、精细阅读、个体阅读、延伸阅读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如何让孩子们在阅读感悟和交流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策略
阅读,是语文课的灵魂。如今,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成了教育界的共识。然而书海无涯,舟楫何在?如何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有效结合,对学生课外阅读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呢?笔者以指导阅读《城南旧事》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整本阅读。整体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略读,还可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减少碎片化阅读,就是保持书的内容与形式的完整,让它的轮廓、骨骼、肌肉、血脉清晰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指导阅读《城南旧事》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的:
师:林海音在提到《城南旧事》时说过,她的这部作品,每一个故事里面的主角,最后都是离她而去的。在五个故事中,她分别送别了谁?(出示填空)
生:她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年轻人,送别了兰姨娘和德先叔,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最后,她送别了童年,长大了。
师:你能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用一两句话说说大概的内容吗?
生:惠安馆里的秀贞命运多舛,精神上有点不正常,主人公小英子觉得好朋友妞儿很像秀贞失散的女儿小桂子,就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小桂子相认后,马上带她去找爸爸,结果母女被火车轧死了……
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更好地走进书中的精神领地。在这样的整体感悟中,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审美、想象等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知识得以积累,情感得以升华。
二、精細阅读。精准训练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如精读、浏览、默读、质疑等。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而要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以指导做读书笔记为例,不能模糊地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应该对照课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积累语段的:
师:我们先来交流细致描摹兰姨娘的语句。
生: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
师:这段外形描写中,可以看出兰姨娘是怎样一个人?
生:很会打扮自己。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生:拧、盘、卧、掖、贴。
师:作者细致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细致的描摹,就像画家画画一样,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有很多的“宝石”值得我们去采撷。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的写作特色,教给学生品读、鉴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览全篇,汲取精华。学生在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也定能揣摩出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迁移运用。
三、个体阅读,个性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展开心灵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个性表达的:
师: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给人以智慧和前行的力量。从《城南旧事》中,你汲取到什么力量?用一句话写下你的收获。
生1:善良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有朋友。
生2: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生3:勇敢,可以克服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困难。
新课标要求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多元、开放、个性化的。教师指导时不要过早地给故事中的人物贴标签、画脸谱,而应让学生独立地去阅读感悟、经历体验,作出评价。
四、延伸阅读。延续精彩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延展性阅读要以课内教学为基础,发现可探究的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抓手的阅读,既能帮助学生解决课内问题,又能开阔视野,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从这本书走向另一本书。针对《城南旧事》,我这样提问:
师:成年后的林海音生活得怎样呢?
生:在《追寻母亲的足迹》中,林海音的二女儿写道:孤儿寡母留在外乡,是不是很凄凉呢?不,一点也不。
生:林海音的妹妹也曾说过,她们没有孤儿寡母的悲戚,因为大姐,也就是林海音,经常在下班时带些糖炒栗子、炕枣回来,她们围坐火炉边,很温馨。
生:后来,林海音回到台湾,创作了很多小说和散文。她主编了《联合报》副刊,还创办了“纯文学出版社”,帮助了众多的台湾本土作家,受到很多人尊敬。
师:生活给了林海音一颗坚毅而乐观的心,使她成为生活的强者。像《城南旧事》这般回忆类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鲁迅的《朝花夕拾》。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发现之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了林海音的生平资料,了解她的个人成长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在总结本课的时候,我又结合相关主题,推荐类似书目。其实我们还可以以作者、文章类型、传统文化为发散点,推荐相关优秀作品。不光推荐文学类的作品,还应推荐数学、科普、历史、地理类的。当然,我们还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其他书籍。
教师是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老师的点化使文学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滋补品。是的,守望阅读的理想国,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给孩子方法上的引领,让他们不断触摸语言文字,在阅读感悟、交流、分享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策略
阅读,是语文课的灵魂。如今,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成了教育界的共识。然而书海无涯,舟楫何在?如何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有效结合,对学生课外阅读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呢?笔者以指导阅读《城南旧事》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整本阅读。整体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略读,还可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减少碎片化阅读,就是保持书的内容与形式的完整,让它的轮廓、骨骼、肌肉、血脉清晰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指导阅读《城南旧事》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的:
师:林海音在提到《城南旧事》时说过,她的这部作品,每一个故事里面的主角,最后都是离她而去的。在五个故事中,她分别送别了谁?(出示填空)
生:她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年轻人,送别了兰姨娘和德先叔,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最后,她送别了童年,长大了。
师:你能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用一两句话说说大概的内容吗?
生:惠安馆里的秀贞命运多舛,精神上有点不正常,主人公小英子觉得好朋友妞儿很像秀贞失散的女儿小桂子,就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小桂子相认后,马上带她去找爸爸,结果母女被火车轧死了……
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更好地走进书中的精神领地。在这样的整体感悟中,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审美、想象等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知识得以积累,情感得以升华。
二、精細阅读。精准训练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如精读、浏览、默读、质疑等。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而要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以指导做读书笔记为例,不能模糊地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应该对照课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积累语段的:
师:我们先来交流细致描摹兰姨娘的语句。
生: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
师:这段外形描写中,可以看出兰姨娘是怎样一个人?
生:很会打扮自己。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生:拧、盘、卧、掖、贴。
师:作者细致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细致的描摹,就像画家画画一样,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有很多的“宝石”值得我们去采撷。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的写作特色,教给学生品读、鉴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览全篇,汲取精华。学生在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也定能揣摩出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迁移运用。
三、个体阅读,个性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展开心灵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个性表达的:
师: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给人以智慧和前行的力量。从《城南旧事》中,你汲取到什么力量?用一句话写下你的收获。
生1:善良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有朋友。
生2: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生3:勇敢,可以克服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困难。
新课标要求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多元、开放、个性化的。教师指导时不要过早地给故事中的人物贴标签、画脸谱,而应让学生独立地去阅读感悟、经历体验,作出评价。
四、延伸阅读。延续精彩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延展性阅读要以课内教学为基础,发现可探究的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抓手的阅读,既能帮助学生解决课内问题,又能开阔视野,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从这本书走向另一本书。针对《城南旧事》,我这样提问:
师:成年后的林海音生活得怎样呢?
生:在《追寻母亲的足迹》中,林海音的二女儿写道:孤儿寡母留在外乡,是不是很凄凉呢?不,一点也不。
生:林海音的妹妹也曾说过,她们没有孤儿寡母的悲戚,因为大姐,也就是林海音,经常在下班时带些糖炒栗子、炕枣回来,她们围坐火炉边,很温馨。
生:后来,林海音回到台湾,创作了很多小说和散文。她主编了《联合报》副刊,还创办了“纯文学出版社”,帮助了众多的台湾本土作家,受到很多人尊敬。
师:生活给了林海音一颗坚毅而乐观的心,使她成为生活的强者。像《城南旧事》这般回忆类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鲁迅的《朝花夕拾》。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发现之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了林海音的生平资料,了解她的个人成长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在总结本课的时候,我又结合相关主题,推荐类似书目。其实我们还可以以作者、文章类型、传统文化为发散点,推荐相关优秀作品。不光推荐文学类的作品,还应推荐数学、科普、历史、地理类的。当然,我们还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其他书籍。
教师是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老师的点化使文学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滋补品。是的,守望阅读的理想国,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给孩子方法上的引领,让他们不断触摸语言文字,在阅读感悟、交流、分享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