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普通,做最好的自己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教授的女儿要做“普通人”?
   前几天,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一个演讲引起了广泛热议。在演讲中,她谈到对教育的普遍焦虑,是这届父母非常确定的事情。在一路的竞争比拼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们虽然外在条件优秀,却渐渐成为一个“空心人”。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甚至很多孩子由此陷入长期抑郁的状态,甚至被诊断为抑郁症,更为严重的还伴有自残自杀行为。对此,刘瑜说:“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她甚至说,自己女儿以后开个奶茶店或者煎饼店就好了。
   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最强烈直观的感受就是:刘瑜教授,您已经是清华大学教授了,您女儿都可以上清华附小、附中,都赢在了起跑线了,还说什么要势不可挡成为普通人?真是“何不食肉糜”啊!这只能越发激起了家长们的焦虑和不公平感:我们这是要多努力,付出多少艰辛,才能达到人家心中的普通人水平啊。
   虽然也许你真的能够接受孩子开奶茶店和煎饼果子店,但那是因为你孩子有不错的家境托底,我们家没有这么好的家境,万一孩子以后衣食无着,流离失所,光有快乐的心态和自己的梦想,能行吗?
   一个“不普通”的家长说的“普通”一词,扎了千万“普通”家长的心。“普通”和“普通人”究竟怎么了?
   你为何如此回避“普通”?
   刘瑜教授说的,想让女儿成为普通人,很多人看着觉得矫情,甚至觉得她虚伪。但从她的角度也许是很真诚的。
   有一次看黎明的某个节目,他在节目里认真地说:“其实我就是个普通人。”我笑了,确实,只有明星敢说、会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人可以很轻松地说出自己是普通人。普通的人,特别不想面对自己的“普通”。
   看上去像个“围城”定理,但实际上背后还有更深刻细腻丰富的内容。
   在一次线上读书会的带领中,我问大家:“你们听到‘普通’这个词有什么感觉?” “碌碌无为” “不被看见” “没有能力” “渺小”……学员们纷纷在聊天框中打出这些字。是的,这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在听到普通或者普通人的时候的第一感觉。
   如果说你长相普通,好像就是淹没于人群中无人关注。说你成绩普通,就好像你智商很不行,但是很努力的样子。说你能力普通,就好像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随时可以被替代的感觉。普通本意是“中等”,可在人们心中,普通甚至保不住中游地位,差不多要成为“差”的代名词。
   实际上,真实的“普通”生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过,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命运,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难免有很多时刻感觉到无能、无力、被忽视,这时候,我们心中升起的幻想就是:假如我不是“普通人”,似乎我就不用承受现在这种无能感和无力感了。
   于是,为了逃脱现实生活的无能和无力,开始把双重幻想放在孩子身上。第一重是:假如我的孩子脱离“普通人”,他以后就不用再如我一般面对这些生活的琐屑和无力了。第二重是:假如我孩子以后还是“普通人”,那么他以后一定无比悲惨,时时生活在无力、无助、被忽视的状态中。
   无论哪一重幻想都是在回避自己当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而在这个回避的过程中又因为幻想的夸大激起了对于未来无限的焦虑感。
   这就是当下家长们如此着急想让孩子通过学习逃离“普通”的真相。
   无法逃离的“普通”
   实际上,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要面临的挑战和随之而来的被挫败的风险。当你开个煎饼店,你面临的挫败可能是生意惨淡,原料过期、成本浪费等等。当你成为一个公司职员,你面临的挫败可能是和同事的职位竞争失败,领导的不认可,业绩不达标的压力等等。
   当你开了一个大公司,你面临的挫败可能会更多,比如判断市场失误,管理层的不力,被竞争对手威胁甚至赶超,甚至有可能是各种大环境的莫测的变化,比如新冠病毒导致的破产。
   比逃离阶层更困难的,是逃离这种挫败带来的“普通感”。在你感觉到“普通”时勇敢去承认和面对,而不是避免成为“普通人”,才是我们真正缓解学习焦虑的有效方法。
   对“普通”的沉浸式享受
   我很喜欢刘瑜选择的“势不可挡”这个词,她其实说的是一个真相:成为“普通人”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同的“普通感”,这种“普通感”实质上就是一个人在经历过挫败后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
   面对这种有限性,每个人激起的感觉也许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种是真正可以接受这种“有限”,然后开始思考在目前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把自己发展得更好,也许这个“好”在很多“别人”的眼光中只是“普通”,但他已经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发展课题。
   第二种是无法接受这种“有限”,用毕生精力在抗拒这种“有限”,总是幻想自己再完美再优秀一点就更好了,看着别人有任何超过自己的地方就开始焦虑,无法在自己的现实情况里去真正开始自我发展,反而容易止步不前。
   我把第一种称作“沉浸式享受普通感”。具体回到孩子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当你发现孩子的“普通”和“有限”的时候,不是急着去“赶紧想办法改变现状”,而是细细地去探寻:孩子哪些方面“普通”,哪些地方还小有优势,孩子的交友情况怎样,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怎样能够让孩子感觉到有成就,被认可?无论你孩子多“普通”,都值得如此被仔细地去了解、去发掘,而不是看都不被多看两眼就被改造。
   这才是一个人往前发展的最大动力: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就从尝试“享受普通”开始。
其他文献
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人在绝望中还能活下去,除非他认识到生命有意义。生命教育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一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家长教养的冲突矛盾激化,如果不适时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引导,很可能导致更多无法挽回的后果。   我们接二连三看到不好的新闻报道,一个初中男孩因为妈妈在走廊上扇了他一巴掌,就从楼上一跃而下自杀,一个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   大家都在不停问
期刊
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家庭和幼儿园也是影响幼儿发展最重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也在这重要的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园地处于城乡接合部,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工作,并将干部教育摆在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中共根据地党的干部教育发展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三
6月5日,由江苏开放大学主办、《终身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六届终身教育新视野学术论坛在南京圆满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重构”,来自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青年博士莅临论坛。
腊月二十八,邱曙光一个人回老家过年。  不是他薄情寡义,是那娘俩怎么说都不愿意回去。女儿嫌农村厕所脏,媳妇嫌邱曙光不争气,回去没脸见人。  三线城市国土资源局,按理说是个精彩纷呈的地方,但那些精彩与邱曙光不沾边。四十出头的男人,精力和体力像是高铁上的动车,每小時不跑上三百公里,那都叫作散步。偏偏邱曙光在单位的位置很尴尬,属于丢了没人找的那种。  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有背景、没有人缘,升迁谈何容易!媳
期刊
周末,闺蜜带着孩子聪聪来家里串门。一进屋,聪聪跟我打过招呼后,就坐在大厅沙发上看电视了。   闺蜜拉着我进了里屋:“快帮我想想办法,你看我家聪聪成了电视迷了。”原来,放假的时候,闺蜜就跟聪聪定好上午做作业,下午的时间自由支配。但还不到半个月,聪聪就成了一个“电视迷”。闺蜜说:“孩子在电视面前根本挪不开眼睛,感觉孩子已经不是自己的孩子,是电视的孩子了。”那么,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迷上看电视?   父母
期刊
在单元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的妈妈为了茉莉有一个好的未来,辞掉了高校教授的职位,开始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也是因为这样,她不断地绑架着茉莉,无论茉莉做得好还是不好.
期刊
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赖于“教”与“学”两个基本环节的有机衔接,由于师生时空分离的特点,助学行为在这个衔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为关键。立足于系统论的视角,以开放教育助学行为为基本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寻其基本定位和内涵,有助于厘清助学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凸显助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与应用。
假期很快乐,但快乐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总结了一些在假期里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隐患,希望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重视,规避风险,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暑假时光。  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把孩子反锁家中。暑期有的家长趁着孩子睡觉,将孩子反锁在家中自己出去办事,万一办事耽搁了时间,孩子醒来不知所措或害怕一个人在家,不知会干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儿来,是不是想想都可怕,所以家长一定要摒弃侥幸
期刊
家有小宝贝的妈妈最近开始操心宝宝额外添加辅食的问题了,要知道宝贝吃了母乳半年后,营养就不够了,需要额外添加辅食来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宝贝们还小,稚嫩的消化系统对于一些食物是消化不了的。今天,黄老师就给家长们列出了宝宝辅食黑名单,家长们快来看看你家宝宝的辅食做对了吗?   1岁以内,哪些辅食不能加,看这里   1岁以内,哪些辅食不能加,是宝妈们都很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列举主要的几个说一说,包括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