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家信中的家风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lan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爷爷朱自清给我父亲写过一封家信。
  信中说“第二次汇的十万元也收到了”,背景是当时我父亲已经开始工作,知道爷爷一个人在清华教书的薪水不多,承担全家人的生活,很吃力,所以父亲一找到工作,便想办法给爷爷寄点钱。
  因为家里人口多,负担比较重,父亲读到高二就中途辍学了。父亲本来在中央日报做校对,自己比较认真努力,就被调到了编辑组。
  而信中,爷爷指出父亲实在跳得太快了些,他认为父亲的“学识和经验还不够”,叮嘱父亲“事己如此,只盼望你努力尽责”。接着,爷爷要求父亲补习英文以充实自己,让他多读点书,工作谨慎,认真负责,提醒他“切不可因为跳得快略有骄心”。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作为长辈的爷爷,是如何严格要求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其实也是一种关爱。
  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我父亲朱润生,是朱自清的次子。《荷塘月色》里有一段描述“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那个“闰儿”就是我父亲。
  1925年父亲出生后,祖父朱自清经胡适和俞平伯介绍,到清华学校大学部任教。1927年,父亲被祖父接到北京生活,不幸的是,1929年祖母去世,父亲和两位姑姑回到了扬州,与曾祖父曾祖母生活在一起。父亲一直生活在扬州,直到19岁时离开。
  我是在祖父去世11年后才出生的,所以没有见过祖父本人。我对他的了解和认识一开始也是比较模糊的。2004年,我从北方调回扬州,从事文化工作,才开始整理祖父的资料,看他留下的日记,寻访他走过的足迹。
  祖父朱自清也是个普通人,他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生活中有欢乐也有苦恼,有成功也有坎坷。他的兴趣很广泛,嗜好美食,喜欢烫千丝、狮子头、包子点心,特别喜欢吃花生米。他喜爱旅游,对山水格外留恋。他对先生和老师永远保持着一份敬重。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因而学习总是很努力,从小梦想做一个文学家,到最后真的梦想成真了。
  朱家没有明文的家规家训,也没有刻意营造过家风,但是朱家几代人,确实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和品质,这也许就是无形家风的力量吧。
  父亲“闰儿”临终前的几个月,我在家陪侍他老人家。为了让他开心,我用戏谑的笔法写了一篇父亲的小传。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其人心地良善,性情平和。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讷于言而实于行,上尊长辈,下示后代。不喜名利而尤嗜美食。今虽八十有六,疾患在身而此性未改。岂非人生一大乐耶?”
  父亲当时己疾病缠身,又患老年痴呆症,看完小传,他老人家露出了蔼然宽和的笑容,提笔哆哆嗦嗦地在那段话后面写下“很好”两个字。对“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几句,他特别认可。这也是朱家几代人一致的风格,姑且看作是朱家的家风吧。
  “自清”一个清正之人
  有人说朱家在扬州是“名门望族”,其实不是。我的曾祖父、高祖父,当过芝麻小官,朱家最多只是个小康家庭。曾祖父当了十几年的小官吏,深知官场的黑暗和险恶,他希望儿女们远离官场,饱读诗书并学有所成,于是借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中“自华”两字给儿子起名。所以祖父朱自清的原名叫朱自华。
  祖父不负众望,刻苦读书,终于考上北京大学。随着年龄增长,祖父觉得光读书是不够的,首先要做好人,于是改名“自清”,意在勉励自己做一个清正之人。
  祖父自小酷爱读书。听长辈们讲,他读起书来,可以整天足不出户,吃饭也要别人提醒。在扬州中学念书时,他就把经史子集中的基本典籍读了个遍。但后来,几次家庭变故使朱家家道中落了,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光成为过去式。
  中落到什么程度呢?《背影》里有几句话:“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番破败景象,就是祖父朱自清考大学时的光景。这样的生活境遇,使得祖父很小就对穷苦人生活有深切体会。他对下层劳动人民充满同情,这种感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祖父还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惟其如此,他的散文才注满情义,打动人心。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有写父子之爱的《背影》,有写夫妻之情的《给亡妇》,有写儿女之乐的《儿女》。散文家李广田评价《背影》最能代表祖父的为人。这篇文章论行数不满五十,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却有历久传诵的感染力,不是靠宏伟的结构或者华丽的文字,只是凭了它的老实和真实感情。
  在祖父的日记中,我经常可以读到“我太自私了…‘过于懒惰…‘不够努力”等等这样的字眼。1926年,他亲身经历了“三·一八”惨案,目睹了血雨腥风的场面,后来写成了《执政府大屠杀记》-文,痛斥反动政府的暴行,但他也坦率承认,自己当时有点害怕。对于自己的“由怕而归于木木然”,他自责道:“实在是很可耻的。”这正是他诚朴正直天性的自然表露。
  一身正气三兄弟
  “北有朱自清,南有朱物华,一文一武,一南一北,双星闪耀”,这是中国知识界、教育界对朱家两兄弟的赞誉。
  祖父的二弟朱物华,是我国电子学科和水声学科奠基人、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文革”后第一任校长,培养的学生中有杨振宁、邓稼先等。他和兄长朱自清一样,一身正气,热爱祖国,严谨治学。他们两人就连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很相似。那时候二叔祖已经是一级教授,每个月工资365元,但他只拿300元,说人不能太贪心。
  1955年,二叔祖奉调从上海交大去哈尔滨工业大学,走前处理房产,他把自己买的衡山路3层小楼以2000块的低价卖给一对退休夫妻,因为老人拿不出更多的钱了,他很同情这对老人。周围的同事提起这件事,都说二叔祖“迂啊”。
  二叔祖80多岁时,交大的领导看他年事己高,给他配了专车。他不肯要,再三推辞,终于拗不过众人,被大家拥进车里。车子载他回家以后,他一下车,便做了一件惊人的事:立即步行返回学校,再步行回家,以此证明“我还有行走能力,不必乘车”的决心。   祖父的三弟朱国华,厦门大学法律系毕业,拿全额奖学金,还是学生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在无锡地方法院担任检察官,任上也是两袖清风,廉洁自守。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名富商,富商见到他就弯腰鞠躬,他一时没反应过来,富商迅速拿出几根金条往他怀里塞。三叔祖吃了一惊,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一位开银楼的商人,有桩官司经叔祖审理获得胜诉,使其免于破产,富商以此表示感谢。三叔祖就说,胜和败都靠依据法律,我没有做什么,东西不能拿。富商随身掏出一支派克笔,一定要做个纪念。他一看推不掉,转身就走了。
  朱家三兄弟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祖父朱自清病逝前不到两个月,在家境十分艰难、身体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毅然在拒领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二弟朱物华、三弟朱国华则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家国情怀:1961年,正是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期,朱物华时任上海交大副校长,他谢绝了国家为他配置的花园住宅,谢绝了按规定小车接送的待遇,还多次谢绝增加工资,看病求医也不出示公费卡,节衣缩食,教书育人,默默地为国家分忧解愁;三弟朱国华被迫失业多年,没有一味怨天尤人,而是以开朗豁达的胸怀教育自己的孩子刻苦读书,自强不息,报效国家。
  家风如溪水滋养后人
  我父亲这辈兄弟姐妹七八个,几乎都继承了祖父、叔祖父的遗风。
  我的叔叔朱乔森,是中央党校知名的党史专家、教授。当年,祖父朱自清在拒领面粉的声明上签名后,正是朱乔森亲手退回了面粉票,当时他只有15岁。受祖父影响,他一生十分看重节操、修养,爱国敬业,廉洁奉公。他在生活上非常简朴,除了参加重要活动穿一身西服外,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代步工具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生病戒烟之前,他抽的都是价格最低廉的香烟。但他在对待别人或公家时却表现得非常慷慨。每次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几乎是所在教研部里捐得最多的,一次捐款就高达千元。有一次捐衣被,一下捐了几十件,而且是拖着病弱之躯亲自送到教研部。
  1994年,他被查出身患癌症。手术化疗住院期间,他把病房变成了书房、课堂,在病房里读书写作,给博士生讲课。死神逼近时,他几乎已经无力说话了,但依然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为博士生批改论文。2002年,68岁的他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我的大伯父朱迈先是朱自清的长子。2009年我接待杨振宁先生时,他跟我提起朱迈先,说两人是北京崇德中学的好友,他曾专门询问朱迈先的下落。大伯父朱迈先在卢沟桥事变前已经入党,一直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据与他共事8年的抗战老兵谭涛说,朱迈先平时喜欢学习,看进步书报,文化水平很高,有学者风度,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解放后大伯父被分配到广西桂林中学当教师,可惜在解放初期的“镇反”运动中被错判含冤而死。1984年得以平反昭雪。
  我三叔祖的孩子朱韵,由于受父亲所谓历史问题的牵连,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十六七岁从上海去云南务农,回城后当车工,自学文化课。1988年,她参加招干考试,此时她正好在上海郊区给一个干部的子弟补课。那位干部说:“报考我们这里的单位吧,我来帮你安排。”她拒绝了,她认为如果考得不好而被录取,这对考得好的人是一种不公平。结果,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银行录取。
  到了我这一辈,我想说说我的堂兄、朱自清的长孙朱寿康,由于受到父亲牵连,他插队6年返城后,当时哪个单位都不要他。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他考了390多分,名牌大学分数线都够了,但仍然因历史问题没有被录取,高考第二次扩招后,终于被南宁师范学校录取了。毕业后,他回到母校南宁三中当老师,几乎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还被评为全国师德模范、广西特级教师。多少年过去了,提起朱老师,认识他的老师学生仍然竖起大拇指。他曾对我说过: “我虽没有见过祖父,但他的人格品行,是我永远都要学习的。”
  或许是家庭规模不够大,或许是族人天各一方过于分散,朱家并没有专门制定家规家训,但是我的前辈们在生活和事业上留下的点点滴滴、枝枝叶叶,像清澈的溪水,一直在滋养着朱家后人。这种家风的传承方式除长辈们讲道理外,更多更主要的是他们行为举止上的率先垂范。
其他文献
与其他地区一样,在欧洲,廉价航空服务差也被广为诟病,但坠机事故之后,公众并没有因此对廉价航空的安全性滥加指责。无论事故调查结果如何,欧洲廉价航空市场依然会继续蓬勃发展 3月24日,在法国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坠毁的一架空客A320将两家欧洲公司推向风头浪尖:一家是法国空客,另一家则是当事人廉价航空公司德国之翼(Germanwing)。坠机发生不到一个小时,汉莎和空客的当日股价分别下跌4.7%和2.1%。
期刊
从机场的建设到个人的行为,从语文及种族政策到国人的婚嫁及生育问题,都有李光耀的意志和身影 建国总理李光耀走了,新加坡正式进入没有李光耀的时代。虽然早有准备,早有谈论,这一天的到来,仍然举国悲恸。 时势造英雄或是英雄造时势,自古以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评价,如果是以李光耀的例子来看,那显然是英雄造时势。政治遗产 李光耀在1959年新加坡自治时担任总理,直到2011年大选后,才从内阁引
期刊
萨拉-巴哈伊,是近来记忆中阿富汗的首位女性出租车司机。在这个男性主导的国家女人被视为二等公民,备受屈辱,巴哈伊却大胆颠覆了以往的性别角色 乍看起来,这一辆丰田汽车和其他的出租车一样,在崎岖的街道上颠簸而行。在后座,三个女人穿着蓝色布卡——一种蒙面长袍。副驾驶座位上坐着一个大胡子男人,而无表情。电台里放着深情的阿富汗歌曲。 但是,这个有着乌黑头发、圆脸、戴着紫色围巾的司机,却让这辆No.12925出
期刊
李光耀一直被西方视为“中国通”,同时又被中国视为“了解西方的人”,对于这个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建国总理来说,中国确实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李光耀一直被西方视为“中国通”,同时又被中国视为“了解西方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他就中国的任何问题发表的看法都会引起关注和争议,对于这个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建国总理来说,中国确实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国父李光耀 50年前,马来西亚刚刚从摆脱英国殖民宣布独立不久,新加坡
期刊
淘宝的野心是为了将所谓的资产包,做成适合散户投资的产品。而金融、司法等各类机构们则是为了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加快资产处置  现在,作为买家,不仅能从淘宝上买到各种日常用品,而且,还能买到“打折的”房子、车子,甚至是“股权”“债权”等各类资产。  淘宝的野心是为了将所谓的资产包,做成适合散户投资的产品。而金融、司法等各类机构们则是为了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加快资产处置。  不良资产“触网”拍卖  2015
期刊
它们来自中国乡间,夹着泥土的气息。它们经由匠人手做,怀着细腻的温存。它们朴素天然,未必昂贵。甚至,当它们出现在餐桌之前,常常被我们忽视。但它们永远是我们生活中最妥帖的安慰。你的味蕾会被它们带来的那种源于土地、民间、手做的真诚唤醒。  “噗,噗”,10斤重的木锤砸在30斤的米粉上。着青衫黑裤的李师傅举起木锤,他的同伴快速将粉团翻叠。一个搡,一个翻,40个回合后,粉团被抱上木桌,9位女工马上揉压粉团,
期刊
5月2日中午的庆安车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发生后的十几天,舆论先是几乎一边倒地质疑警察过度执法,到调查结果和监控视频公布,民众态度出现转折,这不能不说是相当戏剧性的一幕  备受关注的“庆安火车站事件”有了新进展--5月21日,哈尔滨铁路运输检察院公布调查结果:民警李乐斌是依法执行公务,在处置此事件中使用枪支依规合法。这一结论,与此前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5月2日,庆安火车站发生铁路警察开枪
期刊
柯文哲或是一时无心之言,却道出不能说的事实:台湾社会对大陆新娘和外籍新娘的歧视,深埋在潜意识里 台湾大陆新娘很多,“都已经进口30万了”。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演讲时说出这番话,台下一片哗然,有听众当即发问:“进口?”柯市长不觉得自己的话有问题,答:“对啊!” 人不是货物,当然不能“进口”。舆论围攻下,柯文哲道歉但坚称“没恶意”。岛内媒体评论,柯文哲或是一时无心之言,却道出不能说的事实:台湾社会对大陆
期刊
10年级统一考试在比哈尔邦是一个大事件,每年的情况都像今年一样,家人和朋友扮演很大的角色。因为这不只是考生一个人的战斗,也是他们的战斗在印度的比哈尔邦,考试是一场全家人的战斗。考生和家长在考场内外共同“勇攀高峰”。统一考试的“滑稽戏” 恒河贯穿的印度比哈尔邦,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佛陀悟道的菩提树至今仍在,灵鹫山依旧“空翠相映,浓淡分色”。 同样在比哈尔,如今却由于赤贫、众多的人口和糟糕的教育,每年的
期刊
倪妮,冯绍峰这对娱乐圈的模范情侣近日宣告三年情断,惹人遗憾。  在那些似真似假的流言里,有说两个人是合约情侣根本不存在真感情的,有说女方事业心太强的,有说男方疑似与某模特已相恋半个月的,更有甚者直指两个人性向都“成疑”……  首先,笔者不是当事人;其次,我相信传播绯闻的人,9 0%也都只是道听途说,所以这篇文章对所谓“真相”不做讨论。  冯绍峰、倪妮在恋爱之后用的是同一位经纪人,面对不实传闻,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