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成功记:青春励志的悖论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丑女原型故事中,以丑女被权力者钦点的奇观,向世人昭示了在女性价值评判中,德行标准将最终战胜容貌标准,成为女性的终极价值所在。现代丑女故事在人物设置上打破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元模式,弱化女人的丑强化德才,构筑了相互扶持相互救赎的性别位置格局。但在情节设计上,不能脱离丑女变成美女后大获成功的俗套,体现了落后的女性价值观。其所谓的励志精神在丑女变脸之后才成功的关键情节上变得虚妄、形同悖论。
  [关键词]丑女故事 原型分析 人物设置 故事模式 性别价值观
  
  当下丑女故事正成为全球青春励志剧的主流题材:《丑女贝蒂》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引发收视狂潮:始祖哥伦比亚版《丑女贝蒂》已将版权出售给35个国家翻拍:各版丑女故事均以压倒性的态势横扫荧屏。女主角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青年偶像。恰逢全球性经济危机,丑女故事更名正言顺的被标识上“青春励志”的注脚。
  然而,仔细检视丑女故事的叙事模式,不难发现,作为“丑女成功记”的奇观故事,在“丑女通过个人奋斗一样能成功”的表层故事背后,依然通过灰姑娘式的性别价值观续写着都市童话,其所谓的励志精神在“丑女变美之后才成功”的关键情节上变得虚妄、形同悖论。
  
  一、丑女故事原型分析
  
  中国古代有四大丑女之说,女主人公分别是皇帝之妻嫫母、齐宣王之后钟离春、梁鸿之妻孟光和许允之妻阮女。这四位的容貌都堪称奇丑无比,如嫫母,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说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钟离春“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汉刘向《新序·杂事》);孟光“肥丑而黑,力举石臼”(《后汉书·梁鸿传》);阮女则在新婚之夜丈夫揭下盖头时,其丑陋的容貌把丈夫吓得拔腿就跑。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丑女故事中对女性之丑的描绘,极尽渲染之能事,从五官、身材、肤色、力气等方面来描摹“丑态”。在男权文化语境里,女性是作为男性的审视客体——被看的对象存在的,容貌自古就是女性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容貌丑陋无疑是价值缺失的失败者。古今中外各种版本的灰姑娘故事里,女性可以出身微寒,可以欠缺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必须容貌美丽,善良纯真,容貌资本和道德资本——这是被王子(权力)爱上的充要条件。反之,一个女人相貌丑陋,“可看性”差,那么按照传统的性别价值观,作为客体的女性的价值就失掉了大半。
  “丑陋”代表的是传统男权中心主义视角对女性基本价值的缺失界定,但四位奇丑无比的女性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攀婚姻”的命运。于是,女性丑陋的容貌和命运之间的落差造就了丑女故事的奇观性。催生奇观故事的重要因素是丑女身上共有的特质:德行美好。嫫母貌丑而德充,屈原曾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内助有功”歌颂之;钟离春有经国之伟略,为齐宣王治理国家助一臂之力:孟光严格遵循妇德要求,对丈夫举案齐眉,阮女则饱读诗书,在“问德”的对话中把丈夫问得哑口无言。
  在古代四大丑女的奇观故事中,叙述者毫无二致的采用了先抑后扬的笔调描述丑女的相貌和德行才智。这种笔调的抑和扬的分野背后,正是根据传统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标准——容貌标准和德行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丑陋代表女性部分价值的缺失,德充则是另一种价值的充盈。两种价值判断的结果最终产生互补相抵,且德的崇高让女性价值一下子得到提升,以至于站到价值坐标的高位。四大丑女嫁的男子,不是帝王(政治权力拥有者)便是名士(文化权力拥有者),最优秀的男性通过婚姻方式对丑女的价值进行认同,其实正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中的性别价值标准。在容貌与德行两种标准的角力中,德以获得“高攀婚姻”的胜利姿态。向世人昭示德之于女性的终极价值。
  
  二、现代丑女故事中丑女之“丑”
  
  与中国古代女故事中货真价实的“丑”相比,中西荧屏上的丑女之“丑”要大打折扣。无论是哥伦比亚版的《丑女贝蒂》,还是美剧《丑女贝蒂》,抑或是中国版的《丑女无敌》,主人公的容貌并非丑陋,只不过在美女如云的职场环境里,相貌平平的她穿戴显得老土而已:发型朴素、衣着落伍,加上标志性的黑框眼镜、耀眼的牙箍和纯真憨傻的表情。亦即这里的“丑”其实只是装扮风格上的朴素、落伍,除暴牙之外(暴牙的丑是暂时的、可矫正的),丑并不完全指向容貌,丑更多时候是针对着装的,因而丑的审美效果并不是引发观众对丑女容貌的悚然一惊,而是通过时髦(美)——土气(丑)的对比来引向对土气、稚拙的可笑、戏谑的喜剧感受。
  为了渲染丑女之丑,在主要人物谱系中设置的男女均为俊男靓女,且衣着光鲜,前卫时尚。在视觉上,让“丑”以一种孤立无援的态势被众美包围,以直接的视觉对比呈现美丑对立,同时来造就“丑”的视觉奇观和搞笑氛围。
  在叙事方面,“丑”发挥了设置重重障碍的剧情功能:因为“丑”,女主人公找工作频频碰壁,被现任老板看中也是因为她足够丑以至于不会让老板的公子在工作中心猿意马,因为“丑”,被男友漠视,被同事歧视、排挤、捉弄;因为“丑”,暗恋上司口难开。在丑女故事中,“丑”作为基本矛盾存在,“丑”左右了女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丑”既定了女主人公曲折的生命脉络。由“丑”生发出女主人公在事业、爱情、生活方面的种种逆境,让人物在“不幸遭遇”中苦苦挣扎,上下求索,同时让主人公在与逆境斗争的过程中展示其善良纯真的性格心性。
  但是,作为故事基本矛盾的“丑”的问题的解决却异常简单清浅。如上文所述,丑女之丑不在容貌鄙陋,而在穿着打扮方面的朴素落伍,因而“丑”是可以改变的、留有退路的。哥伦比亚版《丑女贝蒂》选用出身表演世家的美女安娜·玛丽娅出演贝蒂,中国版《丑女无敌》起用的是进入红楼选秀黛玉前八强的美女林汝欣饰演无敌,都为丑小鸭的蜕变奠定了基础。当贝蒂和无敌更换了发型、摘下黑框眼镜、穿上时髦衣装时,美女诞生了,丑女不复存在。丑女通过时尚的装扮轻而易举实现了华丽转身,随之而来的是其命运的突转,变美了的“丑女”和她一直暗恋的上司(老板之子)一起挽狂澜于既倒,共同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公司,而老板之子也爱上了这位善良、智慧、有能力的美女。曾经的丑女最终收获了爱情、事业双重的胜利。
  令人玩味的是丑女故事对“丑”的设置。“丑”的表达很节制,朴素落伍而已;但“丑”后果很严重,主人公因为“丑”遭遇种种“磨难”;“丑”的解决也很轻易,一次改头换面的精心打扮,人物便脱胎换骨,美丽动人起来。且容貌一变,“丑”的问题一解决,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即“丑”的解决就是故事矛盾冲突的总解决。
  这种对于“丑”的分寸的拿捏,似乎说明创作者不敢拿观众的眼球和根深蒂固的男权标准开玩笑。向来只有美女与野兽、艾丝美拉达和加西莫多式的爱情,一旦王子爱上 了真正的丑女,不是神话的续写,倒是不符合生活逻辑和传统性别价值观的“奇观”了。丑女在变成美女之后才大获成功,无疑暗示了容貌对女性成功的重要性,也使得故事宣扬的所谓“励志”精神显得苍白无力。与中国古代丑女故事相比,体现出价值观的倒退。
  
  三、现代丑女故事中的人物设置和故事模式
  
  男女主人公的设置遵循了奇观故事的对立落差原则:
  在容貌方面是有悖常理的帅男丑女模式,男主人公英俊帅气,潇洒倜傥,女主人公形象老土,走的是周星驰电影中的“四眼钢牙”路线,在视觉上易于产生笑的喜剧效果。
  在身份地位方面,男女主人公是主从关系。男主人公是大财阀的公子,独立经营父亲旗下的一家公司;女主人公则出身平民,无所依待,且相貌丑陋,必须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双方在权力格局上力量悬殊。但在故事的内里,并没有让男主人公作为全能的权力者高高在上凌驾一切,让女主人公以仰望的方式与之交流,而且通过大段情节讲述女主人公“忠勇辅主”来表现两个生活中都存在缺陷的个体的相互救赎。男主人公是个对工作缺乏责任感的花花公子,感情生活丰富,但常常遭遇麻烦;工作上受制父权,能力欠缺,多数时候要依靠聪明的女主人公来帮助解决问题。女主人公容貌欠佳,对于女性而言,在外形条件上存在着价值缺失,丑陋外表使得她在工作中(被同事歧视)、爱情中(被男友漠视)屡屡受挫,但女主人公具备众多优秀品质:善良、智慧、坚韧、忠诚。这些特质使得女主人公成为可信赖的、有力量的问题解决者,她能帮男主人公解决工作上的危机,并以善良感动花花公子,让其良心发现,心性转变。男主人公则通过赋权(信任女主人公后授予重权)、施爱,使得女主人公有缺失的、曾经充满挫败感的生命逐渐丰满完整。这是一对互补式的二元对立,无能的、虚弱的有性格缺陷的权力者与有能力的善良丑女,一方拥有的正是另一方的缺失的。两个生命个体以相互扶持、相互完善、相互救赎的方式相互产生价值,产生对话性。曾经的上司和下属(主从)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位置逐渐走向对等。
  灰姑娘故事里,男女双方的位置设置始终是悬殊的,女主人公被后母捺在厨房里整日劳作。经由参加舞会给王子留下惊鸿一弊的印象而获得王子的爱,王子(权力)以俯身钦点的方式拯救了女孩,并给予女孩婚姻的归宿。在这种二元设置中,双方是单纯的权力者与失势者之间的施——受、予——得、拯救——被拯救的关系,这是一个善良美貌的青春女孩被权利青睐并钦点的故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故事,有浓重的男权意味。它更多体现出民间的平民变身梦想,平民男性希望通过积累知识或财富跳龙门,女性则希冀通过容貌获得高攀婚姻登上枝头。
  与灰姑娘故事里权力者占主导的一元模式相比,丑女故事中,通过弱化女人的丑强化德才,弱化男人的能力强化其对女主人公的依赖,构筑故事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合理性,也体现男女双方在爱情中的交互性——在工作上女性为男性解决问题,救赎了深陷麻烦的男性;在感情上,男性通过给予爱与婚姻的方式,救赎了在爱情中常败的丑女。男女主人公在生命过程中的相互扶持与相互救赎,体现两种性别的对等和相互依存,是一种非男权的性别位置格局设置,有进步的女性主义观。
  然而,在这个“丑女成功记”式的故事中,表层故事是善良聪慧的丑女在职场上能力非凡,大放异彩,最终成功。但值得关注的是,丑女并未以德才价值获胜。丑女在变脸之后,才和王子共同彻底解决了工作上的危机并获得爱情,故事前半部分所作的丑女德才价值的呈现和累积都在美貌这里变得尴尬而虚妄。有了美貌才获得最终的成功,容貌之于女性似乎是始终放不下的价值标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德才还是敌不过美貌,丑女成功记最终演变成美女成功记,故事从励志滑向了童话梦境。
  另外,丑女故事以爱情和婚姻的获得作为女性成功的标志,再次映现了传统的性别价值观:女性最终的价值实现在情感(家庭)而非社会领域,同时女性的成功依然以灰姑娘式的“高攀婚姻”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婚姻结局,对男性(王子)来说意味着获得智慧和才干,挣脱父权的控制,走向成长和成熟:对于女性来说,人生的最高诉求落在物质的获得和身份的获得上。
  综上,丑女故事是一个老套的灰姑娘故事的变体,尽管其中有对女性价值进行肯定的现代女性主义观点,但其光芒被既定的故事框架湮没。从东方到西方,这个故事均以奇观的方式,遵循最传统的女性价值标准,以丑女的华丽转身,完成了一个伪励志的都市童话。那些经由一个丑女成功记的表层故事乐观得出“丑正成为一种新型美”的结论,似乎为时尚早。
其他文献
[摘要]格斯·范·桑特的电影具有着独特的魅力,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主要导演之一,对美国独立电影有着深远影响,他的电影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独立元素,但却不失其商业价值。他以特有的敏锐视角呈现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影像世界。在商业片特立独行的今天,这样的坚持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个人因素 物质焦虑 消费社会 隐喻 象征    格斯·范·桑特电影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特别是影片《大象》获得了200
[摘要]电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技术的革命直接改变了我们看电影的方式,因此,也改变了我们写电影剧本的方式。但是,无论在物质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本的本性永远是不变的:一个电影剧本就是通过图像、对话和描述来讲故事,并且把这个故事放置在一个戏剧性的结构环境之中。这就是剧本,这就是剧本的本性,这就是视觉性剧本的艺术。  [关键词] 电影 电影剧本 人物 结构  doi:10.3969/j.issn.1
[摘要] 影视嵌入式广告是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极佳媒介,从影视剧《乔家大院》对以山西祁县为代表的晋中城市形象传播的成功案例来看,永州也可以利用影视剧中的嵌入式广告来塑造城市形象,将其作为构建城市形象的一种有利手段。  [关键词] 影视嵌入式广告 城市形象 构建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30    2006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影视剧《乔家大院》
[摘要] 动画原画设计是动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学习动画运动规律和掌握动作设计创作的双重任务。动画本身是一门自由、多样、娱乐式的艺术方式。因此,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突破传统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具有动画创作思考技能的人才。   [关键词] 动画 原画 原理 原创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33    “原画”这个词语在
摘要 一部《亮剑》,演绎的不仅是好看的情节,还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人、人的真正的魂!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亮出的是一个又一个真正的男儿,亮出的是男儿豪情、兄弟真情,还有那掩藏在坚强背后的刻骨柔情。而这些真男儿一旦诞生,便会浩然于天地,吐纳于乾坤,即使死去,其魂魄也万古长存一长空且为精魂舞,同时挥舞出的,还有一个又一个大写的、堂堂正正的人! 
《电影评介》竟然活到三十岁了!欣慰之余,不免惊叹!为什么?因为,十多年前,人们曾为这份杂志能不能活到二十岁而忧心忡忡,为她怎样能活到二十岁而操劳奔走。她居然活下来了,能不惊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说清来龙去脉,请先看十五年前,时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章柏青的一段文章:  “《电影评介》创刊于1979年3月,已在影评之路上跋涉了十五个年头。风风雨雨的十五载,她的足迹是坚实的。十五
[摘要]20世纪20、30年代,封建皇权的瓦解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引入,促进了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女影星作为冲出家庭藩篱的职业女性,以身体在媒体上的日益暴露以及着装的前卫入时,打破了封建旧俗对女性身体的束缚和控制。其社交活动的丰富也成为女性公共空间扩大的最佳证据。从此,中国妇女在争取合法权利,开扩女性公共空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女影星 女性解放 公共空间 人身自由 社交活动    19
[摘要] 好的电影音乐能够深化电影的主题,淋漓尽致的体现人物的心理,营造影片所需要的环境气氛,使电影作品得到升华。而电影作品有了音乐的衬托,更加有血有肉,获得观众更多的共鸣。电影《贝奥武夫》的配乐可以说是无可挑剔,恢宏的场面和惊心动魄的剧情使音乐有了更大的效果空间。  [关键词] 电影 音乐 情感 《贝奥武夫》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21  
IF18 和IF28 脚架部分均使用铝合金加镁合金材料制成,同时均具备可反折携带与中轴倒置拍摄的优点,并全新加入可拆分独脚架拍摄功能。套装内搭配IF云台拥有双保险锁紧专利功能,内部阻尼调节和锁紧结构进行了复杂但有效的处理,实现了真正的阻尼调整。这两款全新升级的三脚架产品主打高性价比,在提升自身性能的同时为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带来更多选择。
[摘要] 社会性别理论是对传媒建构性别形象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石,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奋斗》描写了一群80后的年轻人为了爱情、事业奋斗的青春经历,剧中对80后女性形象的建构既有刻板印象的存在,如美丽时尚的外型,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角色定位:又呈现了80后女性多元化的人生主题——爱情,独立,生活,生存。剧中80后女性形象分析是社会建构性别的又一次例证。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社会建构 刻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