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维是唐代诗歌的大家,所著边塞诗30余首,在王维众多边塞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英雄形象,论文从王维边塞诗的英雄形象类型为切入点,进而对王维边塞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怀进行探析。
关键词:王维 边塞诗 英雄形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
在王维的边塞诗《少年行四首》中,不难看出这些少年们,渴望能够从城市走向戍边,从而建功立业。诗中的前四句就已经淋漓尽致的抒发出心中的激情,写出了自己少年意气风发的状态,身上充满了豪爽洒脱,接着就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崇高志向和对上阵杀敌的渴望,既不畏惧边疆恶劣的环境和强悍的敌人,也不担心裹尸于战场,他们的目标是忠君报国,建功立业,也反映出了盛唐时期特有的豪情壮志。“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侠们在广阔的战场上大展身手,实现保卫边疆、抵御外敌的人生志向。紧接着又在心中幻想出击退敌人、保卫边疆后的庙堂场景,天子对其进行嘉奖,战士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愿望得以实现。诗人刻画出少年战士们从军边塞意气风发、豪情壮志的形象,最终实现建功立业。
在當时的时代背景的下,造就了诗人少年时意气风发的豪迈姿态,诗人渴望保卫边疆,建功立业,凭借战功封侯。
二、英武豪迈的将军形象
诗人的诗篇多是豪迈风格,塑造了众多高大威武的镇边英雄,这些形象既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向往,也是对镇守边疆战士的钦佩和歌颂。
卫青、霍去病等人是诗人笔下常赞叹出现的人物。诗人心中诗中对曾经的将军怀有憧憬和敬佩之心,这些保家卫国、上阵杀敌的英雄人物在诗人心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功。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燕支行》):“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降赐霍嫖姚”。(《出塞作》)诗人认为他们是无可比拟的天才和英雄,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钦佩之情,赞叹汉家天将的英雄气概和报国决心。
对于当朝的将军,诗人也用大量的文字来描述。《赠裴旻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虎,始知天上有将军。”通过描述当代将军的外在形象进一步突出其英武形象和崇拜之情。诗人描述其高达的身形、强健的身体、威严的面庞、傲人的姿态,凸显将军的不凡和威武。《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弓弦在凛冽寒风中发出尖锐的响声,猎鹰在天空盘旋,马蹄声声追赶猎物,诗人通过气势雄伟景物的描写,将将军的神武英姿形象鲜明的衬托出来。
三、壮志难酬的老将形象
王维有一些边塞诗里还曾刻画了怀才不遇的边疆将士的失意姿态,如《陇头吟》主要描述一位老将年少时候的意气风发,报效国家的激情,在边疆饱经风霜和岁月消磨后仍不被重用的黯然神伤和失落。在边塞镇守多年的老将在清冷月光的照射下听到了悲凉的夜笛声,回顾着生平事绩,战功彪炳,连下属们都已经封侯拜相,自己作为一名老将到头来一事无成。朝廷的翻脸无情令人寒心,自己年少时也曾志气满满、意气风发,但如今抱负难以实现,身体逐渐抱恙。老将的遭遇令人叹息。
诗人在边塞多年后,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恶劣的环境,以及朝廷的冷酷,在这种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差异下,逐渐厌倦了边塞生活,并对朝廷中人大为失望和愤恨。自身抱负不能完全发挥,觉得自己的人生历程与老将们类似,进而对抱负难以实现的老将更多了一份同情。
四、哀怨悲苦的将士形象
“髦头夜落捷书飞,来奏军门着赐衣,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这首《从军辞》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意味深长,从诗里可以看到,将士们“频破敌”,但因边将贪功,将士们得不到任何的赏赐,最后两句更是交代了将士们的结局,他们只能久驻边塞,战死沙场,没有归期。
在《老将行》中,诗人刻画了一位英勇善战的老将在建立功勋以后,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赏赐反而弃置不用,最后在穷巷间过着贫苦的生活。但在国家危难之间,毫不犹豫放下自己的怨愤,渴望能重回战场,为国效力。
结语:通过对王维边塞诗中各种将士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变化,从最先的由衷赞叹和推崇到最后的叹息与不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在进一步的深入,使诗歌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修订本(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许福全.王维边塞诗创作的嬗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40~342.
[4]王从仁.论王维的边塞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3):29~33.
作者简介:马诗娟,(出生年份 1995年),汉族,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图布信苏木后召斯冷嘎查,在读硕士,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语文
关键词:王维 边塞诗 英雄形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
在王维的边塞诗《少年行四首》中,不难看出这些少年们,渴望能够从城市走向戍边,从而建功立业。诗中的前四句就已经淋漓尽致的抒发出心中的激情,写出了自己少年意气风发的状态,身上充满了豪爽洒脱,接着就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崇高志向和对上阵杀敌的渴望,既不畏惧边疆恶劣的环境和强悍的敌人,也不担心裹尸于战场,他们的目标是忠君报国,建功立业,也反映出了盛唐时期特有的豪情壮志。“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侠们在广阔的战场上大展身手,实现保卫边疆、抵御外敌的人生志向。紧接着又在心中幻想出击退敌人、保卫边疆后的庙堂场景,天子对其进行嘉奖,战士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愿望得以实现。诗人刻画出少年战士们从军边塞意气风发、豪情壮志的形象,最终实现建功立业。
在當时的时代背景的下,造就了诗人少年时意气风发的豪迈姿态,诗人渴望保卫边疆,建功立业,凭借战功封侯。
二、英武豪迈的将军形象
诗人的诗篇多是豪迈风格,塑造了众多高大威武的镇边英雄,这些形象既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向往,也是对镇守边疆战士的钦佩和歌颂。
卫青、霍去病等人是诗人笔下常赞叹出现的人物。诗人心中诗中对曾经的将军怀有憧憬和敬佩之心,这些保家卫国、上阵杀敌的英雄人物在诗人心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功。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燕支行》):“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降赐霍嫖姚”。(《出塞作》)诗人认为他们是无可比拟的天才和英雄,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钦佩之情,赞叹汉家天将的英雄气概和报国决心。
对于当朝的将军,诗人也用大量的文字来描述。《赠裴旻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虎,始知天上有将军。”通过描述当代将军的外在形象进一步突出其英武形象和崇拜之情。诗人描述其高达的身形、强健的身体、威严的面庞、傲人的姿态,凸显将军的不凡和威武。《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弓弦在凛冽寒风中发出尖锐的响声,猎鹰在天空盘旋,马蹄声声追赶猎物,诗人通过气势雄伟景物的描写,将将军的神武英姿形象鲜明的衬托出来。
三、壮志难酬的老将形象
王维有一些边塞诗里还曾刻画了怀才不遇的边疆将士的失意姿态,如《陇头吟》主要描述一位老将年少时候的意气风发,报效国家的激情,在边疆饱经风霜和岁月消磨后仍不被重用的黯然神伤和失落。在边塞镇守多年的老将在清冷月光的照射下听到了悲凉的夜笛声,回顾着生平事绩,战功彪炳,连下属们都已经封侯拜相,自己作为一名老将到头来一事无成。朝廷的翻脸无情令人寒心,自己年少时也曾志气满满、意气风发,但如今抱负难以实现,身体逐渐抱恙。老将的遭遇令人叹息。
诗人在边塞多年后,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恶劣的环境,以及朝廷的冷酷,在这种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差异下,逐渐厌倦了边塞生活,并对朝廷中人大为失望和愤恨。自身抱负不能完全发挥,觉得自己的人生历程与老将们类似,进而对抱负难以实现的老将更多了一份同情。
四、哀怨悲苦的将士形象
“髦头夜落捷书飞,来奏军门着赐衣,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这首《从军辞》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意味深长,从诗里可以看到,将士们“频破敌”,但因边将贪功,将士们得不到任何的赏赐,最后两句更是交代了将士们的结局,他们只能久驻边塞,战死沙场,没有归期。
在《老将行》中,诗人刻画了一位英勇善战的老将在建立功勋以后,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赏赐反而弃置不用,最后在穷巷间过着贫苦的生活。但在国家危难之间,毫不犹豫放下自己的怨愤,渴望能重回战场,为国效力。
结语:通过对王维边塞诗中各种将士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变化,从最先的由衷赞叹和推崇到最后的叹息与不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在进一步的深入,使诗歌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修订本(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8.
[2]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许福全.王维边塞诗创作的嬗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40~342.
[4]王从仁.论王维的边塞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3):29~33.
作者简介:马诗娟,(出生年份 1995年),汉族,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图布信苏木后召斯冷嘎查,在读硕士,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