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急性腰扭伤45例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身痛逐瘀汤对急性腰扭伤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推拿配合身痛逐瘀汤与单纯推拿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天及10天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腰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3天与10天后与治疗前比较,腰痛VAS记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天与10天后观察组腰痛vA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改善急性腰扭伤腰痛症状尤其是近期改善腰部疼痛症状方面,推拿配合身痛逐瘀汤较单纯推拿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推拿疗法 中医药治疗 身痛逐瘀汤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多发病。自2006年至2008年,笔者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内服身痛逐瘀汤治疗急性腰肌扭伤4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90例急性腰扭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腰部扭伤史,均有腰部肌肉紧张、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并经腰椎x线正侧位与左右斜位片显示无任何病理性改变,以排除关节突、峡部或横突骨折,骨质增生,肿瘤或结核病等病变。观察组45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0~50岁,平均(34.3±12.5)岁;病程2h-4d,平均(42.5±15.2)h。对照组45例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0-49岁,平均(36.2±13.6)岁;病程5h-4d,平均(40.8±17.2)h。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内服身痛逐瘀汤,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治疗。
  2.1 推拿操作患者取俯卧位,自然放松。医者站于一侧,先用法、揉法等轻柔手法在腰部施术3-5分钟,然后用拇指点压、弹拨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点压肾俞、阳关、志室、大肠俞、环跳及阿是穴,在点压穴位时应加以按揉或弹拨,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度。再令患者俯卧,医者先施腰椎后伸扳法扳动数次,然后行腰部斜扳法,行腰部斜扳法时常可听到“喀嚓”一声。最后以揉捏法于腰骶部自上而下施术3-5遍,以直擦腰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结束,擦腰骶时应以透热为度。每次约30min,每日1次。注意:腰部扭伤后24h以后才能采用推拿疗法。
  2.2 中药内服以身痛逐瘀汤为主方,药物组成:羌活15g,威灵仙12g,桑寄生15g,红花9g,桃仁12g,五灵脂12g,没药12g,川芎12g,牛膝15g,香附12g,地龙15g,当归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3 结果
  
  采用腰部疼痛程度作为观察指标。疼痛评分方法采用国际通行的、公认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即采用一长10cm的游动标尺,两端代表疼痛的极限,一端标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标为“10”表示剧痛,让病人理解有关VAS的概念、用法和意义后,当移动标尺在自己疼痛的位置时,医生即可在尺子的背面看到具体数字。所有病人在就诊当天及治疗3天后(治疗第4天)及10天后(治疗第11天)分别接受腰痛程度评分。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治疗3天与10天后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腰痛VAS记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均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痛症状,但治疗3天与10天后觀察组腰痛VA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观察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腰痛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和“岔气”,多由外伤而引发本病,90%以上发生在骶棘肌和腰骶关节,这是由于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外力集中的支点。骶棘肌是对抗外力的主力军,腰部运动中体重产生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主要作用于这些部位,故损伤的机会最多。如治疗及时、治疗方法恰当,一般多能痊愈;但若治疗不当或失治、误治,则可致损伤加重而使腰痛迁延,转化为慢性。推拿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本方法中所采用的攘法、揉法等轻柔手法通过在腰部施术,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拇指点压、弹拨手法点压肾俞、阳关、志室、大肠俞、环跳及阿是穴,可以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腰椎后伸扳法及腰部斜扳法,可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嵌顿的滑膜回纳;腰骶部擦有温经通络、活血散瘀及消肿止痛之作用。故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疗法仍能起到较好的、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临床观察中所选用的“身痛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本方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方中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能活血祛瘀止痛;地龙通经活络、通痹止痛;没药、五灵脂消肿定痛,增强祛瘀之力;香附行气活血;牛膝引瘀血下行并强壮腰膝;羌活、威灵仙、桑寄生祛风除湿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凑活血祛瘀止痛之功。因此观察组因配合使用口服身痛逐瘀汤,故而取得了比对照组更好的临床疗效。本临床观察提示我们,在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过程中,尽管推拿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必要配合使用内服中药,以尽快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
其他文献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属于祖国医学“腰痛”、“腰腿痛”、“骨痹”、“腰痛连膝”等范畴,发病年龄虽大多为青壮年,但在,临床中也不乏中老年人,因本病在目前仍为疑难病故在治疗方面,各地也不尽相同,疗效也参差不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讲的中医保守体系中包括牵引、推拿、针灸、理疗、水针穴位注射,中药汤剂内服等。在临床中如何合理地去应
期刊
关键词 前斜角肌综合征综合治疗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长期处于强制性体位工作者较常见的颈部多发病。其是指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颈椎横突前侧的锁骨上窝部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的血管神经束,受前斜角肌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血管压迫症状。临床上常常对前斜角肌综合征认识不足,易被漏诊,延误治疗。笔者从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之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期刊
关键词保健按摩教学盲人    我们自1996年开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以来,已培训26期.毕业学生300余人。他们进入社会以后,用自己的双手服务于社会,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改变了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很多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按摩门诊,有的取得了医师资格,有些成为盲人按摩培训教师,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本中心盲人按摩培训班学制为半年,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个体差异很大:如文化程度的差异,从文盲.到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不同地区及年龄层人群健身气功习练情况及对健身气功的认知程度。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2007年6月&2008年6月期间,对江苏地区不同年龄层人群健身气功习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江苏地区健身气功锻炼的人员中,2/3为40~70岁的已婚汉族女性;练习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绝大多数人选择早晨在公园或广场进行团体习练1~2小时左右,六字诀是健身气功四种功
期刊
关键词健身气功推广方式站点媒体社会教育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群众体育项目,其形式多样,动作简单、柔和舒缓,功效显著,对场地要求不高,习练者通过健身气功的锻炼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因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众多的锻炼人群,尤其受到中老年群众的喜爱。推广健身气功不仅是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举措,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影响。健身气功在面临不良功法的影响和其他群众体育项目的竞争下,如何利用各种因素的合力打
期刊
摘要:手三里为手阳明经穴。临床用于治疗腰痛,报道不多。据《甲己经》,“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为针刺手三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玄指要赋》“肩背惠、责时前之三里”。通过临床、笔者发现针刺手三里(双)。配合患者活动锻炼。有见效快,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不愧为治疗急性扭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运用本法救治时。关键是行针使患者产生热感。其次是患者要不怕痛。配合功能锻炼。  关键词:针刺 手三里治
期刊
摘要:我院档案资料中显示,从1998年3月~2004年3月,共抢救治疗了AOPP经口服中毒患者87例,除3例死亡外,其余84例均救治成功痊愈出院。  关键词:口服有机磷农药 急性中毒抢救治疗
期刊
摘要:且的:探索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并截瘫的治疗。方法:人为的使实验鼠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并截瘫后,用自行研制的传统的F.S药物伤处即手术处皮下肌注治疗。
期刊
摘要 宣氏软组织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法是宣蛰人教授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用软组织松解手术,从治疗腰痛、腰腿痛发展到治疗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病的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发病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症像学和预防学等七个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和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顽固性软组织损害疼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针对发病机理“痛则不松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加TDP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4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86例),对照组(63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0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57.14%),总有效率(82.5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期针刺加TDP疗效优于西药疗法。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