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区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山区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深受瞩目的难题。教育乃国之本,而在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中更是重中之重。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农村教育面广,农村的经济与教育基础又比较薄弱。
【关键词】农村教育;经济条件;教育发展
众所周知,不管是城市教育还是农村教育,它都由四个方面组成:学生、教师和校舍设备,还有当地的经济状况。前三点是基础教育的必备组成要素,而后一点即地方的经济条件则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因素。那么山区的教育在这些的方面上又呈现怎样的状况呢?
1.贫困的家庭是普遍的。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实行“两基”工程,但失学现象仍然是较为严重。面對学生的辍学,作为农村的老师是一次又一次地家访,希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但却事与愿违,希望和现实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为什么那些辍学的学生不肯回来上课呢?其一关系到家长得观念,在这物欲纵横的时代,家长把读书当作试金石,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多挣一些钱,一些人成功了,一些人失败了,故而家长意识便形成读书无用论。因此一些家长在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后,被辍学被送到外面打工,成为挣钱的机器。即使一些暂时留在家中,也是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偏小,自制能力差,受到家长及邻居外出打工的影响,再者又是隔代教育,老人物理管制他们,导致学生的心思更加不想读书,只想外出打工挣钱。由此可见家庭贫困是阻碍教育教学的一个大因素。
2.教师。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然而落后地区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和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的质量不高深刻地反映到学生身上,比如一个小学生给其资助者写信,一封仅有100多字的信竟然有错别字20之多,造成这种事情的发生,可以说教师需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在山区教师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师资的缺乏,而且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虽然我县教师编制足额,现行的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一部分是初中水平、一部分是大专职校毕业后招聘进来的,而且有的教师专业不对口,现在成为学校的主力军。这样的教师结构又如何能完成较高的基础教育呢?虽然近几年有一些师范生分配来,但她们不愿意到山区从事农村教学,即便回去,也会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小学,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教师的素质。长期以来,山区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系统的进修学习了,因此即使是正式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方法也是有限,山区教育里的老师普遍都是呈现老龄化的状态,他们对于教学缺乏创新性思维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另外,作为支撑着山区农村教育大片天地的教师,由于待遇低,责任心不强,因此,他们中大多数人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已经没有了兴趣,习惯于凭经验教学,认为教研、教改不是自己的事。这就导致了即使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学习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学生素质提高的也不明显。
3.校舍设备。在落后的贫困地区,能有个上学的地方已算是不错的了,很难谈上校设备这样的词语。随着这几年国家加大对山区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已经建起了不少希望小学。但是因为在山区,人们居住的都很分散,往往还是有很多家庭离学校很远。在城市,学校硬件和软件基本配齐;电脑上课、学生亲手做实验、图音体课启发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而在山区,校舍的建设都是那么的困难,更不用说学校里的设施了,教室里除了课桌椅、黑板,其他设施都没有。一般除了由政府或教育部门修建的学校有相对较好的水泥操场,其他学校连操场都没有。且学习资料有限,除了刻板几乎没有其他学习资料,图书馆的书又老又旧,不适合学生使用,藏书量更是少得可怜,这对扩展学生的视野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至于现代教育技术更是还处于零状态。
以上三点足以可见农村教育现状的落后,如果不加以改变和改革的话,还必将落后下去。该如何来改变教育的现状呢?
应对措施:
1.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经费不仅要用于校舍的修建,还要用于购置一些学生上课、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设备,现在很多希望学校看似漂亮,却空洞的很,学校、教室上完课就仅仅成了一个建筑而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从谈起。另一个方面是,现在山区特别是偏远的地区,交通条件太差。这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山区的资源也出不去。老百姓一直处于这么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中,根本不能改善家庭的贫困状况。连家庭生机都尚不能很好解决,如何还会考虑教育等其他方面?因此改善山区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树立重学风的社会。从2008年开始,山区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这使得所有适龄的学生都能上学,受到教育。但是,现在山区的学生流失率还是很高,这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分不开,他们认为读书无用,他们觉得小孩长大了在学校读书,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来的实际些。比如,我所教的学校,曾有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三次离开学校,老师三次去他家将他劝回学校读书,还有一次直接将他从打工的工地上带回学校,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来上学,选择出去打工。因此树立重学风、学为上的思想认识,让学知识才有出路扎根在老百姓思想中,才能从主观上阻止辍学打工的现象发生。
3.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夯实教育的必由之路。为此,山区学校要立足长远,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的培训能弥补教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使教师手中有书看,有参照的教材,多形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的骨干。
4.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的毕业到西部山区从事教学工作。现在大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难,但是很多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往大中城市去,而贫困山区(特别是农村)有广阔的就业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需要他们去发挥才智,确无人问津。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至少在师范院校实施定向分配制度,让其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对分配到贫困地区从事教学的更要特殊优待。我国现在落后地区实行志愿者计划,以來解决一定的不足。应该说志愿者的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志愿者利用自身的优势,牵线搭桥,捐资助学,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做了一定的帮助,这是好事。但我觉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不需要也不该提倡勇夫式的救助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从政策上根本地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志愿者本身也是良莠不齐的,现行的社会制度,使有些毕业生把从事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曲线就业的渠道,这样的志愿者服务是让人质疑的。接触发现,志愿都有的不良现象很是普遍,恶性事件也是常有发生。因为这样,有的地方即便落后,也不敢接收志愿者。因此,我觉得鼓励师范生在教育岗位上来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这样不仅解决了师资短缺的现状,而且也尽可能少的避免了社会就业压力问题。
5.在农村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或兴办基础性竞争性职业院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提高知识能力。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很多学生便不再继续就读下去了,而此时的毕业学生并未达到国家标准的成年人阶段,但毕业后的学生去向又是怎么样呢?在农村地区,则多选择打工的路子。另外,兴办基础性职业学校,而且是要能够形成竞争性的职业学校,而不是那种只为了营利的学校,让这些学生能够学有所成,能学成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其快速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这样对农村的待业青年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这从另一方面也来说也有利于改变“读书无用”的观念。
【关键词】农村教育;经济条件;教育发展
众所周知,不管是城市教育还是农村教育,它都由四个方面组成:学生、教师和校舍设备,还有当地的经济状况。前三点是基础教育的必备组成要素,而后一点即地方的经济条件则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因素。那么山区的教育在这些的方面上又呈现怎样的状况呢?
1.贫困的家庭是普遍的。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实行“两基”工程,但失学现象仍然是较为严重。面對学生的辍学,作为农村的老师是一次又一次地家访,希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但却事与愿违,希望和现实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为什么那些辍学的学生不肯回来上课呢?其一关系到家长得观念,在这物欲纵横的时代,家长把读书当作试金石,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多挣一些钱,一些人成功了,一些人失败了,故而家长意识便形成读书无用论。因此一些家长在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后,被辍学被送到外面打工,成为挣钱的机器。即使一些暂时留在家中,也是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偏小,自制能力差,受到家长及邻居外出打工的影响,再者又是隔代教育,老人物理管制他们,导致学生的心思更加不想读书,只想外出打工挣钱。由此可见家庭贫困是阻碍教育教学的一个大因素。
2.教师。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然而落后地区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和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的质量不高深刻地反映到学生身上,比如一个小学生给其资助者写信,一封仅有100多字的信竟然有错别字20之多,造成这种事情的发生,可以说教师需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在山区教师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师资的缺乏,而且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虽然我县教师编制足额,现行的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一部分是初中水平、一部分是大专职校毕业后招聘进来的,而且有的教师专业不对口,现在成为学校的主力军。这样的教师结构又如何能完成较高的基础教育呢?虽然近几年有一些师范生分配来,但她们不愿意到山区从事农村教学,即便回去,也会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小学,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教师的素质。长期以来,山区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系统的进修学习了,因此即使是正式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方法也是有限,山区教育里的老师普遍都是呈现老龄化的状态,他们对于教学缺乏创新性思维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另外,作为支撑着山区农村教育大片天地的教师,由于待遇低,责任心不强,因此,他们中大多数人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已经没有了兴趣,习惯于凭经验教学,认为教研、教改不是自己的事。这就导致了即使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学习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学生素质提高的也不明显。
3.校舍设备。在落后的贫困地区,能有个上学的地方已算是不错的了,很难谈上校设备这样的词语。随着这几年国家加大对山区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已经建起了不少希望小学。但是因为在山区,人们居住的都很分散,往往还是有很多家庭离学校很远。在城市,学校硬件和软件基本配齐;电脑上课、学生亲手做实验、图音体课启发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而在山区,校舍的建设都是那么的困难,更不用说学校里的设施了,教室里除了课桌椅、黑板,其他设施都没有。一般除了由政府或教育部门修建的学校有相对较好的水泥操场,其他学校连操场都没有。且学习资料有限,除了刻板几乎没有其他学习资料,图书馆的书又老又旧,不适合学生使用,藏书量更是少得可怜,这对扩展学生的视野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至于现代教育技术更是还处于零状态。
以上三点足以可见农村教育现状的落后,如果不加以改变和改革的话,还必将落后下去。该如何来改变教育的现状呢?
应对措施:
1.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经费不仅要用于校舍的修建,还要用于购置一些学生上课、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设备,现在很多希望学校看似漂亮,却空洞的很,学校、教室上完课就仅仅成了一个建筑而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从谈起。另一个方面是,现在山区特别是偏远的地区,交通条件太差。这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山区的资源也出不去。老百姓一直处于这么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中,根本不能改善家庭的贫困状况。连家庭生机都尚不能很好解决,如何还会考虑教育等其他方面?因此改善山区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树立重学风的社会。从2008年开始,山区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这使得所有适龄的学生都能上学,受到教育。但是,现在山区的学生流失率还是很高,这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分不开,他们认为读书无用,他们觉得小孩长大了在学校读书,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来的实际些。比如,我所教的学校,曾有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三次离开学校,老师三次去他家将他劝回学校读书,还有一次直接将他从打工的工地上带回学校,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来上学,选择出去打工。因此树立重学风、学为上的思想认识,让学知识才有出路扎根在老百姓思想中,才能从主观上阻止辍学打工的现象发生。
3.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夯实教育的必由之路。为此,山区学校要立足长远,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的培训能弥补教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使教师手中有书看,有参照的教材,多形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的骨干。
4.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的毕业到西部山区从事教学工作。现在大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难,但是很多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往大中城市去,而贫困山区(特别是农村)有广阔的就业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更需要他们去发挥才智,确无人问津。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至少在师范院校实施定向分配制度,让其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对分配到贫困地区从事教学的更要特殊优待。我国现在落后地区实行志愿者计划,以來解决一定的不足。应该说志愿者的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志愿者利用自身的优势,牵线搭桥,捐资助学,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做了一定的帮助,这是好事。但我觉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不需要也不该提倡勇夫式的救助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从政策上根本地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志愿者本身也是良莠不齐的,现行的社会制度,使有些毕业生把从事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曲线就业的渠道,这样的志愿者服务是让人质疑的。接触发现,志愿都有的不良现象很是普遍,恶性事件也是常有发生。因为这样,有的地方即便落后,也不敢接收志愿者。因此,我觉得鼓励师范生在教育岗位上来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这样不仅解决了师资短缺的现状,而且也尽可能少的避免了社会就业压力问题。
5.在农村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或兴办基础性竞争性职业院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提高知识能力。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很多学生便不再继续就读下去了,而此时的毕业学生并未达到国家标准的成年人阶段,但毕业后的学生去向又是怎么样呢?在农村地区,则多选择打工的路子。另外,兴办基础性职业学校,而且是要能够形成竞争性的职业学校,而不是那种只为了营利的学校,让这些学生能够学有所成,能学成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其快速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这样对农村的待业青年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这从另一方面也来说也有利于改变“读书无用”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