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对江苏省的考察

来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张等原因,导致江苏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进行。根据江苏省1984—2003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耕地资源总量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这些驱动因子可以被概括为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农业科技进步三个方面,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针对多目标区的批量、准确获取,目前大部分GIS或制图软件仍然无法直接实现。从空间分析角度着手,对多目标区快速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引入了多边形选择的概念,给出了运用MapGIS的
采取实证分析法的方法,总结城市边缘区一系列土地利用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乡统筹原则、集中原则、控制原则和经济一社会一生态并重原则.设计出了相应
人工湿地的规划研究对改变采煤塌陷区传统的复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南张集矿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在分析张集采煤塌陷区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湖一带
以区域尺度作为视角建立人类活动与耕地资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讨论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平衡态的稳定性和动力学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净增耕地数量的增加可以扩充有限的
以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建设用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改良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显化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模型。根据此模型对汝城县进行的实证研究
通过评价农用地生态安全,为农用地的生态管护提供参考,为实现农用地的微观评价奠定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资料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理论入手,以河南省为例,构建了
依据2005年大庆市土地利用数据,采用SPSS11.5的分层聚类分析,结合大庆市各区县土地区位熵分析,对大庆市土地利用分区进行研究,初步将大庆市划分为两个主功能区,城市工矿用地区和农
香港城市土地价值获取机制为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充足资金,并通过政府开支体系,将这些收入重新回报给社会。香港土地价值获取的路径、机制及其重新配置过程为正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