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初始阶段,历史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同时也在其综合素质、人格的养成等人文精神方面起积极作用。文章主要从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来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98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在内的事件及其价值的描述,初中作为历史教育的始端,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客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独立地认识并且评价历史,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养成,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提供科学的引导。
人文精神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积淀以及以历史和实践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真实水平的重要风向标。人文精神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学科包括世界和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相关内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相对全面的概括,以丰富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整体世界的认知水平。从内容上看,初中历史包括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军事史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契机,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完成学生素质层面的引导。
一、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重要内容,指导着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对其潜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先进人物,其作为与态度对历史的进步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教师可向学生充分开展相应的人生观教育。例如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商鞅、孙武、屈原、扁鹊、老子、孔子、韩非等人物展开素质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确保学生对具体人物的认知程度,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等进行全面陈述。在陈述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带有主观的评价色彩,使学生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各类历史人物,并以自身知识体系为基础展开思考。其次,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令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具体人物加以讨论,并从中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比如在教学《孔子的发展与成就》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会,使学生分别针对孔子的教育成就进行分析与总结。由于初中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未成熟,在人物认识和评价等方面难免存在不够正确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适当地加以引导,以保证以培养正确人生观为内容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来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人文精神的培养除了对学生人生观加以正确引导,还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认识自身与世界的矛盾与联系。初中历史作为世界发展的简要陈述者,既承担着向学生展示较为充分的社会历程的责任,也应起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历史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等联系的积极作用,从而完成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目标。首先,全面、详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发展的过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是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价值观培养为重要目标的课堂活动的重要基础。例如,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另外,在事实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课件的相关视频或文件资料,使学生在事件的认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最终形成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独立看法,具体可通过创作、演讲等形式完成价值观培养教学的任务。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开端,不仅是其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契机。教师应充分把握历史的客观性、系统性及特殊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人文素质教学,以先进历史人物的光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历史的严谨推动学生完整世界观的建立进程。
[参考文献]
[1]聂翔雁.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曹明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8).
[3]耿崇晴.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寓历史教学中刍议[J].赤子,2014(14).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98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在内的事件及其价值的描述,初中作为历史教育的始端,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客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独立地认识并且评价历史,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养成,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提供科学的引导。
人文精神包括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积淀以及以历史和实践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真实水平的重要风向标。人文精神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学科包括世界和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相关内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相对全面的概括,以丰富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整体世界的认知水平。从内容上看,初中历史包括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军事史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历史课程的特点以及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契机,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完成学生素质层面的引导。
一、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重要内容,指导着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对其潜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先进人物,其作为与态度对历史的进步起着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教师可向学生充分开展相应的人生观教育。例如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商鞅、孙武、屈原、扁鹊、老子、孔子、韩非等人物展开素质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确保学生对具体人物的认知程度,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等进行全面陈述。在陈述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带有主观的评价色彩,使学生尽可能客观地认识各类历史人物,并以自身知识体系为基础展开思考。其次,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令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具体人物加以讨论,并从中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认识。比如在教学《孔子的发展与成就》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会,使学生分别针对孔子的教育成就进行分析与总结。由于初中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未成熟,在人物认识和评价等方面难免存在不够正确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适当地加以引导,以保证以培养正确人生观为内容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来对初中生开展三观教育
人文精神的培养除了对学生人生观加以正确引导,还包括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认识自身与世界的矛盾与联系。初中历史作为世界发展的简要陈述者,既承担着向学生展示较为充分的社会历程的责任,也应起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历史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等联系的积极作用,从而完成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目标。首先,全面、详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发展的过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是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价值观培养为重要目标的课堂活动的重要基础。例如,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另外,在事实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课件的相关视频或文件资料,使学生在事件的认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进行引导,使学生最终形成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独立看法,具体可通过创作、演讲等形式完成价值观培养教学的任务。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开端,不仅是其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契机。教师应充分把握历史的客观性、系统性及特殊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人文素质教学,以先进历史人物的光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历史的严谨推动学生完整世界观的建立进程。
[参考文献]
[1]聂翔雁.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曹明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8).
[3]耿崇晴.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寓历史教学中刍议[J].赤子,2014(14).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