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成武上将的婚姻很简单,又不简单。他的家庭很美满,也曾遭到许多不幸,既有革命家庭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色。生活就是这样。在已经逝去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杨将军身先士卒,戎马倥偬,难得和家人团聚一次。如今,他和他的夫人赵志珍已经跨过钻石婚……在杨成武将军九十华诞前夕,记者拜访了赵志珍。
记者:“‘风风雨雨几十年,海枯石烂意志坚。居家操劳人人赞,辅佐大事吾内贤。’这是杨将军在您71岁生日时,特意挥毫写的一首诗,是吗?”
赵老:“是的。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们在金婚的时候,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半个世纪的爱》的节目,那天,我拿出一个信封对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他感到有些突然,打开信封一看,顿时惊呆了。这是50年前——即1938年11月21日他写给我的那封求爱信啊!读着这封已经发黄的信,我俩的心情都很激动……它是我俩爱情生活方面的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
记者:“您和杨将军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赵志珍满头白发,慈祥的面容不时地露着微笑。她说:“一句话,为了抗日救国,走到了一起。”
记者:“您能详细说说吗?”
赵老精神抖擞,谈吐自如:“我是河北省易县人,原名赵秀琴,1935年在北平女二中读书时就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第二年,我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军后,在八路军独立第一师政治部做民运工作,任易县妇救会主任。
“成武同志是福建人,当时他是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一分区司令部设在涞源县,我经常开会,还跟他借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革命书刊。当时,部队有规定,他那一级干部择偶必须是党员,我当时是党员,我们挺谈得来。
“交谈中,我了解到他14岁参加闽西农民暴动,17岁就当团政委,五次反‘围剿’中出生入死,多次负伤。长征中他率红四团担任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血战湘江,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袭天险腊子口,斩关夺隘,屡建奇功,在平型关大战中,他率部阻击日军,保证了大战的顺利进行……我对他由衷地敬佩。按说,我们还算是自由恋爱呢。
“1938年11月21日一大早,我接到他的警卫员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写道:‘志珍同志,我在很久的时候就想和你说一段私话。因为环境及其他种种原因总是找不到一个好机会……我今天向你有一个提议——我们亲密地携起手来结成一对异性朋友,好不?同意吗?盼你给我一个答复。十二时半了,大家早已休息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一下子把我要对你说的一切一切,今晚在这短纸上说完,只好留着以后谈吧。祝你进步与健康。’读完信,我心里发慌。这时候,分区政治部主任罗元发找到我说:‘小赵啊,我要给你做媒啦……’于是,我就接受了这份不同寻常的爱情。
“1938年11月28日,我们在涞源县北城子村结婚了,是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批准的。结婚那天,分区领导和同志们在一起吃了顿饭,有猪肉、鸡蛋、豆腐、土豆、枣酒,弄得挺丰盛。结婚后,按当时的规定,夫妇一周只能见一次面,我和他的驻地虽然相隔不到一里,可也都遵守这个规定。”
记者:“抗日战争时期,你们失去了三个孩子,是吗?”
赵老:“是的。燕生、冀生和珍生,这三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放在老乡家里,尽管乡亲们把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出来喂养他们,可是恶劣的环境和病魔还是夺去了三个幼小的生命。1945年8月,在安(国)、博(野)、蠡(县)战役正在进行的时候,我不肯把珍生病故的消息告诉他,是怕影响他指挥作战啊!”
记者:“聂帅在他的回忆录上说,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他是通过杨副总长与叶剑英元帅联络的,您能说点这方面的情况吗?”
赵老:“1976年9月21日晚上,聂帅把他找去,要他马上到叶帅那里去,告诉叶帅,就说:‘要防止他们先下手,如果他们把小平暗害了,把叶帅软禁了,把华国锋搞掉了,就麻烦了。只有我们先下手,采取断然措施,才能防止意外。’他当即赶往西山,叶帅在房前的小花园里听完汇报,高兴地说:‘明白了,明白了。’叶帅让他告诉聂帅:‘聂帅的想法跟我考虑得一样,请他放心,并且自己也要注意。’
“10月6日晚上,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又奉叶帅指示,专门到城里给徐帅(徐向前)、聂帅传达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徐帅说:‘好得很,好得很!’聂帅说:‘中国革命得救了!’大家一起开心地笑了。
“总之,为扫除‘四害’,他做了些事情。我们全家人都为他高兴。”
有养、有乐、有为——杨成武的晚年生活
杨成武上将把他的晚年生活概括为六个字:有养、有乐、有为。有养即要养好身体;有乐即要有愉快的生活;有为即要暮年献余热,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告别戎马生涯后,他每天仍然是很早就起床,然后练上一个多小时拳。他打的是什么拳?正如身边的工作人员所说:“那是他结合太极拳、气功等众家方法创造出的一套拳。”原来,杨成武自幼喜爱运动,拳书看得也多,除了跟着练习外,自己又加进一些动作。初时是站在门前的水泥地上练,经行家鉴定,说这一套拳很好,是带气的拳,并为之起名为“自如拳”。又告诉杨成武,练带气的拳要到草地上去,以便和地气相通。随后,杨成武又转到草地上去练。长时间下来,拳法越练越自如,成了一套名副其实的“自如拳”。杨成武每天清晨除练拳之外,还保持每天散步半小时的好习惯。他平日读书不止,笔耕不辍,保持着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
杨成武的书法作品笔力刚劲,凝重酣畅,真让人难以相信是出自这位身经百战、勇冠三军的武将之手。杨成武除了每天挥毫外,还广交天下文人墨客。有一次,他听某人谈起住在沈阳市的著名书法家沈延毅老先生并为沈老向他求字时信手挥笔写下了“云海松涛”四个大字,作为巨幅中堂,托人带到沈阳送给了沈老,以示心迹。沈延毅老人见字后,十分高兴。随后,沈老书写“我武维杨”四个大字作答,并说:“用《诗经》上的这句话作答杨老将军,恰当、合适。”由此,两位老人,一文一武,千里之遥结下了深厚墨缘。
杨成武在六届全国政协任副主席期间,兼文史委员会主任。从那时起,他先后撰写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出版了《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反攻进行曲》、《战华北》、《新的使命》、《杨成武回忆录》(上、下*9雪等回忆录和专著,为后人了解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