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学,其实验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实验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有些乡镇学校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优势,使生物实验形同虚设。部分城市学校则以各种理由,将生物实验演变成演示实验或老师讲实验;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认为生物学是小科,中考不考,没有必要这样“劳命伤财”。可想而知,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又何谈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可见,给力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的“动”起来,是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积极探索新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让生物实验教学彰显学科魅力,发挥育人功能。
1.培养骨干做小先生,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著名教育家杜威一直强调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帮助他们学习、掌握、运用知识。众所周知,生物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蕴含思维的火花,每一步都凝聚思维的结晶。所以,生物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但这一切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来培养生物小先生,课上由他们协助老师辅导其他同学做好实验,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如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亲自动手观察实验。课前,教师可先训练兴趣小组的同学,熟练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课上,老师在讲桌上摆放好4台示范镜,便于各组学生自查。然后,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小先生,协助老师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初步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做好准备,从而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2.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促使学生人人参与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5%靠的是其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另外85%则是因为其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高人一筹。而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实际上就是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我们知道,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就要求实验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真正动起来。在实验中,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课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自制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材料——鼠妇。课上,将学生带到室外如操场等,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让老师欣喜,实验结果异常成功。由此,我想到学生的潜能是无可估量的,只要调动的好,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参与,教师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
3.改进实验设计方案,学生思维“活”起来
外国人对中国学生有这样的评价,说他们是“考试的巨人,动手的矮子”。在中国的一些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素质教育不但要求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还要求他们具备同样优秀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在“检测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时,学生发现在用显微镜统计尘埃粒子数时,书中“五点取样检测法”要求的2×2毫米的小方格太大,给统计带来不便,以至于统计结果容易出现误差。为此,学生讨论决定,修改设计方案,将小方格改成1×1毫米,没想到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敢于质疑教科书的学习态度受到老师的高度肯定和鼓励后,学生的思维火花很容易就被激活起来。同时,在交流实验体会中,学生普遍意识到空气质量的好坏对大家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保护环境质量,人人有责。为此,不在教室走廊跑跳打闹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只要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学生的智慧将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4.注重生活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对奇怪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都希望能够搞清楚其中的缘由,而自己去探究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观察种子结构”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前两天,让学生在家将小麦或黄豆等种子浸于温水中,早晚各换一次水,置于温暖的地方。课上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熟知的种子,了解他们的结构和萌发情况吗?进而让学生观察自带浸软的种子(可以互换),进行探究。由于事先没有统一要求,所以全班学生就可以观察到不同种子的结构,通过对比交流,让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进而为熟知种子的结构,了解什么是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家中其他的种子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其生长现象,并记录下来,为4天后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对于那些萌发的种子,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幼根,了解根尖的结构,并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幼苗长成后,教师可以继续组织学生取其叶片,用徒手切片法观察叶片的结构。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仅培养了学生栽培植物的能力,而且还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实验材料。
5.优化实验评价机制,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价在实验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学生实验操作必不缺少,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具体操作如下表所示:
老师建议:(根据需要对学生提出建议)
如: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生物实验需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人的探究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一座火山。表面上,平静无奇;内心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只要你态度认真,那么世上就无难事,你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加油!
学生实验操作评价表学生姓名:
评价内容满分自评互评师评
实验准备
预习实验内容0.5
带齐老师要求的实验材料0.5
实验过程
实验仪器操作规范1
小组按步骤完成实验得1分;
熟练完成实验操作加1分2
小组自觉遵守纪律得0.5分,
小组互助合作加0.5分1
实验结束后能整理、清洁实验材料用具1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明显,或准确找到观察目标1
准确描述、解释实验现象,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得2分;(根据描述的准确程度和解释的合理性酌情给分。)对不符合常规的实验现象能进行分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加1分。3
得分10
总分等级A(9分以上)B(7.5~8.9分)C(6~7.4分)D(6分以下)
说明:表中总分是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等三项的总和,满分为10分。
总之,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力生物实验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改进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转变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让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课堂上“真”的动起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
1.培养骨干做小先生,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著名教育家杜威一直强调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帮助他们学习、掌握、运用知识。众所周知,生物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蕴含思维的火花,每一步都凝聚思维的结晶。所以,生物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但这一切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来培养生物小先生,课上由他们协助老师辅导其他同学做好实验,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如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亲自动手观察实验。课前,教师可先训练兴趣小组的同学,熟练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课上,老师在讲桌上摆放好4台示范镜,便于各组学生自查。然后,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小先生,协助老师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初步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做好准备,从而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2.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促使学生人人参与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5%靠的是其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另外85%则是因为其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高人一筹。而这种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实际上就是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我们知道,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就要求实验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真正动起来。在实验中,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课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自制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材料——鼠妇。课上,将学生带到室外如操场等,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让老师欣喜,实验结果异常成功。由此,我想到学生的潜能是无可估量的,只要调动的好,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参与,教师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
3.改进实验设计方案,学生思维“活”起来
外国人对中国学生有这样的评价,说他们是“考试的巨人,动手的矮子”。在中国的一些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素质教育不但要求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还要求他们具备同样优秀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在“检测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时,学生发现在用显微镜统计尘埃粒子数时,书中“五点取样检测法”要求的2×2毫米的小方格太大,给统计带来不便,以至于统计结果容易出现误差。为此,学生讨论决定,修改设计方案,将小方格改成1×1毫米,没想到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敢于质疑教科书的学习态度受到老师的高度肯定和鼓励后,学生的思维火花很容易就被激活起来。同时,在交流实验体会中,学生普遍意识到空气质量的好坏对大家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保护环境质量,人人有责。为此,不在教室走廊跑跳打闹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只要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学生的智慧将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4.注重生活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对奇怪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都希望能够搞清楚其中的缘由,而自己去探究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观察种子结构”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前两天,让学生在家将小麦或黄豆等种子浸于温水中,早晚各换一次水,置于温暖的地方。课上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熟知的种子,了解他们的结构和萌发情况吗?进而让学生观察自带浸软的种子(可以互换),进行探究。由于事先没有统一要求,所以全班学生就可以观察到不同种子的结构,通过对比交流,让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进而为熟知种子的结构,了解什么是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家中其他的种子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其生长现象,并记录下来,为4天后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对于那些萌发的种子,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幼根,了解根尖的结构,并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幼苗长成后,教师可以继续组织学生取其叶片,用徒手切片法观察叶片的结构。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仅培养了学生栽培植物的能力,而且还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实验材料。
5.优化实验评价机制,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价在实验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学生实验操作必不缺少,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具体操作如下表所示:
老师建议:(根据需要对学生提出建议)
如: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生物实验需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人的探究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就像一座火山。表面上,平静无奇;内心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只要你态度认真,那么世上就无难事,你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加油!
学生实验操作评价表学生姓名:
评价内容满分自评互评师评
实验准备
预习实验内容0.5
带齐老师要求的实验材料0.5
实验过程
实验仪器操作规范1
小组按步骤完成实验得1分;
熟练完成实验操作加1分2
小组自觉遵守纪律得0.5分,
小组互助合作加0.5分1
实验结束后能整理、清洁实验材料用具1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明显,或准确找到观察目标1
准确描述、解释实验现象,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得2分;(根据描述的准确程度和解释的合理性酌情给分。)对不符合常规的实验现象能进行分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加1分。3
得分10
总分等级A(9分以上)B(7.5~8.9分)C(6~7.4分)D(6分以下)
说明:表中总分是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等三项的总和,满分为10分。
总之,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力生物实验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改进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转变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让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课堂上“真”的动起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