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公共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改革;意义;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78—02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的“三个中心”教学模式(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是在工业化社会中形成的,而在信息化社会中,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特别是在现代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弊端更为突出,这源自于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内在要求的灵活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换言之,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在实践运用中灵活变通的能力。因而,“翻转课堂”的改革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同时,不断推进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翻转课堂”改革,必须要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内容、过程以及关系进行优化。
一、 “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
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做新生思想的‘助产婆’,即‘产婆术’”;同时期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教师的启发与教学需掌握时机。他们都将受教育者视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而现代“翻转课堂”模式则因萨尔曼·可汗成立的“可汗学院”而备受关注。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学为中心,建构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中心,这一点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中心来说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教”是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学”是学生获取和内化知识的过程。“翻轉课堂”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课堂的主要内容将不再是老师的灌输式授课,而是通过指导答疑、拓展练习、师生互动等方式巩固和内化学生的所学知识,而原本应该在课堂讲授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前获取。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课堂的“设计者”,而学生则从知识的“接受者”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2.“翻转课堂”的基本目标是个性化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统一的讲授与灌输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因而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转课堂”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学习者有充分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节奏和学习时间进行掌握,利用实时交互平台等辅助工具形成开放性知识结构,打破了传统课堂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性、学习进度的均衡性等弊端,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培养方案。
3.“翻转课堂”的基本方式是激发个体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任务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过程的效果。“翻转课堂”以视频、PPT等多媒体技术来承载知识,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而学生自己对课程节奏的把握也能避免因跟不上课程而感到困惑,也能避免因重复讲授而感到无聊,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可以给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自主安排时间拓展学习的机会。
二、 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改革的意义
1.“翻转课堂”改革适应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对公共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对人才的“三维需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根据自身情况,补齐短板,发挥所长。因此,个性化发展和学习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翻转课堂”改革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均一性和刻板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教学任务中的知识传递任务转移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节奏,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提出任务、引导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活跃起来,释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2.“翻转课堂”改革适应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效灵活学习的要求。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专业归属与兴趣所向之间找到平衡,是许多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共同面对的困境。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的改革正是破解这类难题的关键所在。“翻转课堂”利用视频技术将课堂内容保存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安排自身学习,反复揣摩,因此,学习更具有灵活性,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翻转课堂”、“预习→看视频→运用”的模式,也更适合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堂对学生实践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3.“翻转课堂”改革丰富了公共管理类专业课堂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和完成的物质基础,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堂进行翻转式改革,能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与古代社会单一、零散的教学资源不同,现代科技给现代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翻转课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将综合了文本、影视、动画、图片等表达符号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资源固有的缺陷,也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用硬盘、CD、云端等方式记录储存教学资源也更便于学生随时提取,反复使用,因此,“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过程安排在课外也就变得切实可行。
三、 “翻转课堂”改革的优化路径
1.技术变革: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支持。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然,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并不会引起教育的变革,但是它的迅猛发展会促使人们不得不思考现代教育的创新之路,同时也为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不难看出,在现阶段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处处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子,但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它来提升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翻转课堂”改革的优势在于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得以综合。因此,通过视频技术将课程讲授内容移至课外,可以给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与交流;包含课件、视频、在线测评在内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更适合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而在线互动平台也有助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反馈。在线下交流中,实时互动给学生带来的共振效应是线上交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积极引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只要获得线上教学、学习、交流、反馈的便利,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腾出时间和空间给予师生之间线下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2.内容架构: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碎片化倾向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改革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克服这种倾向一直以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实践性,切实掌握和应用知识传递规律。通过制订教学单元方案,精选出专业知识中关节的知识点,进行有机分解和深度加工,并构建关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在视频材料和课堂实践中,充分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与脉络,深度挖掘知识脉络之间的深层逻辑,并将其延伸和拓展,形成知识面,由此构建出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易提取的知识网络系统。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知识理论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知识网络体系的构成并不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的结束,加强学生对專业知识在实践层面上的理解,同样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改革的重要使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谈论交流等方式,是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3.过程优化:建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钟启泉教授认为,“翻转课堂”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由“预习→上课→复习”转变为“预习→看视频→运用”。通过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评估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教学活动和课程改革提供导向作用。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只关注学习的最终效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翻转课堂”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也要对专业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估。“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单一的评价指标无法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估,为专业教学提供反馈,既关注公共管理类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要关注其未来发展。
4.关系重构:理顺“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这两对关系,即“教与学”和“师与生”两对对应范畴的关系,这两对关系基本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的改革必须要对这两对关系进行重构。一方面,“翻转课堂”要颠覆传统课堂以教为主,思、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灵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真正的学习与思考并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活跃课堂。另一方面,“翻转课堂”还必须消解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摆正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重构教师—学生双主体课堂,建立教师与学生相对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和“聆听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研究者”、讨论的“互动者”;而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掌控者”,而是课程的“设计者”、知识的“引导者”和学习的“组织者”。只有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师与生”的双重关系,“翻转课堂”的变革才能取得成效。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78—02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的“三个中心”教学模式(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是在工业化社会中形成的,而在信息化社会中,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特别是在现代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弊端更为突出,这源自于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内在要求的灵活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换言之,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在实践运用中灵活变通的能力。因而,“翻转课堂”的改革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同时,不断推进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翻转课堂”改革,必须要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内容、过程以及关系进行优化。
一、 “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
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做新生思想的‘助产婆’,即‘产婆术’”;同时期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教师的启发与教学需掌握时机。他们都将受教育者视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而现代“翻转课堂”模式则因萨尔曼·可汗成立的“可汗学院”而备受关注。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学为中心,建构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中心,这一点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中心来说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教”是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学”是学生获取和内化知识的过程。“翻轉课堂”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课堂的主要内容将不再是老师的灌输式授课,而是通过指导答疑、拓展练习、师生互动等方式巩固和内化学生的所学知识,而原本应该在课堂讲授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前获取。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课堂的“设计者”,而学生则从知识的“接受者”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2.“翻转课堂”的基本目标是个性化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统一的讲授与灌输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因而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转课堂”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学习者有充分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节奏和学习时间进行掌握,利用实时交互平台等辅助工具形成开放性知识结构,打破了传统课堂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性、学习进度的均衡性等弊端,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培养方案。
3.“翻转课堂”的基本方式是激发个体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任务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过程的效果。“翻转课堂”以视频、PPT等多媒体技术来承载知识,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而学生自己对课程节奏的把握也能避免因跟不上课程而感到困惑,也能避免因重复讲授而感到无聊,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可以给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自主安排时间拓展学习的机会。
二、 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改革的意义
1.“翻转课堂”改革适应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对公共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对人才的“三维需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根据自身情况,补齐短板,发挥所长。因此,个性化发展和学习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翻转课堂”改革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均一性和刻板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教学任务中的知识传递任务转移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节奏,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提出任务、引导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活跃起来,释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2.“翻转课堂”改革适应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效灵活学习的要求。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专业归属与兴趣所向之间找到平衡,是许多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共同面对的困境。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的改革正是破解这类难题的关键所在。“翻转课堂”利用视频技术将课堂内容保存下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安排自身学习,反复揣摩,因此,学习更具有灵活性,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翻转课堂”、“预习→看视频→运用”的模式,也更适合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堂对学生实践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3.“翻转课堂”改革丰富了公共管理类专业课堂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和完成的物质基础,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堂进行翻转式改革,能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与古代社会单一、零散的教学资源不同,现代科技给现代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翻转课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将综合了文本、影视、动画、图片等表达符号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资源固有的缺陷,也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用硬盘、CD、云端等方式记录储存教学资源也更便于学生随时提取,反复使用,因此,“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过程安排在课外也就变得切实可行。
三、 “翻转课堂”改革的优化路径
1.技术变革: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支持。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然,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并不会引起教育的变革,但是它的迅猛发展会促使人们不得不思考现代教育的创新之路,同时也为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不难看出,在现阶段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处处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子,但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它来提升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翻转课堂”改革的优势在于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得以综合。因此,通过视频技术将课程讲授内容移至课外,可以给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与交流;包含课件、视频、在线测评在内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更适合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而在线互动平台也有助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反馈。在线下交流中,实时互动给学生带来的共振效应是线上交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积极引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只要获得线上教学、学习、交流、反馈的便利,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腾出时间和空间给予师生之间线下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2.内容架构: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碎片化倾向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改革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克服这种倾向一直以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实践性,切实掌握和应用知识传递规律。通过制订教学单元方案,精选出专业知识中关节的知识点,进行有机分解和深度加工,并构建关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在视频材料和课堂实践中,充分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与脉络,深度挖掘知识脉络之间的深层逻辑,并将其延伸和拓展,形成知识面,由此构建出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易提取的知识网络系统。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知识理论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知识网络体系的构成并不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的结束,加强学生对專业知识在实践层面上的理解,同样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改革的重要使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谈论交流等方式,是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3.过程优化:建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钟启泉教授认为,“翻转课堂”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由“预习→上课→复习”转变为“预习→看视频→运用”。通过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评估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教学活动和课程改革提供导向作用。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只关注学习的最终效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翻转课堂”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也要对专业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估。“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单一的评价指标无法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估,为专业教学提供反馈,既关注公共管理类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要关注其未来发展。
4.关系重构:理顺“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这两对关系,即“教与学”和“师与生”两对对应范畴的关系,这两对关系基本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公共管理类专业“翻转课堂”的改革必须要对这两对关系进行重构。一方面,“翻转课堂”要颠覆传统课堂以教为主,思、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灵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真正的学习与思考并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活跃课堂。另一方面,“翻转课堂”还必须消解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摆正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重构教师—学生双主体课堂,建立教师与学生相对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再是知识的“接收者”和“聆听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研究者”、讨论的“互动者”;而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掌控者”,而是课程的“设计者”、知识的“引导者”和学习的“组织者”。只有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师与生”的双重关系,“翻转课堂”的变革才能取得成效。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