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大汉奸汪精卫一生艳福不浅,其实与他有过关系的女子只有三个,令人奇怪的是均是凤求凰。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883—1944),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少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早期为革命志士,曾出任《民报》主编,一表人材,风流倜傥。
1907年元月,汪精卫从日本赴南洋宣传革命,筹募经费。途中在公共场所作革命演讲,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欢迎。在槟榔屿演讲时,当地名门富商之女陈璧君为他的风采所倾倒,顿起爱意,不但到处追随捧场,还请母亲捐了一笔巨款,使汪精卫感动万分。不久,陈璧君也尾随汪精卫到了日本,参加了革命组织,从此尽量寻找机会接近汪精卫。汪精卫也对这位大家闺秀产生了爱慕之情。在离开日本前往香港后,二人关系进一步加固,并很快确定了婚姻关系。
一天,因为工作需要,汪精卫去找至交方声洞商量公事,方声洞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介绍妻子曾醒和妹妹方君瑛与他相识。汪精卫此次来香港的主要目的,是请方声洞找一个会制造炸弹的刘师复到天津制造炸弹。刘师复答应去。汪精卫决定先行北上,他悄悄地向方声洞夫妇告别。没想到豆蔻年华、明艳照人的方君瑛对汪精卫一见钟情,饯别宴上,方君瑛献上送别汪精卫的小诗二首,博得汪精卫的好感。
1910年2月1日,汪精卫在摄政王每日进出的必经要道掘坑埋炸弹,因为犬吠,惊动民政部侦探,事败,汪精卫被清廷抓捕,打入刑部大牢。
汪精卫身陷囹圄,他的朋友少有敢去探望。而陈璧君却对汪精卫关切备至,用金钱买通狱卒,送衣送食,长久不断。汪精卫深感患难中同志友爱的珍贵,遂于长夜寂寞之时,赋《怀故人》一诗,内有“唯有璧君最真情”一句,表达内心感受。
陈璧君读到这首诗,非常感动,特地绣了一对儿枕头,上面是一对鸳鸯,送给狱中受难的意中人,以“虽不能生前同衾,也望能死后同穴”等语直接向汪精卫表明心迹。身处铁窗内的汪精卫对于陈璧君的一往情深,不得不报以“不论生死契阔,彼此誓为夫妇”。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成立了民国。陈璧君向汪精卫提出正式结婚的要求。汪精卫回到广州征得兄长汪兆镛的同意,决定举行婚礼。为了婚礼的盛大隆重,汪精卫、陈璧君二人前往香港购办应用衣物,顺便探望亲朋好友。他们到了方声洞家中时,得知方声洞在黄花岗之役中壮烈牺牲了。二人在灵前上香行礼,不禁潸然泪下。婚宴上还双双为烈士洒酒深祭,以表继承意志。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由他夫妇二人发起,在广州创办了一所纪念朱执信的“执信中学”,意在进一步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士。就是这次办校,使汪精卫的感情世界又添了新的色彩。
学校一切经济事务等,均由陈璧君负责,陈璧君请来已经回广州的曾醒、方君瑛来执教。有一次汪精卫率全校师生前往黄花岗公祭先烈归来,当晚去看望方君瑛。二人旧情难忘,加之汪精卫告知陈璧君由于父母娇惯脾气不好,深感难以应付,自己婚姻并不幸福,方君瑛情不自禁地投向了汪精卫的怀抱。从此以后,二人出双入对,情至深处时甚至不避外人,俨然夫妻。
陈璧君从美国返回后,一场风暴终于降临了。陈璧君一回来,首先责问汪精卫怎样处置方君瑛?生下的儿女怎么办?随后跑到学校向方君瑛刁难发威。汪精卫见方君瑛受到如此委屈,对陈璧君大为不满,可又无法摆脱困境。方君瑛思前想后,愁肠百转:此事已被陈璧君闹开,自己百口莫辩。为了顾全汪精卫已有子女的家庭,也为了自己的尊严,她觉得只有以死明志了,就在一个风雨之夜悬梁自尽了。方君瑛之死,使汪、陈二人的裂痕从此难以愈合。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汪精卫在南京出任行政院长。随着职务的升迁,汪精卫对陈璧君的情感也日趋西下。
汪精卫因想念方君瑛,常找曾醒聊天。一天,他在曾醒处发现一个冷艳诱人的女客人,蓦地一惊:莫不是方君瑛没有死?怎么跟方君瑛那么神象!经人介绍,才知道这个女子叫施旦,是曾醒兄长处一个凌姓部下的姨太太,其姿色有如西施再世。施旦对汪精卫也是一见倾心,主动出击,二人很快坠入爱河。
陈璧君从庐山归来后,发现有个酷似方君瑛的美女施旦与汪精卫相处甚密,心中窝了一团火,又不好发作,每天生闷气。
汪精卫沦为卖国贼后,成了众矢之的。1935年11月1日,他被人行刺受重伤,不得不辞去行政院长职务赴日医治,医生说他只有10年寿命。翌年底回国,汪精卫心情很怀,常对陈璧君怨言相向。陈璧君也不敢多与争论,有时借故出游,缓和一下夫妻间的紧张气氛,汪精卫遂得以常和施旦接近。施旦往来于汪精卫的宫邸,对他曲意奉承,服侍他无微不至,渐渐成为汪宅的重要人物。
抗战爆发以后,1939年,汪精卫公开降日登上了“伪国民政府主席”的宝座,堕落为彻头彻尾的大汉奸、大卖国贼,国人痛恨至极。汪精卫怕人再次暗杀,如惊弓之鸟,处处小心从事。一次,在陈璧君刚离开南京赴香港的第二天,施旦忽然出现在南京颐和路汪精卫的府中。汪精卫大喜过望,惊问她何故突然到此?施旦告诉他,她已与丈夫离婚,复来故地是为了摆脱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自由地去爱。汪精卫激动地向施旦表示:“已经错过了方君瑛,不能再错过你了。”施旦却很洒脱地说:“以你的名誉地位,不能离婚再婚。”她表明,她心甘情愿地跟在汪精卫身边做一个情人。于是,汪精卫就安排施旦做私人女秘书。陈璧君在香港既生气,又害怕,匆匆赶回南京。她接受过去方君瑛事件的教训,不大吵大闹,想以比较理性的态度干预此事。汪精卫却坚决而严厉地向她表示:“施旦是我的秘书,也是心爱的情人,谁也不准反对!”一种“不要江山要美人”的样子,大出陈璧君意料。
陈璧君按捺不住,正想大吵大闹一番,施旦却和颜悦色地向她表示:“你是他的夫人,无人可争。我不能,也不愿我们之间有任何争执。何况兆铭的生命只有5年,我只是爱惜他,仰慕他。”说到汪精卫的身体,陈璧君联想到自己的前途,沉吟不语,只好勉而受之。施旦在汪精卫身边,身兼三任:情人、秘书和管家。1944年1月,汪精卫病情剧变,医生诊断系压迫性脊髓炎,非再去日本医治不可。汪精卫知道生命快到尽头,赴日本医治只是尽人意而已。此去只能陈璧君陪同,他又舍不得离开施旦。施旦劝他应尽快赴日本就医,并以佛法来宽慰他:“我会每天为你闭门诵经,祈祷佛祖,你一定能康复生还。”
汪精卫感慨万端,向施旦表示:“旦,世间只有你最了解我的痛苦,能减少我的痛苦。”又对施旦作交代:“如果我能康复生还,当然和你重聚。否则,等我棺木运回你即可离京,隐埋姓名。明天我将送你些财产,供你维持生活。”汪精卫在陈璧君母女陪同下,专机飞往日本医治。11月9日下午,汪精卫因当年老伤复发气绝身亡。中华民族的罪人、全国首号大汉奸死有余辜,国人对他深恶痛绝,将他坟墓也炸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陈璧君等以汉奸罪被捕,后死于牢中。施旦听说汪精卫的坟墓被炸毁,想起汪精卫生前“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的诗句,竟一语成谶。哀痛之余,将汪精卫的衣物埋在一个尼姑庵后的空地中,亲笔题签:“汪精卫先生衣冠冢”,制成一块小石碑,竖立冢前。此后,她就在庵中长斋念佛。没过多久,也追随汪精卫去了。
(责编王兵)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883—1944),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少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早期为革命志士,曾出任《民报》主编,一表人材,风流倜傥。
1907年元月,汪精卫从日本赴南洋宣传革命,筹募经费。途中在公共场所作革命演讲,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欢迎。在槟榔屿演讲时,当地名门富商之女陈璧君为他的风采所倾倒,顿起爱意,不但到处追随捧场,还请母亲捐了一笔巨款,使汪精卫感动万分。不久,陈璧君也尾随汪精卫到了日本,参加了革命组织,从此尽量寻找机会接近汪精卫。汪精卫也对这位大家闺秀产生了爱慕之情。在离开日本前往香港后,二人关系进一步加固,并很快确定了婚姻关系。
一天,因为工作需要,汪精卫去找至交方声洞商量公事,方声洞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介绍妻子曾醒和妹妹方君瑛与他相识。汪精卫此次来香港的主要目的,是请方声洞找一个会制造炸弹的刘师复到天津制造炸弹。刘师复答应去。汪精卫决定先行北上,他悄悄地向方声洞夫妇告别。没想到豆蔻年华、明艳照人的方君瑛对汪精卫一见钟情,饯别宴上,方君瑛献上送别汪精卫的小诗二首,博得汪精卫的好感。
1910年2月1日,汪精卫在摄政王每日进出的必经要道掘坑埋炸弹,因为犬吠,惊动民政部侦探,事败,汪精卫被清廷抓捕,打入刑部大牢。
汪精卫身陷囹圄,他的朋友少有敢去探望。而陈璧君却对汪精卫关切备至,用金钱买通狱卒,送衣送食,长久不断。汪精卫深感患难中同志友爱的珍贵,遂于长夜寂寞之时,赋《怀故人》一诗,内有“唯有璧君最真情”一句,表达内心感受。
陈璧君读到这首诗,非常感动,特地绣了一对儿枕头,上面是一对鸳鸯,送给狱中受难的意中人,以“虽不能生前同衾,也望能死后同穴”等语直接向汪精卫表明心迹。身处铁窗内的汪精卫对于陈璧君的一往情深,不得不报以“不论生死契阔,彼此誓为夫妇”。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成立了民国。陈璧君向汪精卫提出正式结婚的要求。汪精卫回到广州征得兄长汪兆镛的同意,决定举行婚礼。为了婚礼的盛大隆重,汪精卫、陈璧君二人前往香港购办应用衣物,顺便探望亲朋好友。他们到了方声洞家中时,得知方声洞在黄花岗之役中壮烈牺牲了。二人在灵前上香行礼,不禁潸然泪下。婚宴上还双双为烈士洒酒深祭,以表继承意志。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由他夫妇二人发起,在广州创办了一所纪念朱执信的“执信中学”,意在进一步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士。就是这次办校,使汪精卫的感情世界又添了新的色彩。
学校一切经济事务等,均由陈璧君负责,陈璧君请来已经回广州的曾醒、方君瑛来执教。有一次汪精卫率全校师生前往黄花岗公祭先烈归来,当晚去看望方君瑛。二人旧情难忘,加之汪精卫告知陈璧君由于父母娇惯脾气不好,深感难以应付,自己婚姻并不幸福,方君瑛情不自禁地投向了汪精卫的怀抱。从此以后,二人出双入对,情至深处时甚至不避外人,俨然夫妻。
陈璧君从美国返回后,一场风暴终于降临了。陈璧君一回来,首先责问汪精卫怎样处置方君瑛?生下的儿女怎么办?随后跑到学校向方君瑛刁难发威。汪精卫见方君瑛受到如此委屈,对陈璧君大为不满,可又无法摆脱困境。方君瑛思前想后,愁肠百转:此事已被陈璧君闹开,自己百口莫辩。为了顾全汪精卫已有子女的家庭,也为了自己的尊严,她觉得只有以死明志了,就在一个风雨之夜悬梁自尽了。方君瑛之死,使汪、陈二人的裂痕从此难以愈合。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汪精卫在南京出任行政院长。随着职务的升迁,汪精卫对陈璧君的情感也日趋西下。
汪精卫因想念方君瑛,常找曾醒聊天。一天,他在曾醒处发现一个冷艳诱人的女客人,蓦地一惊:莫不是方君瑛没有死?怎么跟方君瑛那么神象!经人介绍,才知道这个女子叫施旦,是曾醒兄长处一个凌姓部下的姨太太,其姿色有如西施再世。施旦对汪精卫也是一见倾心,主动出击,二人很快坠入爱河。
陈璧君从庐山归来后,发现有个酷似方君瑛的美女施旦与汪精卫相处甚密,心中窝了一团火,又不好发作,每天生闷气。
汪精卫沦为卖国贼后,成了众矢之的。1935年11月1日,他被人行刺受重伤,不得不辞去行政院长职务赴日医治,医生说他只有10年寿命。翌年底回国,汪精卫心情很怀,常对陈璧君怨言相向。陈璧君也不敢多与争论,有时借故出游,缓和一下夫妻间的紧张气氛,汪精卫遂得以常和施旦接近。施旦往来于汪精卫的宫邸,对他曲意奉承,服侍他无微不至,渐渐成为汪宅的重要人物。
抗战爆发以后,1939年,汪精卫公开降日登上了“伪国民政府主席”的宝座,堕落为彻头彻尾的大汉奸、大卖国贼,国人痛恨至极。汪精卫怕人再次暗杀,如惊弓之鸟,处处小心从事。一次,在陈璧君刚离开南京赴香港的第二天,施旦忽然出现在南京颐和路汪精卫的府中。汪精卫大喜过望,惊问她何故突然到此?施旦告诉他,她已与丈夫离婚,复来故地是为了摆脱法律与道德的约束,自由地去爱。汪精卫激动地向施旦表示:“已经错过了方君瑛,不能再错过你了。”施旦却很洒脱地说:“以你的名誉地位,不能离婚再婚。”她表明,她心甘情愿地跟在汪精卫身边做一个情人。于是,汪精卫就安排施旦做私人女秘书。陈璧君在香港既生气,又害怕,匆匆赶回南京。她接受过去方君瑛事件的教训,不大吵大闹,想以比较理性的态度干预此事。汪精卫却坚决而严厉地向她表示:“施旦是我的秘书,也是心爱的情人,谁也不准反对!”一种“不要江山要美人”的样子,大出陈璧君意料。
陈璧君按捺不住,正想大吵大闹一番,施旦却和颜悦色地向她表示:“你是他的夫人,无人可争。我不能,也不愿我们之间有任何争执。何况兆铭的生命只有5年,我只是爱惜他,仰慕他。”说到汪精卫的身体,陈璧君联想到自己的前途,沉吟不语,只好勉而受之。施旦在汪精卫身边,身兼三任:情人、秘书和管家。1944年1月,汪精卫病情剧变,医生诊断系压迫性脊髓炎,非再去日本医治不可。汪精卫知道生命快到尽头,赴日本医治只是尽人意而已。此去只能陈璧君陪同,他又舍不得离开施旦。施旦劝他应尽快赴日本就医,并以佛法来宽慰他:“我会每天为你闭门诵经,祈祷佛祖,你一定能康复生还。”
汪精卫感慨万端,向施旦表示:“旦,世间只有你最了解我的痛苦,能减少我的痛苦。”又对施旦作交代:“如果我能康复生还,当然和你重聚。否则,等我棺木运回你即可离京,隐埋姓名。明天我将送你些财产,供你维持生活。”汪精卫在陈璧君母女陪同下,专机飞往日本医治。11月9日下午,汪精卫因当年老伤复发气绝身亡。中华民族的罪人、全国首号大汉奸死有余辜,国人对他深恶痛绝,将他坟墓也炸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陈璧君等以汉奸罪被捕,后死于牢中。施旦听说汪精卫的坟墓被炸毁,想起汪精卫生前“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的诗句,竟一语成谶。哀痛之余,将汪精卫的衣物埋在一个尼姑庵后的空地中,亲笔题签:“汪精卫先生衣冠冢”,制成一块小石碑,竖立冢前。此后,她就在庵中长斋念佛。没过多久,也追随汪精卫去了。
(责编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