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典籍,一提起刘备的儿子刘禅,都将其与平庸无能画上等号。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辅佐,却未能振兴蜀国,最后还降服于魏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几乎将其归入低能儿之列,后人也习惯用“阿斗”、“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有历史学家认为,其实阿斗并非一无是处。蜀亡前,刘禅有一套治国方略,据史料记载,刘禅知人善任,颇有其父遗风,只不过形势变化比他想象得更快。与刘备相比,刘禅有太多的劣势,首先是麾下无人,没有像刘关张那样的生死关系,那些沙场老将是念其为刘备之子才追随蜀汉;其次刘禅对父亲订下的蜀汉霸业并不十分赞同,对于无休止的厮杀他并不认同,其举止并非其本意。从蜀汉霸业来讲刘禅的确胸无大志,但对蜀汉的发展,他有自己的主见。
刘备临终前留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就“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对诸葛亮挥军进行北伐而导致国力衰退早就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全国、恢复汉朝宗室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蜀汉的崇高威望,刘禅不得不以团结为重,支持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并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休养生息,以积蓄力量从长计议,为再北伐做准备,同时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然而形势的发展远远比他的想象快得多,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君主,刘禅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虽说不一定正确,但从史书记载来分析,刘禅绝对不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昏庸低能。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曰:“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
蜀亡后,刘禅移居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席间司马昭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自此“乐不思蜀”一语,被后人传为无能的笑柄,也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有人认为,刘禅之所以回答“乐不思蜀”,是用他的“傻”来保全了自己,也令许多无辜者逃过了一劫。陈寿将刘禅的“无能”归为环境所致,其实不无道理。
张昌希摘自大公网
编辑/米豆
有历史学家认为,其实阿斗并非一无是处。蜀亡前,刘禅有一套治国方略,据史料记载,刘禅知人善任,颇有其父遗风,只不过形势变化比他想象得更快。与刘备相比,刘禅有太多的劣势,首先是麾下无人,没有像刘关张那样的生死关系,那些沙场老将是念其为刘备之子才追随蜀汉;其次刘禅对父亲订下的蜀汉霸业并不十分赞同,对于无休止的厮杀他并不认同,其举止并非其本意。从蜀汉霸业来讲刘禅的确胸无大志,但对蜀汉的发展,他有自己的主见。
刘备临终前留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就“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对诸葛亮挥军进行北伐而导致国力衰退早就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全国、恢复汉朝宗室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蜀汉的崇高威望,刘禅不得不以团结为重,支持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并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休养生息,以积蓄力量从长计议,为再北伐做准备,同时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然而形势的发展远远比他的想象快得多,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君主,刘禅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虽说不一定正确,但从史书记载来分析,刘禅绝对不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昏庸低能。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曰:“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
蜀亡后,刘禅移居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席间司马昭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自此“乐不思蜀”一语,被后人传为无能的笑柄,也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有人认为,刘禅之所以回答“乐不思蜀”,是用他的“傻”来保全了自己,也令许多无辜者逃过了一劫。陈寿将刘禅的“无能”归为环境所致,其实不无道理。
张昌希摘自大公网
编辑/米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