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增强学生竞争合作能力;最后,要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
【关键词】自信 竞争 合作 意志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育。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素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青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提倡“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亮点。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很棒、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心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一课时,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我”这一形象特点:聪明伶俐、有才能、会写文章、又幽默等等。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他没有同情心。”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同学们纷纷针对他,说他什么没有同情心了,他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那么小的年龄就出来打工挣钱了,他不同情他父母亲的辛苦,他能这样做吗?那位同学面红耳赤,嘴里蠕动,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自以为是不识人情世故的人,面对失意的希金斯,他不但不同情,反而用与己无关的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嘲讽和挖苦别人,这种不尊重他人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位同学的自信心得到了肯定,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了,想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更持久、更主要、会更有力地促进其对语文的学习。
二、增强学生竞争合作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是维持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有意的操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为了让学生适应初中生的生活,在课堂上搞抢答比赛,即以班里自然组为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抢答,正确者十分,回答不正确,继续抢答,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回答得多且都正确的组分数就高,期末给小组每个同学嘉奖。刚开始学生不太适应,有些拘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背一些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背诵比赛,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同样是自然组为小组进行。在朗诵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诵流畅,诵出情感。老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经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例如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成功实现,除了他遇事沉着冷静外,应该还有一点就是合作的力量。试想,在施行“空城计”时如果稍不留神或没有好好合作,“空城计”还能成功实现吗?可见合作是多么重要。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做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是老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育和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事迹,如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身周围的典型人物,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吸取精神粮食,磨炼意志。例如,第三册中的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要表现袁隆平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灭的奋斗精神,体现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当时的处境怎样?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他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极,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思考: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在身处逆境时,你会怎么办?以此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一)》时,有意识地推荐并强调学生去看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让学生知道高尔基是在经历怎样的磨难,完成自我的提高,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又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二)》时,有意地输灌给学生们关于音乐大师贝多芬一生坎坷,似乎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但他并没因此退却,并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事实。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就这样,他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在痛苦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从而学习他那种在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视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也可以结合语文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收看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近段时间湖南台播出的一栏目:“极限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们在种种阻碍下完成任务,达到挑战成功目的。这需要选手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增强学生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的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看法和体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 杜殿坤 (编译):《给教师的建议》(电子版)
2.汪基德等编著:《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8
3.石国兴,白晋荣主编:《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业出版社,2009.2
组稿编辑:欧青云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民族学校)
【关键词】自信 竞争 合作 意志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育。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素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青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提倡“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亮点。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很棒、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心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不爱提问也不爱发言。在上《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一课时,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其他同学都结合课本内容谈了“我”这一形象特点:聪明伶俐、有才能、会写文章、又幽默等等。只有那位同学在座位上轻声说了一句:“他没有同情心。”他的这句话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同学们纷纷针对他,说他什么没有同情心了,他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那么小的年龄就出来打工挣钱了,他不同情他父母亲的辛苦,他能这样做吗?那位同学面红耳赤,嘴里蠕动,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的想法不一般,我想知道得具体一些,你能说说吗?”那位学生低着头轻声说:“我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自以为是不识人情世故的人,面对失意的希金斯,他不但不同情,反而用与己无关的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态来嘲讽和挖苦别人,这种不尊重他人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他说得有道理,在他说完之后,我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其余的同学也投去赞许的目光,那位同学的自信心得到了肯定,受到了鼓舞。自那次之后,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了,想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事实上,学生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更持久、更主要、会更有力地促进其对语文的学习。
二、增强学生竞争合作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是维持其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抗挫折能力。语文教学也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有意的操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为了让学生适应初中生的生活,在课堂上搞抢答比赛,即以班里自然组为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抢答,正确者十分,回答不正确,继续抢答,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回答得多且都正确的组分数就高,期末给小组每个同学嘉奖。刚开始学生不太适应,有些拘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为了让学生背一些古诗词,我搞了一场古诗词背诵比赛,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同样是自然组为小组进行。在朗诵中要求学生口齿清楚,诗句朗诵流畅,诵出情感。老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经过上述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例如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成功实现,除了他遇事沉着冷静外,应该还有一点就是合作的力量。试想,在施行“空城计”时如果稍不留神或没有好好合作,“空城计”还能成功实现吗?可见合作是多么重要。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做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是老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育和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事迹,如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身周围的典型人物,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吸取精神粮食,磨炼意志。例如,第三册中的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要表现袁隆平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灭的奋斗精神,体现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当时的处境怎样?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他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极,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思考: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在身处逆境时,你会怎么办?以此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一)》时,有意识地推荐并强调学生去看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让学生知道高尔基是在经历怎样的磨难,完成自我的提高,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又如在引导学生读《名著引读(二)》时,有意地输灌给学生们关于音乐大师贝多芬一生坎坷,似乎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但他并没因此退却,并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事实。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就这样,他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在痛苦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从而学习他那种在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视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也可以结合语文教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收看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近段时间湖南台播出的一栏目:“极限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们在种种阻碍下完成任务,达到挑战成功目的。这需要选手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增强学生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当然,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很广,培养的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看法和体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 杜殿坤 (编译):《给教师的建议》(电子版)
2.汪基德等编著:《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8
3.石国兴,白晋荣主编:《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业出版社,2009.2
组稿编辑:欧青云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