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因课堂教学模式的诸般限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就此现象展开深入分析,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为实例,讨论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果存在的影响,并提出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听说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4-0095-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数量达到323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60万,办学规模正不断扩大(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1]与之发展相应的是,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英语这门语言作为国际通用语,在我国各就业领域都表现出其重要性。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用人单位都明确把英语列入招聘条件就非常说明问题。然而,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虽然在国家四六级考试中能取得不错的通过率,但是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诸般限制,学生大多数不具备社会就业时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即听说能力。
二、现状分析
各独立院校成立以来,国内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们一直对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英语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这一现象表示高度重视。经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2]
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以下简称“科技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3]来展开教学的,但主要的听说课堂教学仍以采用传统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原则为主。这种模式应用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听说教学则必然会导致“英语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4]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仍多采用“教师放录音+学生被动听录音”的模式,即使在有多媒体设备协助的条件下,授课方式依然变化不大。这种模式一方面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本质,另一方面也忽略了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直接导致教师上课无激情,只做简单的播放员工作,遇到重难点部分只会反复播放,或将听力课变为精读课,使得学生在听说学习中多为被动接受,无法真正体验语言的魅力,学习效率低下,英语听说能力无法顺利提高,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第二,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拘泥于书本,严格按照教材的既定顺序和内容进行授课,虽然能从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尽快熟悉教学规律、跟上课堂进度,但却很难与时俱进。一本教材使用几年以后,听力录音材料和口语练习话题大多数与社会现状脱节,而且教师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最终导致授课教师忽视学生创新,学生也缺乏兴趣,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
第三,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重视度,授课教师在引入课外材料时,多半使用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有关的内容,因考而教、因考而学,功利心太强,无形中忽视了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普遍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
第四,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把教与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除了教师在教学时间内安排的听与说的训练之外,学生没有主动寻求课后锻炼的动力,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听说训练途径。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为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候有贪多求快之嫌,学生无法全部消化吸收,但对于课堂上没弄明白的听力材料或口语内容缺乏钻研精神,所以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
三、改革实践
基于以科技学院为例总结出来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我们结合科技学院实际办学情况与办学条件,深入分析了导致这几方面问题的根源,认识到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现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安排做系统地变革,“达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5]以期实现教学效果的理想化。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第一,改变听说课堂中“教师放录音+学生被动听录音”的传统播放模式,借助学生们所喜好的一些视频音频材料,如时下流行的英文歌曲、精彩电影片段等,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注意力投放到教师和听力材料上来。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听材料展开提问或分析,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并不仅仅只是一时兴起或随便听听,而需要他们对所听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口语水平,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再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与教师转换了角色,成为课堂交流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主导者予以适当的引导。
当然,引入的课外材料也可以通过课堂表演(Presentation)的形式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设计题目或提供方向,并负责审查相关材料的可用性,以保障教学地顺利进行。通过笔者两年多来的听说课堂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堂表演持欢迎态度,并愿意上台展示自己,从而引发了很多很好的创意,如自行改编精彩电影片段、原音重现经典对白、课前录制相关视频并在课堂上现场自我互动等等,也有的学生通过精心制作的幻灯片给大家介绍一些有意义的文化知识。
不论是哪种表现形式,学生都能以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其中,从而将听说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组织能力、资料查阅能力等各方面都能起到锻炼作用,并能很好地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培养学生自信心。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由身边的同学来引入课堂,介绍相关的教学课外内容,学生们的接受度会大大提升,这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不再紧扣书本、一成不变。这不是说就脱离教材,由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虽然教师大量引入课外视频音频材料时,可以通过丰富灵活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但在多样化的课外视听材料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支撑点,难以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容易学过就忘,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听说考试中的常见题型缺乏敏感度,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并因此归咎于自身能力不够。
那么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依赖课本的“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既不能盲目引入课外材料,又不能彻底丢掉课本,既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能够适应传统的听说考试,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课本为主,把教材作为听说课堂的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课外材料。结合前文所提到的开课前几分钟引入视频音频材料的方法,教师应对引入材料的内容严格把关,使之与听说课堂上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便能轻易从课外材料导入到对书本的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外自然过渡到课内,保证学生对书本学习的热情。
教师掌握好如何使用课本与引入课外材料的度,便能从某种程度上保障听力与口语话题的与时俱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情商的提高。
第三,排除功利心理,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国家四六级考试的应试培训,让学生在听说课堂上不仅能掌握有用的英语知识,也能为未来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考试的成功,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并不冲突,而应为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教师应学会把考试有关内容巧妙地融入听说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会应试的同时,掌握考试中所涉及的听说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知识的应用。比如,针对四级听力短对话和长对话的考试题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编自演小剧目,让学生在尽情欣赏表演之余,还能够结合剧目所给出的情境和提供的细节来回答相关问题,这种表演式情景对话,让学生们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随时提出观看过程中的不解之处,比之简单地重复播放录音,会让学生更觉亲切,更愿意去弄懂身边同学所说的每一句话并理解它们,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
第四,把听说课堂教学从课内四十五分钟延展到课外,针对每次听说课将引入的课外视频音频材料,教师可在课前就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或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提前了解与本节课听说话题相关的一些英语资料,课堂上就能学以致用,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学习动力更足。
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时间,来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比如邀请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学生做更为深入地研究并寻找机会(不一定局限于听说课堂内)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或是利用每次课课前的短暂时间做走访式提问(Interview Questions),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状况。实际上,后者这种检查方式比课堂提问和小测验的检查效果更好,不仅能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其在无压力状态下和老师谈话,学生会更乐于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反映给老师,并期待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而且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产生兴趣,培养英语听说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通过总结近几年来听说课堂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发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变革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这些变革一方面集合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既有助于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又不额外增加授课教师的备课压力,从而能投入更多精力从事相关教学研究,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做出长足贡献;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愿意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投入,并从中获得知识、文化等各方面的提高,从而实现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614.html.
[2] 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30.
[5] 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7.
[责任编辑:雷 艳]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听说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4-0095-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数量达到323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60万,办学规模正不断扩大(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1]与之发展相应的是,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英语这门语言作为国际通用语,在我国各就业领域都表现出其重要性。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用人单位都明确把英语列入招聘条件就非常说明问题。然而,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虽然在国家四六级考试中能取得不错的通过率,但是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诸般限制,学生大多数不具备社会就业时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即听说能力。
二、现状分析
各独立院校成立以来,国内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们一直对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对英语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这一现象表示高度重视。经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2]
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以下简称“科技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3]来展开教学的,但主要的听说课堂教学仍以采用传统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原则为主。这种模式应用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听说教学则必然会导致“英语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4]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仍多采用“教师放录音+学生被动听录音”的模式,即使在有多媒体设备协助的条件下,授课方式依然变化不大。这种模式一方面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本质,另一方面也忽略了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直接导致教师上课无激情,只做简单的播放员工作,遇到重难点部分只会反复播放,或将听力课变为精读课,使得学生在听说学习中多为被动接受,无法真正体验语言的魅力,学习效率低下,英语听说能力无法顺利提高,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第二,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拘泥于书本,严格按照教材的既定顺序和内容进行授课,虽然能从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尽快熟悉教学规律、跟上课堂进度,但却很难与时俱进。一本教材使用几年以后,听力录音材料和口语练习话题大多数与社会现状脱节,而且教师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最终导致授课教师忽视学生创新,学生也缺乏兴趣,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
第三,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重视度,授课教师在引入课外材料时,多半使用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有关的内容,因考而教、因考而学,功利心太强,无形中忽视了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形成较为普遍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
第四,传统的听说课堂教学把教与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除了教师在教学时间内安排的听与说的训练之外,学生没有主动寻求课后锻炼的动力,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听说训练途径。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为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候有贪多求快之嫌,学生无法全部消化吸收,但对于课堂上没弄明白的听力材料或口语内容缺乏钻研精神,所以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
三、改革实践
基于以科技学院为例总结出来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我们结合科技学院实际办学情况与办学条件,深入分析了导致这几方面问题的根源,认识到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现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安排做系统地变革,“达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5]以期实现教学效果的理想化。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第一,改变听说课堂中“教师放录音+学生被动听录音”的传统播放模式,借助学生们所喜好的一些视频音频材料,如时下流行的英文歌曲、精彩电影片段等,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注意力投放到教师和听力材料上来。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听材料展开提问或分析,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并不仅仅只是一时兴起或随便听听,而需要他们对所听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口语水平,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再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与教师转换了角色,成为课堂交流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主导者予以适当的引导。
当然,引入的课外材料也可以通过课堂表演(Presentation)的形式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设计题目或提供方向,并负责审查相关材料的可用性,以保障教学地顺利进行。通过笔者两年多来的听说课堂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堂表演持欢迎态度,并愿意上台展示自己,从而引发了很多很好的创意,如自行改编精彩电影片段、原音重现经典对白、课前录制相关视频并在课堂上现场自我互动等等,也有的学生通过精心制作的幻灯片给大家介绍一些有意义的文化知识。
不论是哪种表现形式,学生都能以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其中,从而将听说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组织能力、资料查阅能力等各方面都能起到锻炼作用,并能很好地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培养学生自信心。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由身边的同学来引入课堂,介绍相关的教学课外内容,学生们的接受度会大大提升,这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不再紧扣书本、一成不变。这不是说就脱离教材,由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虽然教师大量引入课外视频音频材料时,可以通过丰富灵活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但在多样化的课外视听材料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支撑点,难以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容易学过就忘,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听说考试中的常见题型缺乏敏感度,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并因此归咎于自身能力不够。
那么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依赖课本的“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既不能盲目引入课外材料,又不能彻底丢掉课本,既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能够适应传统的听说考试,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课本为主,把教材作为听说课堂的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课外材料。结合前文所提到的开课前几分钟引入视频音频材料的方法,教师应对引入材料的内容严格把关,使之与听说课堂上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便能轻易从课外材料导入到对书本的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外自然过渡到课内,保证学生对书本学习的热情。
教师掌握好如何使用课本与引入课外材料的度,便能从某种程度上保障听力与口语话题的与时俱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情商的提高。
第三,排除功利心理,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国家四六级考试的应试培训,让学生在听说课堂上不仅能掌握有用的英语知识,也能为未来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考试的成功,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并不冲突,而应为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教师应学会把考试有关内容巧妙地融入听说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会应试的同时,掌握考试中所涉及的听说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知识的应用。比如,针对四级听力短对话和长对话的考试题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编自演小剧目,让学生在尽情欣赏表演之余,还能够结合剧目所给出的情境和提供的细节来回答相关问题,这种表演式情景对话,让学生们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随时提出观看过程中的不解之处,比之简单地重复播放录音,会让学生更觉亲切,更愿意去弄懂身边同学所说的每一句话并理解它们,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
第四,把听说课堂教学从课内四十五分钟延展到课外,针对每次听说课将引入的课外视频音频材料,教师可在课前就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或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提前了解与本节课听说话题相关的一些英语资料,课堂上就能学以致用,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学习动力更足。
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时间,来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比如邀请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学生做更为深入地研究并寻找机会(不一定局限于听说课堂内)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或是利用每次课课前的短暂时间做走访式提问(Interview Questions),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状况。实际上,后者这种检查方式比课堂提问和小测验的检查效果更好,不仅能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其在无压力状态下和老师谈话,学生会更乐于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反映给老师,并期待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而且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产生兴趣,培养英语听说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通过总结近几年来听说课堂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发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变革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这些变革一方面集合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既有助于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又不额外增加授课教师的备课压力,从而能投入更多精力从事相关教学研究,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做出长足贡献;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愿意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投入,并从中获得知识、文化等各方面的提高,从而实现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614.html.
[2] 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30.
[5] 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7.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