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个人思维的呈现方式,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在习作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编版教材习作板块的编写,在引导学生思维方面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引,以解决学生作文层次混乱、思路不明确、语言逻辑差的问题。思维导图的应用,在教材指引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一条清晰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一、思维爆破——思维导图在协助学生选材方面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使用遵循着先内化再外放的原则,首先要对文章写作的中心主题有着明确的认知,并做到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才会乐意表达。中心主题决定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方向,而学生习作选材的灵感往往只是一瞬间,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取中心信息,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进行发散。发散的过程中挖掘文章的习作素材,并在其中找到最切合主题、感受最深刻的素材,从而围绕不同的素材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跟随着教师能对题材进行拓展,而自己独立选材时,则缺乏发散思维的能力,以至于出现千篇一律的文章。思维导图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具象,将学生的线性思维变成发散性思维,可以选择的素材则多、广、新奇、有趣,把学生从单一的思考角度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想法形成文字性的表达。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中,将重点词“怦怦跳”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发散,得到紧张、惊喜、激动、害怕等关键词。再由关键词“紧张”带来的生活事件联想,产生了《最激烈的一场游戏》《特殊的考试》《我当上班长了》等作文;由关键词“激动”带来的事件联想,产生了《我是冠军》《珍贵的合影》《特殊的客人》等主题作文。再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乐园》,“乐园”可以是家庭中的书房、厨房,也可以是校园里的操场、图书角,还可以是社会上的泳池、景点等。利用思维导图围绕关键词进行充分想象,学生再挑选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写作,解决了选材单一,千篇一律的问题。
二、思维体系增长——思维导图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建构
习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难的原因之一在于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 思维跳跃跨度大,但是思维架构能力不足,无法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进行看待,也就没有条理清晰的思路。这就导致学生写作结构混乱,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学生习作时必须立足于清晰的思路和完善的逻辑表达。思维导图正是将跳跃的思维联系成一个整体。平时教导学生习作,我们都会列一个提纲,按照这个方向去写。思维导图与提纲有着明显的不同,提纲有着固定的流程和模板,开头、中间、结尾式的框架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而思维导图的绘制符合脑科学中大脑的思维发散方式,对于不同文体的作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扩散,它更加强调的是思维的发散性和选材的多样性,而非单纯理清文章的线索脉络。而线条的使用拴住了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现象,使文章思路的发散有迹可循、有章可依,形成有系统、有层次的写作结构图式,让每一个写作要素的安排都能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出有形的思路。逻辑思维的应用在应用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六年级的学写倡议书习作单元,学生得先观察不良的现象,根据现象对背后的原因做出判断,判断依据来源于何处,如果要改善这种现象,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对这些有效方法进行倡议。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当中,指导学生学写活动方案,更需要全面系统的逻辑思维对方案进行构思。
三、逻辑体系的深化——逻辑思维的成长推进写作能力系统化的提升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习作部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深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逻辑的深化进一步推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篇习作教材为: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学生把推荐地的地点、特点、理由写清楚。对比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中,给出了具有逻辑性的写作建议:写清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干,再由主干发散事物多个方面的特点,根据特点选择适宜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方法中,又是一套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更具有说服力的思维体系。同样类别的题材,五年级对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同时使用习作方法进一步构建作文背后的逻辑。
四、思维导图对习作的审视
学生习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一篇好文章,总要经过数次的回头审视,对其中不成熟的谋篇布局进行调整,才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何審视自己的文章?如何审视他人的文章?审视、反思,促成了写作中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开放的,作图者可以在不同层别的分支上随时进行内容的修正和完善。思维导图的这一优点,使学生在习作完成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文章的内容,画出思维的架构,与教材要求进行比对,与自己最初的思维导图进行比对斟酌,才能培养出一次比一次成熟的思维,以通过自身的审视以及同伴的交流互助不断完善导图结构。让作文真正立足于自己思考的逻辑,形成最完整的表达。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出现思维混乱、内容无新意的现象,部编版语文教材对于写作中的底层逻辑思维非常重视。在习作训练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可视化的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让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也让学生看得见教师的教。从基础思维发散、体系化增长、逻辑深化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习作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逻辑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让语文达到“语用”的目的。
责任编辑
一、思维爆破——思维导图在协助学生选材方面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使用遵循着先内化再外放的原则,首先要对文章写作的中心主题有着明确的认知,并做到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才会乐意表达。中心主题决定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方向,而学生习作选材的灵感往往只是一瞬间,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取中心信息,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进行发散。发散的过程中挖掘文章的习作素材,并在其中找到最切合主题、感受最深刻的素材,从而围绕不同的素材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跟随着教师能对题材进行拓展,而自己独立选材时,则缺乏发散思维的能力,以至于出现千篇一律的文章。思维导图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具象,将学生的线性思维变成发散性思维,可以选择的素材则多、广、新奇、有趣,把学生从单一的思考角度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想法形成文字性的表达。比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中,将重点词“怦怦跳”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发散,得到紧张、惊喜、激动、害怕等关键词。再由关键词“紧张”带来的生活事件联想,产生了《最激烈的一场游戏》《特殊的考试》《我当上班长了》等作文;由关键词“激动”带来的事件联想,产生了《我是冠军》《珍贵的合影》《特殊的客人》等主题作文。再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乐园》,“乐园”可以是家庭中的书房、厨房,也可以是校园里的操场、图书角,还可以是社会上的泳池、景点等。利用思维导图围绕关键词进行充分想象,学生再挑选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写作,解决了选材单一,千篇一律的问题。
二、思维体系增长——思维导图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建构
习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难的原因之一在于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 思维跳跃跨度大,但是思维架构能力不足,无法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进行看待,也就没有条理清晰的思路。这就导致学生写作结构混乱,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学生习作时必须立足于清晰的思路和完善的逻辑表达。思维导图正是将跳跃的思维联系成一个整体。平时教导学生习作,我们都会列一个提纲,按照这个方向去写。思维导图与提纲有着明显的不同,提纲有着固定的流程和模板,开头、中间、结尾式的框架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而思维导图的绘制符合脑科学中大脑的思维发散方式,对于不同文体的作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扩散,它更加强调的是思维的发散性和选材的多样性,而非单纯理清文章的线索脉络。而线条的使用拴住了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现象,使文章思路的发散有迹可循、有章可依,形成有系统、有层次的写作结构图式,让每一个写作要素的安排都能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出有形的思路。逻辑思维的应用在应用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六年级的学写倡议书习作单元,学生得先观察不良的现象,根据现象对背后的原因做出判断,判断依据来源于何处,如果要改善这种现象,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对这些有效方法进行倡议。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当中,指导学生学写活动方案,更需要全面系统的逻辑思维对方案进行构思。
三、逻辑体系的深化——逻辑思维的成长推进写作能力系统化的提升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习作部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深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逻辑的深化进一步推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篇习作教材为: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学生把推荐地的地点、特点、理由写清楚。对比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中,给出了具有逻辑性的写作建议:写清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干,再由主干发散事物多个方面的特点,根据特点选择适宜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方法中,又是一套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更具有说服力的思维体系。同样类别的题材,五年级对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同时使用习作方法进一步构建作文背后的逻辑。
四、思维导图对习作的审视
学生习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一篇好文章,总要经过数次的回头审视,对其中不成熟的谋篇布局进行调整,才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何審视自己的文章?如何审视他人的文章?审视、反思,促成了写作中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开放的,作图者可以在不同层别的分支上随时进行内容的修正和完善。思维导图的这一优点,使学生在习作完成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文章的内容,画出思维的架构,与教材要求进行比对,与自己最初的思维导图进行比对斟酌,才能培养出一次比一次成熟的思维,以通过自身的审视以及同伴的交流互助不断完善导图结构。让作文真正立足于自己思考的逻辑,形成最完整的表达。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出现思维混乱、内容无新意的现象,部编版语文教材对于写作中的底层逻辑思维非常重视。在习作训练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可视化的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让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也让学生看得见教师的教。从基础思维发散、体系化增长、逻辑深化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习作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逻辑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让语文达到“语用”的目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