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言之,“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善教者,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好教师不在于“使学生学会”而在于“让学生会学”。改变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寻找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新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一场攻坚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简言之,“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善教者,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好教师不在于“使学生学会”而在于“让学生会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之间以饱满的情绪进行交流,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亲切、融洽的课堂气氛,努力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敏捷,这种师生互尊,情感共鸣,必将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严格控制教学的每一个程序,将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空间看成是一种“施舍”,甚至是一种浪费,这是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的主要原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学习化学最好的方法是根据所具备的知识,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发现了解新知识。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发现。因此,自主学习应集中地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地探究与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2)设计开放习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以往,封闭式题型被教师们奉为法宝,大量的、重复性的试题虽然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但是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而题型的适度开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学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H2和O2混后气体20克,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了18克水,问混合气体中H2和O2各是多少?”这样设计的习题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①由于题型的开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②由于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生可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③寻求答案的过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和课堂练习等随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动力和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发挥的,因此必须改革老师的教学习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小,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新课标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相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学的机会。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我們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应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而作为老师,应使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2)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基础和保证。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但往往是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所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教师讲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对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教师只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点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意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上《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课题时,我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四个同学为一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进行全面的探讨,从所给的化学仪器中选择出适当的仪器组装出一套最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探讨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探讨的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肯定最佳结果。这样的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给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
总之,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是通过思考“悟”的,是通过活动“生产”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读书好+心情好”的能力营养大餐,并将受益终身!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简言之,“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善教者,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好教师不在于“使学生学会”而在于“让学生会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之间以饱满的情绪进行交流,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亲切、融洽的课堂气氛,努力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敏捷,这种师生互尊,情感共鸣,必将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严格控制教学的每一个程序,将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空间看成是一种“施舍”,甚至是一种浪费,这是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的主要原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学习化学最好的方法是根据所具备的知识,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发现了解新知识。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发现。因此,自主学习应集中地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地探究与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2)设计开放习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以往,封闭式题型被教师们奉为法宝,大量的、重复性的试题虽然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但是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而题型的适度开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学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H2和O2混后气体20克,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了18克水,问混合气体中H2和O2各是多少?”这样设计的习题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①由于题型的开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②由于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生可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③寻求答案的过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和课堂练习等随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动力和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发挥的,因此必须改革老师的教学习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小,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新课标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相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学的机会。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我們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应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而作为老师,应使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2)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基础和保证。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但往往是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所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教师讲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对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教师只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点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意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上《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课题时,我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四个同学为一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进行全面的探讨,从所给的化学仪器中选择出适当的仪器组装出一套最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探讨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探讨的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肯定最佳结果。这样的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给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
总之,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是通过思考“悟”的,是通过活动“生产”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读书好+心情好”的能力营养大餐,并将受益终身!